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舒婷
新媒體藝術大師羅伊·阿斯科特博士曾經指出:“新媒體藝術最鮮明的特征可以概括為連接性和交互性?!盵1]隨著時代的發展,數字媒體技術與展館的融合成為必然,展館的展覽形式發生了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變化,新媒體藝術展覽也因此應運而生,它們以互聯網技術作為加持,繼續保持強連接性和強交互性的特點。同時,其以內容為主導的、以體驗為導向的帶有強烈的科技感和互動形式的展覽形式,深受廣大展覽參展者的注目與歡迎。近年來,不少藝術家、藝術團隊和藝術機構創作出了大量有別于傳統博物館展覽形式的新媒體藝術展覽,讓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博物館展覽是多職能的文化復合體展覽,隨著社會的發展,博物館的展覽形式仍處于不斷地發展變化之中,筆者認為核心意義在于展示該展覽特定主題下的展品或內容,傳播其特定語境下的知識和價值觀,從而發人深省。而通常意義上的新媒體藝術泛指以信息或數字技術為手段,以移動通信和網絡媒體為平臺創作的各種區別于以往傳統手段表現的藝術形式,一般均帶有強烈的高科技和互動特征[2]。在傳播知識與價值觀這一條件下,筆者認為新媒體藝術展覽和傳統博物館展覽有其核心的相似性,但相對于注重歷史沉淀和物件陳列展覽的傳統博物館而言,新媒體藝術展覽中的陳列展品較少甚至沒有展品,缺乏其醇厚的歷史沉淀魅力之余,卻更多傾向于運用數字媒體技術,在新展覽方式上更靈活自由,在與參觀者的連接性更強,二者各有千秋。但由于當前技術運用不純熟,新媒體藝術展覽的展出效果未免有些粗制濫造,展出質量還有待提高。
新媒體藝術展覽相對于傳統展覽來說,其展覽空間呈現出明顯的碎片化個性特征,其路線靈活,便于觀眾節省時間。特定的參觀群體可以自由穿梭在整個展覽中的某一特定空間,例如一些年齡較小的觀眾可能只對展覽中某個特定的互動娛樂空間或兒童玩耍區感興趣;又或者某個被塑造成專門用于拍照的網紅場景也可以即時為有需要的觀眾服務;公務人員也可能只需要參觀特定的主題空間即可。如在2019 年廣州teamlab 生命之森與未來游樂園藝術大展中所呈現的視覺空間布局(圖1)。

圖1 2019年廣州teamlab生命之森與未來游樂園
20 世紀原創媒介理論家麥克盧漢曾指出:媒介是中樞神經的延伸,是指所有能夠延伸人的身體和感官的工具、技術和活動[3]。在新媒體藝術展覽中的主題內容結合現代科技作為媒介平臺,以沉浸式的體驗充分開啟觀眾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甚至是味覺,充分延伸觀眾的五感體驗,讓觀眾在了解展覽內容之余,還收獲一番獨特的體驗。例如在巴黎光之博物館展出的梵高展中(圖2),展覽主辦機構除了運用高科技技術帶來精彩的視覺效果,還設置了50 座音響播放情景音效。觀眾在欣賞大師之作的同時,仿佛能聽見場景中巴黎小酒館里人們在交談和杯子在碰撞的聲音;走過麥田仿佛能聽到風吹麥浪的聲音;散步到羅納河畔的星夜中,潺潺的流水聲,讓觀眾仿佛覺得自己就是畫中人。梵高強烈的色彩,伴隨著聲音沖擊著觀眾的感官,這時觀眾所感到的震撼,可能不亞于面對橘園美術館和奧賽美術館的真跡。

圖2 巴黎光之博物館梵高展
當前新媒體展館的多元合作的方式主要體現在藝術家或藝術團隊運用自己獨特的創作方式,靈活地與參展對象進行交融再創作,使其作品更具主題性特征或地域性特征。如土耳其藝術家拉菲克.安納度于2016 年率先提出“數據繪畫”的概念,創造性地運用智能機器將數據轉化為美輪美奐的藝術體驗裝置,而且在安卡拉、澳門、深圳等城市的展覽中結合展覽當地所收集的地域性數據,給予觀眾直觀的視覺體驗(圖3)。

圖3 藝術家拉菲克·安納度的裝置展覽
同時新媒體藝術展覽的中的連接性和交互性,更容易讓參觀者沉浸在互動之中,忘記這是一種品牌的傳播手段。如2019 年麥當勞新全球總部展廳的互動裝置能感應物理運動和觸摸,通過強大的互動引擎支持多人同時操作,邀請參觀者深入了解品牌故事和麥當勞叔叔之家的慈善活動。無形之中增強了麥當勞公司品牌的親和力,同時通過互動拉近了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從而推動品牌發展(圖4)。

圖4 2019年麥當勞新總部展廳互動裝置
2020 年春節期間,在疫情影響下,人們不得不待在家中,線下實體商業遭受重創,博物館也是門庭清冷。彼時,國內外各大博物館和美術館相繼運用互聯網技術和VR 技術,推出線上虛擬博物館,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就可以欣賞中外瑰寶,感受千年歷史文化,新媒體3D 線上博物館也終于迎來屬于它的高光時刻。3D 線上博物館可在電腦和移動端觀展,高清影像配上在線文字、語音解說功能,極大提升了用戶體驗感,可更好地了解博物館的功能、歷史與館藏珍品。以全景故宮博物館為例(圖5),參觀者只需輕輕滑動鼠標或是滑動手指,無論你是坐在電腦桌前,還是躺在床上或是沙發上,紫禁城的皇家風范躍然眼前,打卡網紅乾清宮、延禧宮等的同時,也能“近距離”欣賞故宮博物院的典藏珍品。諸多博物館的線上展館收獲好評無數,文物鑒賞、檔案查詢、歷史探索、文化學習等功能,不僅讓3D博物館成為消磨時間的好去處,更全方位地滿足了大眾的求知欲與探索欲。

圖5 2020年線上全景故宮博物館
通過此次疫情所暴露的文娛產業危機,我們看到了線下展覽的脆弱性,以及新媒體藝術展覽線上化的必要性和潛力。在未來中國,伴隨著5G 技術的成熟和普及,基于消費者在不同場景下的多元化娛樂需求,3D 虛擬展覽未來極有可能創造文娛產業新藍海,貢獻出巨大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