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玲,李博一,馬 蓉,唐 艷,劉 方,苗翠娟
(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云南昆明 650031)
在我國甲狀腺結節的發生率高達60%~70%[1],已嚴重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及健康。碘攝入量的多少與甲狀腺結節呈現U 字型曲線關系[1]。昆明一直屬于環境缺碘地區,目前昆明市無甲狀腺超聲異常與尿碘水平關系的相關報道。本研究旨在探討昆明地區甲狀腺超聲異常即甲狀腺結節與尿碘水平的關系,以期為昆明市科學補碘防控策略提供臨床依據。
選取2018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在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門診就診患者及體檢中心體檢且自愿同意參與研究的所有人,共340 例。所有人群所需分析資料完整,行甲狀腺功能測定,肝腎功、甲狀腺超聲、血常規、尿常規等檢查,并排外以下情況:(1)6 個月內使用含碘藥物或造影劑的人群;(2)有甲狀腺手術史;(3)合并亞急性甲狀腺炎、橋本氏甲狀腺炎、甲亢、垂體功能減退者、垂體瘤等可能引起甲功異常的內分泌、免疫系統疾病者;(4)正在或近3 月內服用可影響甲狀腺功能的藥物者,如:呋塞米、多巴胺類、糖皮質激素、胺碘酮等藥物;(4)各種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患者;(5)妊娠及哺乳期婦女;(6)其他:營養不良、嚴重心肝腎臟疾病、腫瘤疾病或其他系統嚴重疾病者。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學委員會批準。
據甲狀腺超聲結果將研究對象分為:(1)正常對照組99 例,其中男性38 例,女性61 例,平均(35.73±11.01)歲;(2)其他超聲異常組(除甲狀腺結節以外的其他超聲異常)38 例,其中男性9 例,女性29 例,平均(41.59±11.16)歲;(3)甲狀腺單結節組67 例,男性18 例,女性49例,平均(47.66±14.02)歲;(4)甲狀腺多結節組136 例,其中男性34 例,女性102 例,平均(41.37±12.39)歲。
按2001 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2],將尿碘分層為:碘缺乏(尿碘中位數MUI <100 μg/L),碘適量(100 μg/L≤MUI<300 μg/L),碘過量(MUI≥300 μg/L)。
1.4.1 尿碘測定 隔夜禁食8~12 h,留取晨尿10 mL,采用砷鈰催化分光光度法檢測尿碘(單位:μg/L)。
1.4.2 超聲檢查 采用日本生產的飛利浦超聲檢測儀(探頭頻率7.5 MHz)對全體人群進行超聲檢查。
1.4.3 甲功指標測定 受試者隔夜禁食8~12 h,清晨取靜脈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FT3、FT4、TT3、TT4、TGAb、TMAb,采用電化學發光法測定TSH。
1.4.4 體重指數 測試當日由專人用固定體重身高測量計測定:體重(W),身高(H),體重(kg)/身高(m2)計算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
本研究的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 軟件包進行統計處理。正態分布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4 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態分布計量資料用中位數及四分位數表示,4 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正常對照組、其他超聲異常組、甲狀腺單結節組、甲狀腺多結節組比較,尿碘,性別、年齡、身高、體重、體重指數,T3、T4、FT3、FT4、TSH、TPO-Ab、Tg-Ab 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將所有人群按甲狀腺超聲結果重新分組為:無超聲異常組99 例、超聲異常組241 例(包括甲狀腺單結節、甲狀腺多結節及其他超聲異常人群),兩組間性別、年齡、身高、體重、體重指數,甲狀腺功能指標也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提示組間具有可比性。再按2001 年WHO 標準[2],將尿碘分層為:碘缺乏、碘適量、碘過量,結果:(1)碘缺乏組超聲異常70 例,檢出率為84.3%,其中甲狀腺單結節15 例(21.4%),甲狀腺多結節42例(60.0%),其他超聲異常13 例(18.6%);碘適量組超聲異常151 例,檢出率為67.4 %,其中甲狀腺單結節39 例(25.8%),甲狀腺多結節92 例(60.9%),其他超聲異常有20 例(13.2%);碘過量組的超聲異常20 例,檢出率為60.6%,其中甲狀腺單結節6 例(30.0%),甲狀腺多結節6 例(30.2%),其他超聲異常8 例(40.0%)。(2)總體比較,有統計學差異(χ2=10.277,P=0.006)。(3)兩兩比較:碘缺乏組超聲異常率最高,與碘適量組,碘過量組分別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7);但碘適量組,碘過量組之間比較,超聲異常率無統計學差異(P>0.017)。提示在碘缺乏人群中,超聲異常檢出率最高(84.3%),見表2。
