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幾道中考物理試題中液面變化的商榷"/>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任少鐸
(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東孚中學,福建 廈門 361000)
每年中考,不少省市的物理考題都會涉及物體進入或拉出液體的情景,有些試題的情景不符合邏輯,錯誤明顯,會誤導廣大師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本文以幾道典型的中考題為例,歸納其錯誤類型,以促進中考命題者關注嚴謹性。
物體浸入液體后,液面升高對應的體積V升應當與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V浸相等,然而不少試題卻罔顧這個等量關系,隨意繪圖。
例1(2019年濱州中考題):在測不規則小物塊的密度試驗中,某小組的實驗步驟如圖1所示。

圖1
(1) 量筒中原有的水的體積為20mL;
(2) 小物塊放入量筒后,漂浮在水面上,水面升至36mL刻度線;
(3) 用細針將小物塊按入水中,小物塊浸沒后,水面升至40mL刻度線。
錯誤分析:如圖1所示,物塊的體積明顯小于10cm3(物塊上表面所對應的刻度減去下表面對應的刻度才剛好為10cm3),但漂浮時卻排開了16cm3的水,浸沒時排開了20cm3的水,液面升高明顯與實際情況不符。
U形管壓強計是常用的測量液體壓強的器材,廣大師生對其原理并不陌生,但一些試題為了使實驗現象對比更加明顯,繪制的U形管兩側的液面高度差與事實相差甚遠,導致錯誤。
例2(2019年棗莊中考題):如圖2所示是用壓強計“探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的實驗裝置。已知圖中U形管左右兩側水面的高度差h=10cm,則橡皮管內氣體的壓強與大氣壓強之差為Pa(ρ水=1.0×103kg/m3,ρ鹽水=1.1×103kg/m3,g=10 N/kg)。

圖2
錯誤分析:如圖2所示,用U形管壓強計測鹽水壓強時,其左右兩管液面高度差與事實不符。根據題中條件,鹽水密度是水的1.1倍,那么深度相同時,鹽水中的壓強也應當是水中的1.1倍,因此在鹽水中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應當為在水中的1.1倍,但用刻度尺精確測量發現:圖2中U形管在測鹽水壓強時其左右兩管液面的高度差高達水的1.5倍,與事實不符。
有的中考題在沒有說明容器具體多大的情況下,忽略液面的升降,導致不嚴謹。
例3(2018年湘西州中考題):如圖3所示,用一根繩子通過定滑輪,繩子的一端系在汽車上,另一端系著正方體物件,將其打撈上來。圖4表示的是物件勻速上升時,繩子的拉力F與水底到物件下表面的距離h的變化關系。不考慮摩擦力,繩子的重力和體積均忽略不計。求:

圖3

圖4
(1) 物件的質量;
(2) 未露出水面前,物件受到的浮力;
(3) 物件上表面剛好與液面相平時,水對物件下表面的壓強。
解析:關于第(3)問,h=5m時物件開始露出水面,h=5.5m時物件離開水面,所以物件的邊長為0.5m,因此其壓強為P=ρgh=1×103kg/m3×10N/kg×0.5m=5000Pa。
錯誤分析:題中并未說明水池的體積多大,由圖3可以看出,水池的底面積并不比物體的底面積大很多倍,因此物體出水的過程中,水面會下降,而物體從上表面離開水面到下表面離開水面共升高了0.5m,考慮水面會下降的因素,物件的邊長減去水面下降的距離才等于0.5m,因此物件的邊長是大于0.5m的。試題在未明確說明液面下降高度忽略不計的情況下,直接忽略液面降低,命題不嚴謹。
例4(2017年來賓中考題):如圖5甲所示,柱形物體A的底面積為75cm2,用彈簧測力計吊著A物體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15N。將物體A放入底面積為120cm2的柱形容器中(A物體接觸容器底但對容器底部壓力為0),慢慢向容器中加水,水面穩定后,彈簧測力計示數F2=7.5N,水面到A物體上表面的距離h=5cm,如圖5乙所示。然后,將A物體豎直向上拉動8cm(附在A物體上的水重和繩重均忽略不計),求:

圖5
(1)A物體浸沒時,受到水的浮力;
(2)A物體的密度;
(3) 將A物體豎直向上拉動8cm前后,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的變化量。

錯誤分析:答案中“A物體豎直向上移動8cm后,物體露出水面的高度h露=8cm-5cm=3cm”這一步有明顯錯誤,其認為A物體在露出水面的過程中,水面會保持不動,事實上,A物體在原來水面的基礎上露出了3cm,考慮到水位會下降,A物體實際露出水面的高度不止3cm!

中考試題一般會被廣泛傳播且被當成重點研究的對象,命題者應當慎之又慎,務必全面考慮試題的嚴謹性和規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