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嬌
(黑龍江省七臺河市桃山區萬寶河鎮衛生院,黑龍江 七臺河)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進程正在不斷深入,老年人在我國人口所占比例逐年升高,對于整個社會結構、社會生態鏈以及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舒適體驗是當前的一個熱點話題[1]。高血壓是當前發病率相對最高的慢性疾病,甚至有成為流行病的趨勢,如果沒有重視并及時采取干預措施可能引發如腎功能衰竭、心腦血管疾病、主動脈疾病等并發癥[2],給社會和患者家庭造成極大的負擔和打擊[3]。有鑒于此,本院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數據進行系統的回顧性分析,歸納此類患者臨床典型表現特點以及治療手段,現報道如下。
取120例于2018年在本院大內科治療且年齡在60歲以上的高血壓患者群體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患者中男性67例,女性53例;年齡在62~83歲,平均(71.21±1.24)歲。所有患者在入院后進行血壓值檢測,符合以下條件[4]:非同日內超過3次或者血壓值持續狀態下超過標準范圍,收縮壓在140 mmHg以上,舒張壓在90 mmHg以上。
對患者的血壓指標應用電子血壓測量儀器進行檢測,臂式電子血壓檢測儀,患者保持平臥位置,對右手臂進行血壓檢測,期間保持右手臂和心臟在一個平面當中,囑咐患者在血壓檢測之前需要保持休息狀態至少5 min。
詢問并且對患者以往的病史進行記錄,確認體重、身高等基線指標,入院后通過尿常規檢查,并進行血肌酐、血糖指標、血脂指標以及心電圖等相關信息。為患者進行24 h動態血壓檢測以及超聲心電圖檢查,其中動態血壓檢測時間從入院后次日早上8點開始。
在確認患者為高血壓后立即進行調整治療,應用非洛地平片,給藥方式為口服,每天1次,每次劑量5 mg,連續服用2周后再進行血壓檢測。
建立Excel數據庫,將納入研究患者基線資料、研究數據進行分類、編號及統計,將得到臨床數據納入SPSS 21.0軟件處理,兩組獨立、正態、方差等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差異。
所有患者中有79例表現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41例為舒張壓、收縮壓高血壓。患者無論是活動還是休息狀態下血壓都會呈現出較大的波動,如果狀態保持較長則波動更為明顯。48例存在體位性低血壓,40例無發現有高血壓癥狀,32例存在程度較輕的心悸、頭痛和乏力等癥狀。59例由于心功能/腎功能不全、糖尿病、腦梗死、動脈硬化、腦出血等情況并確診高血壓。
在接受針對性治療控制后血壓指標得到有效控制,前后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請見表1。
表1 老年高血壓患者接受治療前后血壓指標改善情況(±s, mmHg)

表1 老年高血壓患者接受治療前后血壓指標改善情況(±s, mmHg)
時間 舒張壓 收縮壓治療前(n=120) 160.1±10.1 98.4±9.1治療后(n=120) 113.1±15.2 81.0±6.6
根據本院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臨床表現歸納后整理有以下幾個特點:①主要表現為收縮壓升高,相對語言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患者所占比例較高,脈壓差波動較大;②在24 h內患者血壓波動偏大且不穩定,合并有各種慢性疾病,晨峰高血壓表現突出;③發生體位性低血壓概率偏高[5-6]。
為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干預手段包括生活調整以及藥物控制,可取得較好效果,在本文表1數據比較中可知,治療期間要注意對血壓指標的檢測以免血壓偏低導致重要臟器供血不足;在進行血壓指標控制的同時也應該重視其他慢性疾病的對癥治療,注意藥物之間的相互反應。
綜上所述,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癥狀具備多樣性、特殊性,應該重視早期篩查診斷并普及對應的疾病知識健康宣教,積極調整生活并根據血壓指標給予對應藥物控制,保障患者健康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