表1 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比較()/(P25,75)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and urinary iodine of study ()/(P25,75)

表1 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比較()/(P25,75)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and urinary iodine of study ()/(P25,75)

表2 甲狀腺超聲異常與尿碘的關系Tab.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normal thyroid ultrasound and urinary iodine
甲狀腺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體,它通過分泌適量的甲狀腺激素而影響人體的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在內分泌代謝病領域中,甲狀腺疾病已成為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疾病,已嚴重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及健康。2010 年開展的全國十大城市甲狀腺疾病流行病學調查,涉及人群多,意義重大[3]。但只調查了沿海發達地區,無法了解昆明地區甲狀腺結節的發生率。昆明以往一直屬于碘缺乏區,碘元素是甲狀腺素的重要原料之一。碘攝入量與甲狀腺疾病呈現U 字型曲線關系,攝入過多、過少都會使甲狀腺疾病的發病率增加[4-7],而U字型底端是生存的最佳劑量。在評估碘營養狀況的指標中,尿碘測定是敏感性、特異性最高的指標[8],尿碘含量可以代表血清碘含量[9]。雖然尿碘水平受外界影響較大,但如果樣本足夠大,仍可反映群體碘營養水平。因此,本研究通過測定晨起尿碘含量,以了解尿碘與甲狀腺超聲異常即甲狀腺結節的關系。
本研究,正常對照組(99 例)、其他超聲異常組(38 例)、甲狀腺單結節組(67 例)、甲狀腺多結節組(136 例)總體比較,尿碘、性別、年齡、身高、體重、體重指數,甲功指標均無統計學差異。沙立萍[10]將寧夏地區(缺碘地區)研究人群分組為正常對照組(1 983 例),甲狀腺單結節組(432 例),甲狀腺多結節組(424 例),結果顯示3組間比較,尿碘水平無統計學意義,與筆者的結果一致。
昆明一直處于低碘地區,目前尚未見昆明地區尿碘水平與甲狀腺結節的相關報道。而國內不同地區的研究結果多有不同。楊瑛[11]對青島地區(環境缺碘地區)參加體檢的4 390 男職工的研究發現,尿碘水平和甲狀腺結節患病率無關,分析原因可能為:甲狀腺結節形成需要時間,一次尿碘畢竟不能代表甲狀腺結節形成期間持續的碘營養水平。崔兆清[12]對聊城地區(碘充足地區)的研究提示:碘過量會增加甲狀腺疾病發生率。
筆者的研究顯示,因按上述四組分組比較,尿碘水平無差異。故將上述分組進行統計學意義的合并,重新分組為:無超聲異常組99 例、超聲異常組241 例(包括甲狀腺單結節、甲狀腺多結節及其他超聲異常人群),進一步按尿碘水平分層,結果提示在昆明地區,碘缺乏人群中的超聲異常檢出率最高,共70 例,占84.3%(其中甲狀腺單結節15例,占21.4%;甲狀腺多結節42 例,占60.0%;其他超聲異常13 例,占18.6%),提示碘缺乏可導致甲狀腺結節患病率增高。
碘缺乏導致甲狀腺結節發生的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大多數研究認為:(1)可以增強甲狀腺吸碘能力;(2)促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3)可以增強TPOAb 活性;(4)通過促進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增殖和生長,從而導致甲狀腺結節的發生發展;(5)當甲狀腺激素合成不足時,可以通過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反饋引起促甲狀腺激素(TSH)分泌增多,TSH 作用于靶器官甲狀腺組織中濾泡上皮細胞核內特異性受體,從而產生一系列生化反應并發揮生理作用。碘缺乏時,甲狀腺先表示為彌漫性腫大,隨著時間的延長,擴張的甲狀腺濾泡逐漸聚集形成大小不等的結節。碘缺乏導致甲狀腺結節的機制目前也不完全清楚,Paschke R[13]研究認為:長期缺碘可誘導H202產生,從而導致細胞增值突變,進而形成甲狀腺結節。
對于碘缺乏所致甲狀腺結節患者,是否應該加強補碘,目前仍有爭論。國外有學者報道[14]:長期碘缺乏引起的甲狀腺良性疾病,在補碘后反而會使甲狀腺細胞內DNA 和異倍體增多,從而導致甲狀腺良性腫瘤惡變。國內張德恒[15]認為:對于已經形成結節性甲狀腺疾病的患者,補碘不能達到治療作用。
尿碘測定有助于個體化補碘,補碘應根據當地環境,結合個體差異,科學合理補碘。對于已經形成甲狀腺結節的患者,補碘是否有意義尚需要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