余顯斌
三國時代,蜀國可以沒有關羽,可以沒有張飛,但不能沒有趙云。沒有關羽,就不會丟失荊州,蜀國就不會從事業高峰跌下;沒有張飛,就不會有其暴虐被殺的事,就不可能引出夷陵之戰,從而使得蜀國事業一路跌入谷底。
客觀地說,兩人對蜀國有功,更有過,聯手斷送了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趙云卻相反,只有功勞,沒有過錯,也因此,他成為蜀國的鐵面門神、三國時代少有的完人。
趙云的鐵面門神作用,在跟隨劉備的征戰中,在烽火鼙鼓中,在蜀國的建立中,曾有三次凸顯得格外明顯。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憑借統一北方的余威,馬鞭南指,嚇死劉表,迫降劉琮,占據荊州,然后開始對逃走的劉備展開長途追擊。在曹軍鐵甲勢不可擋的沖擊下,劉備失敗得十分狼狽,拋棄妻子溜走了。也是在這場戰陣中,趙云憑借一匹馬、一桿槍,在敵人陣地中幾進幾出,不但救出劉備妻子甘夫人,還救出劉備的兒子劉禪。守住了劉備的門戶,也守住了蜀國的未來和希望。如果劉禪一失,四十多歲的劉備就沒了繼承人,也就沒有了奮斗的動力。
四年后的公元212年,劉備按照“隆中對”的計劃,帶著軍隊入川,準備占據益州,作為根本。也是此時,蜀吳之間的矛盾凸顯出來。孫權氣呼呼地想,我將你劉備唯一的兒子抓回來,作為人質,還怕你不聽我擺布?于是,他準備接回嫁給劉備的孫小妹,讓孫小妹帶回劉禪,給劉備來一個釜底抽薪。這次又是趙云適時出現,攔在孫小妹的面前,將劉禪奪回。
劉禪沒有忘記趙云的功勞,多少年后,趙云年老病逝,劉禪流著淚道:“朕以幼沖,涉涂艱難,賴恃忠順,濟于危險”,說的就是這兩件事。
等到大家攻下益州后,都紛紛建議,將成都的良田美宅分了,好好享受一把土豪生活。如果真的這樣做了,劉備將失盡人心,別說立國,在蜀地落腳都很難。此時,又是趙云站了出來,勸阻道:“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今安居復業,然后可役調,得其歡心。”劉備聽了,笑著采納了趙云的建議,贏得了蜀地百姓的擁戴。
趙云以自己的無私、無畏,為劉備守住人心,也守住了未來的基業。可是,這個鐵面門神有一次也面臨著考驗,有人計劃徹底打敗他。至于方法,不是刀矛相對、決戰疆場,而是美人計。
赤壁戰后,劉備趁曹操遁逃、地方混亂的機會,調兵遣將,四處出擊,擴大地盤。過去的流浪漢,一夜間成了一方霸主。
四郡中的桂陽郡,就是趙云攻下來的。此時的趙云通過長坂坡一戰,已經打出一塊響當當的金字招牌。也因此,火燒赤壁后,他帶著部隊攻到哪兒,哪兒的城防立馬成為豆渣堡壘,守城將士不是舉著白旗搖晃著,就是連夜收拾行李溜了。當趙云帶著軍隊走向桂陽郡的時候,也是如此。趙云剛到,城頭上就白旗飄飄。接著,桂陽郡的太守趙范就打開城門,帶著屬下出來投降了。劉備聽到消息十分高興,馬上發來命令,讓趙云別回來了,暫時就在桂陽郡代替趙范當太守,安撫一下投降的人,也安撫一下地方。
此時的趙范一定很生氣,心想:我獻出一座城,你劉備不升我的官,還把我的太守之位給擼了,太不厚道了。但生氣歸生氣,他還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如果叛亂,根本不是趙云的對手。怎么辦?他決定和趙云拼智商。他想,秀肌肉的人一般智商都欠發達,估計趙云就屬于這種類型。該用什么辦法拿下趙云呢?這時,一個人裙裾飛揚,進入他的視線,他眼前一亮,想到了美人計。這個美女,就是他的寡嫂樊氏。
《云別傳》中談到這件事,說:“范寡嫂曰樊氏,有國色,范欲以配云。”但是,史家惜墨如金,沒有說出趙范這樣做的目的,從后來的事情發展可見,他帶著一定的目的性,甚至政治野心。
趙范制定策略后,第二天就送了請柬給趙云,告訴他:老弟,自從我投誠后,很是得到你的照顧,現在春暖花開,我特意辦了一桌酒席,我們一起小酌幾杯吧。抱著統一戰線的目的,趙云高高興興地來了。趙范一見,樂了,心說:他能來,我的事情就能成功,趙云一定會拜倒在石榴裙下的。
酒宴擺上,兩個人客套后,互相坐下。趙范很殷勤,一杯一杯美酒斟上,兩個人悠閑地喝著。估計趙范和所有讓美女出場的人想到的借口一樣——酒宴上沒有音樂,很冷清。于是,他的嫂嫂出來了,彈琴歌舞,給他們斟酒。斟罷酒,他嫂嫂微微一笑,轉身走了,離開的時候還一步三回頭。這要是換成一般的人見到樊氏,帶著酒意,以酒遮面,一定是心花怒放。可是,趙云沒有這樣。
當趙范提出想將自己的寡嫂嫁給趙云時,趙云搖著手拒絕了:“相與同姓,卿兄猶我兄。”趙云這話說得很有水平,既推脫了婚姻,也和趙范拉近了關系,不至于讓他尷尬。如果趙范沒異心,聽了趙云的話,一定會感到心里很溫馨,畢竟自己是投降過來的,趙云是名將,能將自己當兄弟看,不是很好嗎?無奈,趙范有著其他目的,也就順理成章地將趙云的好意想走調,心想:他拒絕我,難不成發現了我的什么貓膩?
趙范嫁嫂的事情,在劉備集體內部也傳開了,大家大概都聽說了樊氏是一個絕色美女,都替趙云惋惜,于是“時有人勸云納之”,成就一段美滿婚姻。能這樣說的人,估計當時在劉備內部,也只有劉備和孔明了,孔明說:“此亦美事,公何如此?”劉備也道:“今日大事已定,與汝娶之,何如?”無論是劉備還是孔明,都算是趙云的上司。上司一致認為,趙云勞苦功高,可以娶樊氏,趙云卻仍搖頭拒絕了。至于其中原因,用他的話來說,“范迫降耳,心未可測,天下女不少”。大家都覺得,他太過于小心了。
誰知,趙云的預料后來竟變成了現實,趙范提婚失敗,十分沮喪,玩起了蒸發,從此在歷史上消失了。他如果沒有陰謀,為什么會如此?要知道劉備起事的時候,跟著他一起的人很少。隨著他的事業做大,來投降的人一批又一批,后來都受到了劉備的重用,趙范為什么逃走呢?唯一的解釋,就是他心里有鬼。事情發生后,大家議論紛紛,趙云卻很平靜。他心凈無鬼,當然會很坦然、從容。
在糖衣炮彈面前,趙云終于全身而退,笑傲江湖。趙云不只是戰場上的鐵面門神,在個人私德上,也是屹立如山。因此,有史家稱贊道:“子龍不特渾身是膽,殆渾身是智,為三分之完人歟。”
(摘自《百家講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