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世星

【摘 要】目的:骨科創傷感染VSD治療臨床效果分析。方法:選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在院治療的70例骨科創傷感染患者,用隨機顏色球抽取法均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35例。參照組用常規方法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方法基礎上用VSD治療,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后,參照組的治療效果不及觀察組,但(P<0.05)突出統計學意義。結論: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VSD技術能提高治療效果,促進骨科創傷感染愈合,廣泛使用佳。
【關鍵詞】骨科創傷感染;VSD;細菌滋生
【中圖分類號】R687【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9-0012-01
細菌滋生是造成骨科創傷感染的誘因,讓本就虛弱的患者傷上加傷,不利傷口愈合,增加骨髓炎等發生概率。骨科創傷感染會加大骨折周圍組織損傷,影響血液循環等,讓患者更虛弱。本次研究用常規方法和常規方法基礎上用VSD治療形成對比,認為加用VSD技術能提高創面修復效果,促進術后愈合,詳見下述。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在院治療的70例骨科創傷感染患者,用隨機顏色球抽取法均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35例。所有患者經過X線等檢查后確診為四肢創傷性骨折,骨折部位:49例上肢,21例下肢;男女比例為55:15;平均年齡為(41.28±2.34)歲;包括64例新鮮創面,6例感染性陳舊創面。兩組基線資料(P>0.05)未顯示統計學意義,保留比較價值。
1.2方法
1.2.1參照組
常規方法治療:先用常規清創方法對創面損傷組織進行清除,用生理鹽水沖洗后,每1-2天對創面進行檢查并更換一次敷料,如果創面過大需要留置引流條,并配合抗生素治療,還要每周檢查提出一次樣本送病原學檢測。當患者創面出現新鮮肉芽后可直接縫合,若肉芽組織生長不佳要為患者安排植皮。
1.2.2觀察組
在常規方法基礎上用VSD治療:清創方法與上組相同,然后用VSD敷料將創傷面全部覆蓋,對待較深的創傷面要在傷口底部添加一定數量的VSD敷料,避免死腔,然后用透明薄膜封閉創面,配合不間斷負壓促進創面吸收,結束后要確保不漏氣等情況。還要利用抗生素溶液對創面進行沖洗,術后一周左右將VSD敷料取出,并取創面樣本送病原學檢測。若結果顯示肉芽新鮮并且活力明顯,創面面積小等,要及時縫合,若結果依然保留較多損傷組織,要再次用VSD敷料覆蓋創面,然后每周進行病原學檢測,直到傷口長出新鮮的肉芽,若不行要安排植皮治療,并結束手術。
1.3療效判定
顯效:治療2周后,創傷面完全愈合,不需繼續覆蓋敷料,創傷面皮膚覆蓋率高。有效:治療2周后,創傷面皮膚有愈合跡象,無分泌物或者減少,創面肉芽明顯,仍需繼續覆蓋敷料,部分患者需要進行植皮愈合。無效:治療2周后,創面無好轉跡象,甚至分泌物等增多,創面面積有擴大趨勢。顯效率+有效率=治療總有效率。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頻數(n)、構成比(%)描述,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方法,檢驗水準α=0.05,(P<0.05)顯示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后,參照組的治療效果不及觀察組,但(P<0.05)突出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3 討論
清創手術+引流技術是骨科處理創面感染的常用方式,從直觀角度清理損傷組織,阻斷細菌感染其他組織的路徑,讓健康組織得到修養,重新修復創面。骨科創傷感染在常規治療方法下得到改善,但愈合總有效率不高,本次研究用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VSD與常規治療方法形成對比,發現加用VSD技術效果更明顯,創面肉芽鮮活度更高,而且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更突出[1]。
骨科創傷感染降低肢體組織健康,讓患者反復發熱,若感染嚴重會威脅骨髓健康,增加致殘率。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VSD技術讓VSD敷料的優勢突顯,促進創面傷口愈合。VSD材料可塑性高,在負壓的作用下能均勻附著在創面傷口處,形成干燥、潔凈的負壓空間,改善組織水腫等不良情況,加快炎性因子排除,為組織生長肉芽提供優質空間。VSD敷料填充后負壓引流的不間斷式吸收,保障薄膜內部的壓力狀態,降低創面與外界細菌的接觸機會。VSD技術實施后能減少頻繁更換敷料的次數,減輕患者在治療中感受到的痛苦[2]。
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VSD技術與常規治療對比明顯,治療2周后的病原學檢測肉芽鮮活度更高,減少依靠植皮愈合的患者數量。加用VSD技術安全性更高,改善了創傷感染對四肢骨折患者康復的影響,促進患者康復。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VSD技術提高引流效果,減少引流管堵塞等不良情況,能緩解臨床治療壓力。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VSD技術加強創面修復,為術后愈合提供更好輔助,減少術后愈合不佳對患者身心的影響,提高臨床有效率,降低治療風險[3]。通過此次研究發現,治療后,參照組的治療效果不及觀察組,但(P<0.05)突出統計學意義。說明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VSD技術能提高治療有效率。
綜上所述,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VSD技術能提高治療效果,促進骨科創傷感染愈合,廣泛使用佳。
參考文獻
[1] 陳金, 王光勇, 周廷玉,等. 腓腸神經小隱靜脈營養血管皮瓣聯合VSD修復足踝及脛前軟組織缺損的療效觀察[J].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 2018, 41(5):487-489.
[2] 孫東東, 劉群, 孫明林. 骨科損傷控制理念指導下應用克氏針結合外固定支架治療脛腓骨遠端開放性骨折[J]. 中華創傷骨科雜志, 2018, 20(9):768-768.
[3] 梁嘉均, 陳偉明, 黃彬,等. VSD聯合皮瓣修復脛骨平臺骨折內固定術后骨外露創面七例[J].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 2018, 41(3):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