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君

亂世出英雄。有些人蟄伏一輩子,默默無為,并不表明他是無能之輩,他可能只是在等一個上臺的機會,然后大放異彩。
這個機會,郭子儀等了59年。
天寶十四載(755年),大唐爆發安史之亂。在一個朝代的生死存亡之際,郭子儀如同橫空出世,融入了碧血橫飛的亂世。
在安史之亂中,郭子儀兩次收復兩京(長安和洛陽),戰功赫赫。此后,他一手平叛內亂,一手抵御外侵,表現出極高的軍事天賦。毫不夸張地說,半個大唐都由他在守護。
唐肅宗曾經對他說:“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
然而,功高震主,從來是為官為將的一大禁忌。當唐肅宗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郭子儀的功名與危機,就像硬幣的兩面,同時顯現。
整整三年多,整個帝國戰火紛飛,這樣一個軍事奇才卻在長安看落日,無用武之地。即便朝廷對他有任用,也是用完就招回來。
史書說,郭子儀被褫奪軍職,是遭魚朝恩妒忌,故而讒言構陷。但是,讒言竟然能發揮作用,說明皇帝相信嘛;而皇帝之所以相信,是因為他需要相信,或者巴不得相信。歷史上那些挑撥君臣關系的所謂讒言,說白了都是主子借小人之口說出來的心聲。
安史之亂后,手握重兵的將帥,沒一個有好下場。
在唐代宗即位的兩年內,為大唐續命的功臣,相繼死去:來瑱先遭兵謀,后被賜死;仆固懷恩遭猜忌,被逼舉起反旗,很快病死;李光弼則在遭受猜忌后,憂懼而死……
唯有郭子儀,好好活了下來。他手里沒兵權,只剩“二十余騎”,皇帝沒拿他當回事。
此時的郭子儀,不但保住一條老命,還為唐代宗所倚重,煥發第二春。
當中興的將帥都被誅除之后,總得有人出來收拾和鎮住局面。郭子儀是不二人選,他被留下來委以重任,一是無兵權,二是有能力。
唐代宗對郭子儀委以重任,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郭子儀的做事方式,至少看起來讓人覺得可以信任。
不管何時何地,只要皇帝有調令,他馬上放下所有的事,立刻進京。當他遭到皇帝身邊的寵臣構陷之時,不管自己在干嗎,哪怕對敵作戰進入關鍵時刻,他都會連夜趕到皇帝身邊,當面表忠心。
而且,郭子儀表忠心,一來就按住自己的命門往死里掐——主動要求朝廷解除自己的兵權。
從至德二載(757年),聲名滿天下之后,他就不斷地要求辭掉或讓出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官職。
廣德二年(764年),仆固懷恩被逼反,勾結吐蕃、回紇軍南下,唐代宗給郭子儀封了一堆官職,要他率兵抵御。
郭子儀說,招撫使這個職位,是抵御叛軍的需要,我不敢辭讓;但太尉一職,我絕不能接受。他于是上表懇請辭去太尉一職,向皇帝表明心跡說,我早就想像范蠡一樣過逍遙自在的日子,但因為“寇仇在近,家國未安,臣子之心,不敢寧處”,才勉為其難擔當重任。實際上,我對權位,毫不眷戀。
唐代宗很感動,但沒有允準他的請求。
郭子儀不放棄,再次上表辭讓。這下,唐代宗終于同意了。
郭子儀成功瓦解仆固懷恩與吐蕃、回紇聯軍,解除長安威脅后,唐代宗為了褒獎他的戰功,下詔任命他為尚書令。
尚書令這個頭銜不得了,唐太宗李世民曾任過此職,以后這個頭銜就絕少授人。
這可把郭子儀嚇壞了。他苦苦哀求,不肯就任。唐代宗則催促他盡快就任,說朝廷已經為他準備了盛大的就職儀式。
郭子儀打死都不上任,唐代宗沒辦法,收回成命,然后命令魚朝恩傳詔,賞賜給郭子儀六名美人、八名侍從,以及一批車服、帷帳、珍玩之具。這次,郭子儀愉快地接受了。
無論是《舊唐書》《新唐書》,還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鑒》,都對郭子儀的為臣、為將、為人之道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認為他“再造王室,勛高一代”,“大雅君子,社稷純臣”。
“社稷純臣”,一個“純”字,折射出郭子儀周遭險境重重。一個朝廷重臣,盡管屢遭暗算、構陷以及試探,他只能表現得很傻白甜,很“純潔”,像一張白紙一樣,效忠皇權,有死無二。
別人都在玩陰謀,他一大把年紀了,吃過的鹽比別人吃過的米還多,卻只能裝傻賣乖,裝“清純”,否則就是身死家亡。
大歷年間,郭子儀在靈州大破吐蕃軍。就在此時,他父親在長安的墳墓,卻被人掘了。
長安政壇哄傳,這是素來與郭子儀不和的宦官魚朝恩指使的。郭子儀本人對此肯定也心知肚明。
他從前線入朝覲見唐代宗時,滿朝文武憂懼異常,怕他因憤恨而發動兵變。但在金殿之上,他只是老淚縱橫,跪拜在地,向皇帝報告說,臣常年統兵在外,不能約束士兵,軍中必有不少挖掘別人祖墳的事情發生,因此上天才如此譴罰于我,并非哪個私人與臣有仇隙!
無論遭受再大的打擊和羞辱,他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讓皇帝放心最重要。
身為皇帝都忌憚的重臣,郭子儀“犧牲”的東西還有很多,比如私密空間。
他的宅子是皇帝賞賜的,面積相當大,占了長安親仁里四分之一。但郭子儀沒有圍蔽起來建私家別墅,而是打通開放,無論販夫走卒,都能出入其間。連郭家女眷對鏡梳妝,外人都能透過窗子看得一清二楚。
他的兒子們不愿意了,紛紛抱怨說,父親貴為國家重臣,怎么一點兒也不尊重自己?讓貴賤之人出入于家眷臥室之內,成何體統?古代賢臣如伊尹、霍光,也未曾如此吧?
無奈,郭子儀只好做兒子們的思想工作。他說,我們家有皇帝賞賜的良馬五百匹,仆役上千人,如果高門深院,禁止閑人出入,別人說我們圖謀逆反,我們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啊。
如前所述,皇帝給他加官晉爵,郭子儀基本都一再拒絕,但是皇帝給他美女錢財,郭子儀往往謝恩笑納。他在私生活上,變得極為奢靡,開宴會就耗錢三四十萬,會見客人,也要姬妾環伺在旁。這就是史家所說的,郭子儀“侈窮人欲”。
故事的最后,唐德宗即位,表面上尊郭子儀為“尚父”,給予至高榮譽,暗地里卻將郭子儀的權力分解掉,授命多人分任。
這樣,年逾八十的郭子儀就只成為一個象征。新皇帝再也不怕這個曾經位高權重的臣子,有什么深藏的不軌之心。
郭子儀曾對皇帝表忠心:“跋涉艱阻,出沒死生,所仗惟天,以至今日。”那時候的唐代宗或許還將信將疑,如今的唐德宗已經可以深信不疑了。
建中二年(781年),在郭子儀85歲去世的時候,唐德宗為他罷朝五日,身后備極哀榮。他生于武則天時代,死于唐德宗時代,前后熬過七任皇帝。他生命的最后二十多年,與皇帝們持續不斷的無聲之戰,此時一起被埋葬了。
從此,一個功高不震主、君臣無嫌隙的郭子儀,被寫進了歷史。
(摘自《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