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友 通訊員 熊瑛 別玥
地緣相近、文緣相承、商緣相連……近年來,重慶市萬州區攜手開州區和四川省達州市,在文旅融合、醫療資源協作、提升教育水平等方面共存共榮,讓三地百姓在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中受益多多。
推動文化旅游發展共榮
步入萬州區,只見碧水平靜如鏡,城周綠樹環抱。在歷史文化與平湖美景的交相呼應下,萬州區散發出詩一般的靈動,大三峽旅游集散中心地位正逐日凸顯。
文化與旅游相連,旅游與文化相親。
近年來,萬州區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催生出三生有幸廣場、三峽移民紀念館、西山公園等眾多景點。
“碧水東方來,平湖一鑒開。”地處渝東北三峽庫區與秦巴山區交匯地帶的開州區,北依巴山,南近長江。
開州區各具特色的文旅資源,讓游客流連忘返,開州也先后榮獲“中國十大休閑小城”、“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巴渝新十二景”、“新三峽十大旅游新景觀”、“重慶市十大旅游新名片”等殊榮。
長期以來,萬州區、開州區和達州市三地互為旅游目的地及客源地,在市場開發、客源培育等方面,擁有深厚的合作基礎和先天的合作優勢。
按照協議,三地將大力推進三峽平湖旅游區、開州漢豐湖和達州巴山大峽谷、八臺山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并聯合建設以生態康養為主題的大三峽·大巴山國際旅游度假區等,著力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萬州區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強化統籌,引領發展”、“破除壁壘,一體發展”的思路,三地將積極籌建“萬達開”文化和旅游發展聯盟,探索建立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的交流合作機制。
“通過不斷加強在體制建設、資源開發、線路打造、市場營銷、品牌塑造、文物保護、市場整治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加快推動‘萬達開文化旅游業發展共榮,共同譜寫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新篇章。”該負責人說。
繪制醫療資源協作藍圖
健康是人類永恒的追求,也是幸福生活的基本條件。
萬州區、開州區和達州市地域相連,人員來往頻繁,三地推動健康衛生事業一體化協同發展的藍圖正徐徐展開。
據了解,萬州區醫療衛生機構門類齊全,具有功能強、輻射廣的優勢,全區現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健康機構1200余個;醫療衛生人才資源體量大,現有衛生從業人員14000余人;醫療技術水平地區領先,擁有市級名中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等多人。
在川渝合作的大背景下,萬州區、開州區與達州市建立起醫療衛生資源協作共享機制,讓廣大群眾在社會事業協同發展中受益,感受到民生改善,享受到高品質生活。
據了解,三地衛生主管部門將共享衛生應急救援專家庫,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傳染病防治、醫療救援等方面開展學術交流和培訓活動,充分發揮專家的作用。
萬州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三地將建立多層次區域合作工作機制,確定合作機構和人員,加強溝通交流,細化區域合作實施方案,明確合作清單。
“除了在應急救援、項目建設、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等方面不斷尋求新的合作內容、合作方式外,三地還將定期交流互訪,不斷強化相互發展扶持關系。”該負責人說。
優化區域教育功能布局
在開州區,浦里新區是區域協同發展的重要平臺。
浦里新區位于萬州區、梁平區、云陽縣和達州市的連接帶上,區位優勢明顯。如今,浦里新區正加快打造五大產業園,使其成為帶動渝東北、川東北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平臺。
目前,在浦里新區,重慶智能家居產業園一期已建成投用,重慶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裝備制造、綠色建材產業園正加快建設。
“接下來,我區將著力打造‘122N模式的浦里新區教育城,擬建1所綜合性本科院校、2所高等職業院校、2所高中階段學校等,從而優化區域教育功能布局。”開州區教育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
為共同提升教育水平,開州區將組建“萬達開”職業教育集團聯盟,以“萬達開”地區一所優質高職院校為龍頭,聯合若干職業院校,構建“法人獨立、以強帶弱、對口支援”的職業教育運行體系,推動聯盟院校在專業布局、專業建設、師資培養、課程體系開發、合作辦學等方面深入合作交流,打造一批緊貼地方產業發展需求、富有區域經濟特色的品牌。
同時,圍繞“萬達開”三地主導產業和優勢品牌,浦里新區將建立由學校、行業企業、科研院所等為成員的若干特色職業教育集團,共建園區產教融合型公共實訓基地,達到“技能人才共育、校企人才資源共享、信息資源共用、招生就業聯動、社會服務共推”的共享效果,推動區域專業群與產業群協調互促,提升區域產教協同發展能力。
組建“萬達開”基礎教育聯盟
“我區將采取‘合作辦學、人才共用、資源共享、文化共育、質量共評的基礎教育聯盟方式,促進“萬達開”三地基礎教育質量整體提升。”開州區教育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促進基礎教育深度融合,開州區以提升基礎教育質量為目標,將科學統籌“萬達開”基礎教育資源,組建“萬達開”基礎教育聯盟。
據悉,基礎教育聯盟采取科學整合、協同共進、抱團發展的深度融合模式,通過理論引領、管理互融、資源共享的內涵建設,引進萬州區和達州市的名校,共建附中、附小、附幼;積極籌建聯合辦學、交叉任職和結對共建;積極推進第三方教育評估監測等。
該負責人介紹,一系列深度融合措施旨在提高聯盟學校的重建能力,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示范和帶動作用,達到人才共用、合作辦學的效果,進而提升渝東北三峽庫區基礎教育管理能力和水平。
“在推動教育人才攜手共進方面,我區將建立柔性流動機制和發展共享機制,推動教師‘雙向互派,促進教師提升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該負責人說,在柔性流動機制上,“萬達開”三地每期選派5至10名區(市)級骨干及以上的優秀教師或教研員開展交流,讓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在更多的教育教學平臺上得以推廣。
該負責人稱,開州區現有達州籍教師30人、萬州籍教師380人,開州區每年會根據需求選派一定數量的教師回原籍支教。
此外,開州區將借助三地一體化發展平臺,分類別、分科目選派3—5名教師到萬州區、達州市的名優學校跟崗學習。
“開展‘萬達開三地教師集中培訓,既可以增進教師之間的友誼,又可以提高三地整體教育教學水平。”該負責人表示。
加快城市提升,堅持開發與提升并重,開州區將圍繞“山湖城人景產”有機融合、相互協調,提質提速新區開發,增強城市輻射能力和吸引力,讓近者悅、遠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