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王子



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是人最珍貴的財富之一,
卻少有人能做到惜時如金。很大程度上這是因為時間很抽象,在很多時候,我們很難去感受它的意義。
如果從天文觀測的角度領(lǐng)略時間的奧秘,也許會讓我們對時間有一個全新的概念。在天文觀測與攝影中,人一生的時間真的夠用嗎?我們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不同觀攝內(nèi)容,以耗時長短分為12個等級,做個形象的解釋,以此感知時間流逝的快與慢、時間停頓的短與長。
等級0
流星:1秒
目擊一顆流星劃過天際的時長為1秒。人們常用如閃電和流星般掠過來比喻迅疾。
等級1
ISS(國際空間站)凌日或凌月:2~3秒
ISS在軌高度400千米,不到2小時就能繞地一周,速度非常快。當(dāng)ISS正好從地日或地月中間穿過時,我們就會看到ISS凌日或凌月現(xiàn)象。這個過程很短暫,千萬不要眨眼。
等級2
日全食:2~4分鐘
日全食是因為地球上部分地區(qū)的太陽光完全被月球遮擋。這段完全遮蔽期的時長通常為2~4分鐘。最長的一次8全食過程發(fā)生在赤道附近,全食觀測耗時7分15秒。
等級3
月全食:1小時40分
月全食是當(dāng)月、地、日呈一條直線排布,地球位于月、日之間,將月球完全籠罩于影子之下的天文現(xiàn)象,此時的月球表面呈現(xiàn)暗紅色。全食過程最長可達1小時40分。
等級4
拍攝木星表面云帶完整圖像:至少5小時
木星自轉(zhuǎn)一周大約9小時50分,5小時轉(zhuǎn)半圈正好能看到另一半木星表面。
拍金星凌日和木星自轉(zhuǎn)花的時間差不多,但是堅持6個多小時拍太陽,非常難熬。
等級5
拍攝月相變化周期:29天
這是個理論值,需要連續(xù)29天都晴朗才能拍攝到,如果不巧有幾天是陰天,那就需要等到下個月、下下個月,甚至等好幾個月,才能湊全整個月相。
等級6
拍攝金星位相變化周期:14個月
金星從東大距到西大距時間短一些,需要約5個月;從西大距到東大距時間更長,需要約14個月。拍全金星的位相變化,需要每一個晴天不斷累積照片,拍得越多,變化的呈現(xiàn)就越細。
等級7
拍攝日行跡:365天(1年)
如果你在一年當(dāng)中每周一次或兩次在同時間、同一地點記錄太陽的位置,就能制作出這樣的“8”字8行軌跡圖。
等級8
拍攝火星周期變化:2年
火星的公轉(zhuǎn)周期大約為2年,地球是1年,所以地球和火星的會合周期大約是2年。從火星合日時狀如小黃豆,到?jīng)_日時的大火星,在地球觀測視野中,其大小可以差好幾倍。
等級9
拍攝太陽活動周期:11年
太陽活動峰年時,太陽黑子非常多,也很大;而太陽活動極小年時,幾乎看不到太陽黑子。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大約是11年,這也代表了太陽的活動周期。
等級10
拍攝土星光環(huán)角度變化周期:15年
這個與土星的公轉(zhuǎn)周期和土星傾角有關(guān),土星公轉(zhuǎn)周期是29.6年。地球差不多每一年會和土星接近一次,也就是土星沖日。每次土星沖日,土星的位置和光環(huán)的角度就會改變一點,而記錄整個變化周期需要29.6年。如果只要求拍出所有角度,也至少需要花費半個周期,即大約15年。
等級11
拍攝下一次獅子座“流星暴雨”:33年
這個是教科書上的標(biāo)準(zhǔn)說法,但事實上流星雨的周期性回歸還跟很多外部因素有關(guān),比如木星的運行位置和引力影響,都會破壞原有的規(guī)律。事實上,流星雨的預(yù)測比我們想象中難很多。筆者經(jīng)多方面查詢,判斷下一次比較大的獅子座流星雨可能會出現(xiàn)在2022年,而“大暴雨”可能會在2094年來臨。不過,各種預(yù)測的結(jié)果目前還不統(tǒng)一。
等級12
拍攝下一次哈雷彗星:76年
下次哈雷彗星過近8點的時間預(yù)計是2061年7月28日。如果上次哈雷彗星來的時候(1986年)一個人剛出生,那么下次再看到這顆彗星時,他就已經(jīng)滿頭白發(fā)了。
至于其他周期更長的觀攝目標(biāo)就不用想了,比如下一次金星凌日:21世紀的首次金星凌日發(fā)生在2004年6月8日,另一次發(fā)生在2012年6月6日,下一次就要等到2117年和2125年,與本世紀的發(fā)生時間相隔105年;地球自轉(zhuǎn)軸歲差周期:2.6萬年;太陽系繞銀河系公轉(zhuǎn)周期:2.23億年。這些周期的長度都已經(jīng)不是人類的壽命所能衡量的了。所以說,我們在那些可以存在數(shù)億年的星體面前,真的只是一瞬,但也正因為這樣,我們的人生才顯得如此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