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蕊,王馨,丁曉玲,余濤,韓欣
(青海省婦幼保健院,青海 西寧)
支氣管肺炎是兒童人群中肺炎的最常見臨床表現,它是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感染原因。支氣管肺炎的病因是細菌、病毒、寄生蟲和真菌[1]。由于兒科人群易受傷害且具有特異性,因此臨床特征通常是非特異性的,并受多種因素制約[2]。本研究旨在探討氨溴索聯合布地奈德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治療效果。
本研究招募于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就診于我院的46例經確診為支氣管肺炎患兒,患兒有不同程度的肺啰音、發熱、咳嗽等臨床癥狀。將入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23例。實驗組中男性11例,女性12例,患兒的年齡 1~10歲,平均(5.2±1.6)歲;患兒的病程為 3~12 d。對照組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患兒的年齡1~9歲,平均(5.1±1.4)歲;患兒的病程為2~12 d。實驗組及對照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兒入院后根據其癥狀予以對癥支持如抗感染、吸氧、補液等治療。予以對照組患兒氨溴索治療,根據患兒年齡,≤2歲患兒:每次予以7.5 mg,bid;≤6歲患兒:每次予以7.5 mg,tid;≤12歲患兒:每次予以15 mg,緩慢靜脈注射。實驗組患兒予以氨溴索聯合布地奈德治療,予以霧化吸入布地奈德,1 mg/次,2次/d,每次霧化吸入10 min所有患兒均經過7 d治療。治療1周后比較實驗組及對照組患兒的療效及患兒咳嗽、發熱、肺部啰音等臨床癥狀消失的時間及不良反應情況。療效判定包括:治愈,患兒治療后咳嗽、發熱、肺啰音等臨床體征消失;顯效,患兒治療后咳嗽、發熱、肺啰音等臨床體征基本消失;有效,患兒治療后咳嗽、發熱、肺啰音等臨床體征得到好轉;無效,患兒治療后咳嗽、發熱、肺啰音等臨床體征無好轉甚至加重。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本研究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2.6%,實驗組患者經氨溴索聯合布地奈德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5.7%,實驗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實驗組及對照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n, %)
實驗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患兒,P<0.05,見表 2。
表2 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 d)

表2 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 d)
組別 例數 肺部啰音 咳嗽 發熱 住院時間對照組 23 6.48±1.08 5.72±0.61 3.29±1.08 9.60±1.08實驗組 23 5.02±0.98 4.63±1.21 2.19±0.58 7.32±0.75
實驗組患兒經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兒,P<0.05,見表 3。

表3 實驗組及對照組患兒不良反應比較(n)
持續體溫升高或發燒的兒童應被視為潛在的肺炎患者;如果癥狀持續或對治療沒有反應,則必須重新評估并考慮臨床情況的嚴重性,聽診無呼吸音和鈍音,提示可能發生肺炎并發癥,可作為住院的指征。支氣管肺炎的治療包括藥物管理和高熱量飲食,并有足夠的水分,要進行抗菌和對癥支持治療。由于支氣管肺炎是一種傳染性疾病,因此必須在治療中使用抗微生物劑以及其他支持和對癥治療。頻繁使用抗生素會導致細菌耐藥性上升。細菌抵抗力,以及建立及時診斷和病因學分類困難的局限性,通常會導致嚴重的臨床特征和對治療的反應不足,從而導致治療天數增加以及抗菌藥物的消耗量增加[3]。本研究發現氨溴索聯合布地奈德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治療效果確切,值得在臨床中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