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寧
摘 要:高校社科聯建設的成立能夠滿足于哲學社會科學的大力發展要求,同時還能更好的適應現代化社會的發展潮流,不僅如此高校社科聯建設對于促使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突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培養綜合性高素質全面發展社會主義人才,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以及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應積極針對高校社科聯進行分析探究,進而促使高校社科聯能夠充分發揮作用價值。
關鍵詞:高校社科聯;功能定位;創新發展思路
高校社科聯不僅僅能夠在高校開展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工作以及教學工作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與此同時高校社科聯也是高校黨委以及行政部門與社會科學工作人員進行溝通聯系的重要途徑,因此,高校社科聯有義務同時也有能力在高校學術管理工作中充分發揮作用價值。基于此,本篇文章將針對高校社科聯的功能定位進行分析探究,并在此基礎上探討高校社科聯的創新發展思路,其主要意義在促使高校的教學水平以及科學研究水平有效提升。
一、高校社科聯的功能定位分析
(一)學術管理功能
針對于高校社科聯來說,應建立在高校的自身條件,發展情況以及功能優勢的基礎上出發,營造健康良好的學術氛圍,促使學生建設有效推進,使得學科與學科之間,學會與學會以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有效展開溝通交流。具體而言:首先應大力倡導并且保障學術自由。在此基礎上應將高校社科聯相關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通過獨特的科學研究優勢進而有效推進地方文化建設的快速發展以及地方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其次,組織專家開展高校社科聯科技攻關。建立在高校具備優勢以及社會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將學科的局限性突破,進而積極組織開展跨學科的綜合性科學研究工作,使得跨領域的學術實現溝通交流以及整合,這種情況下能夠實現社會科學的創新以及突破。最后,科學研究管理部門以及高校社科聯部門共同承擔管理責任。建立高校社科聯部分以及科學研究管理部門的合作管理機制,加強高校社科聯以及科學研究之間的溝通交流,實現在各個方面上以及各個層面上合作,進而共同承擔成管理責任以及共同行使管理職責[1]。
(二)學術交流平臺
實際上高校社科聯的產生以及形成其主要原因是為了能夠適應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以及發展,因此,高校社科聯學術團隊的根本任務就是指組織學術交流以及開展科學普及,這種情況下能夠充分說明學術性是高校社科聯的本質特點,因此學會的生存之本就是組織開展高質量、高效率、高水平以及高層次的學術交流活動。具體而言:其一,組織開展學術交流會議。通過各參會學者進行學術討論交流不僅僅能夠參會學者對于學科發展動態的了解更加充分及時,還能正確把握學科發展方向,使得創造性思維能夠得到一程度上的增強,促使科技創新,不僅如此,組織開展學術交流會議還能夠營造良好學者與學者之間學術合作氛圍,以及競爭氛圍。其二,創設開展學術周刊。合理運用相關論文以及著作等等重要的學術載體,將學術的創新水平有效呈現。高校社科聯應積極注定創設開展學術周刊,這種情況下能夠為學術交流創造更好的平臺,能夠使得學者的科學研究成果及時反映出來,進而為學生更好更加健康的快速成長提供十分有益的幫助。其三,除此之外,學術交流還體現在促使民眾科學素養的提高以及開展科普教育等等方面,簡單來說,對于社科知識的普及工作來說高校社科聯具有積極的推進作用,能夠面向廣泛人們群眾以及社會普及科學技術知識,進而能夠促進民眾科學素養有效提高。另外,在高校社科聯建設成立之后,能夠將高校原來較為零散的學術交流活動組織到一起實現統一,進而形成系統類型的學術交流活動形式,使得學術交流活動的影響力有效增強[2]。
(三)新型智庫建設
在進行高校社科聯建設的過程中,應僅僅圍繞著社會發展建設過程中存在的現實問題以及重大理論進行建設,并且認真用心的組織研究相關應對策略,多多研究出具有可操作性、全局性、即時性、針對性以及戰略性等等的研究成果,進而為黨以及政府實施科學決策提供參考數據。高校社科聯應充分發揮聯的特點以及優勢,盡最大可能將本校以及其他高校、科學研究所、黨政部門研究機構以及哲學社會科學相關工作人員等等各大科學研究力量集合在一起,積極主動參與到建設新型智庫的過程中,進而成為新型智庫在建設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一般情況下對于高校社科聯來說,都會具備專門的科學研究團隊、社科研究基地,因此,高校社科聯應以課題研究為主,將科學研究手段實現具體化,將科學研究方法實現應用化同時將科學研究團隊實現網絡化,建立在高校各個學科的基礎上,實現智庫建設創新,并制定智庫運行機制以及相關管理模式,進而打造高校新型智庫。
二、高校社科聯的創新發展思路
在時代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高校社科聯應根據實際具體情況,構建具有靈活性以及彈力性的網狀組織結構,并轉變管理思路。首先,充分了解管理體制,確定發展定位。高校社科聯應做到根據學術研究的長遠發展以及當前的實際情況確定管理目標,進而構建最為合適自身的學術管理系統,這種情況下學術管理系統才能夠充分真正發揮作用價值。在此過程中還要注重創造和諧的管理環境,將服務效益充分體現出來,具體而言高校社科聯應注重強化相關管理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以及內在素質,想要使得高校社科聯成為一個開展學術交流活動以及開展科學研究活動、提供智力支持以及精神動力的重要陣地[3]。
在現如今高校社科聯運行的背景下,高校社科聯通常情況下都依靠于社科處部門以及科技處部門等等,一直以來高校社科聯都缺少完善合理的學術管理機制,這種情況下就導致高校社科聯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夠充分發揮作用價值,因此,高校社科聯應建立自身存在優勢以及特點的基礎上,充分了解高校社科聯的功能定位,并積極探索高校社科聯的創新性發展思路。
參考文獻:
[1]柳沙玲,龍海明.論高校社科聯學術管理機制的健全與創新[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3(02):147-151.
[2]華曉宇.成人高校社科聯的功能定位與工作機制創新[J].成人教育,2014,34(08):28-31.
[3]單淇,周思佳.高校社科聯的功能定位與發展思路探析——以河海大學社科聯為例[J].科技與創新,2019(08):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