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衛杰

[摘要]目的 探討術后心理護理干預對子宮切除術患者負面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7年8月~2019年1月我院診治的104例子宮切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術后護理方案的不同分成對照組(n=52),單純采取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n=52)加用心理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術后負面情緒、生活質量水平的差異。結果 護理后,研究組90項精神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1個月的世界衛生組織生活質量測定量表(WHOQOL-BRE)評分高于術后1周,研究組術后1周和1個月的WHOQOL-BRE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理護理干預用于子宮切除術患者術后護理,可有效減輕患者負面情緒,并提高其生活質量水平,值得臨床借鑒。
[關鍵詞]心理護理干預;子宮切除術;常規護理;負面情緒;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3.7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20)8(c)-021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negative emo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undergoing hysterectomy. Methods A total of 104 patients with hysterectomy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7 to Januar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ostoperative nursing plan, 5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only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study group add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s in postoperative negative emo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score of the 90-item self-assessment scale (SCL-90)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WHO quality of life scale (WHOQOL-BRE) scores in the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t 1 mont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at 1 week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WHOQOL-BRE scores at 1 week and 1 month after opera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negative emo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during hysterectomy. It is worth learning from clinical.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Hysterectomy; Routine nursing; Negative emotion; Quality of life
子宮作為女性重要生殖器官,實行子宮切除術可為患者帶來嚴重的心理刺激和生理創傷,產生特殊的心理負擔,負面情緒嚴重時可引發心理疾病,并影響患者術后康復,這一點引起國內外醫學研究者的關注,要求重視本病患者心理層面的護理干預[1-2]。但在常規護理模式存在“重治療、輕服務”的缺陷,患者心理護理需求往往被忽視,嚴重影響護理質量。近年來,國內醫療護理模式發生明顯改變,逐漸從單一生物學模式轉變為“社會-心理-生物”為一體的綜合性護理模式,要求以人為本,且日益重視患者軀體、心理方面的健康。在子宮切除術患者圍生期護理中強化了心理護理干預,這有助于彌補單純常規護理干預的缺陷,從整體性提高護理質量水平,改善醫療服務。我科在子宮切除術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強心理護理干預,提示心理護理干預在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消除負面情緒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為證明心理護理干預的優越性,指導未來子宮切除術臨床護理,本研究以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展開本次分組對照試驗,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選取2017年8月~2019年1月我院診治的104例子宮切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并按術后護理方案不同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52例。對照組中,年齡35~61歲,平均(49.67±4.15)歲;婚姻狀態:已婚31例,未婚21例;文化程度:小學12例,中學35例,大學及以上5例。研究組中,年齡35~62歲,平均(49.88±4.05)歲;婚姻狀態:已婚30例,未婚22例;文化程度:小學13例,中學34例,大學及以上5例。兩組的年齡、婚姻狀態、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患者均有子宮切除術指征;②術前血壓等指標正常;③神志、溝通能力均正常,可獨立完成問卷調查;④病歷資料及診斷數據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血液系統或免疫系統疾病;②患者無法耐受手術、麻醉刺激等;③合并焦慮癥等心理疾病者。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參考子宮切除術后護理常規程序,進行病情監測、飲食與作息指導、切口護理、出院指導等。
研究組以對照組護理為基礎,強化心理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①建立友好護患關系:患者術后回歸病房,應與手術醫師做好交接工作,麻醉清醒后告知患者及家屬手術成功,予以祝賀和鼓勵,并對其配合進行感謝,同時以“一對一”形式幫助患者完成相關必要檢查,介紹檢查意義、目的和結果。護理人員帶領新入院患者,將其安排病房時,將其介紹給病房其他患者,幫助病友間互相認識,便于在往后生活中互相愛護、關心、幫助。②科學宣教與心理疏導:a.利用簡單科普圖片為患者深入淺出地講解女性生殖系統解剖、生理功能,介紹術后生理改變,告知其子宮切除不會損傷卵巢,子宮作為女性生殖器官,不會影響分泌激素,僅會出現無月經來潮、喪失生育能力,不會加快衰老、男性化等現象,消除患者對術后快速衰老的恐懼、顧慮。b.告知患者術后康復護理大致流程及護理事項、注意事項,介紹麻醉后鎮痛方法、術后飲食與活動方法。同時,告知患者子宮切除不會干擾卵巢內分泌能力,不影響性生活,但切除子宮需要切除子宮頸,可導致陰道分泌黏液量減少,術后可能存在陰道干澀情況,告知患者術后性生活時,可適當使用潤滑劑,建議術后3個月后恢復性生活。③人文關懷:應主動與患者溝通,鼓勵其講述內心真實想法,提供針對性心理疏導。評估患者在各方面護理需求,及時滿足,運用同情護理方法,并通過語言、非語言方式進行安慰和鼓勵。④親情護理:子宮切除術患者對于夫妻關系較敏感,對配偶期望值也明顯增加,若配偶忽視患者心理,患者易產生心理問題。護理人員應與家屬溝通,對家屬尤其是配偶進行健康教育,講解子宮切除術重要性、疾病危害性,增進患者家屬對手術、術后康復過程等知識的認知,鼓勵丈夫多關愛、鼓勵、理解妻子,減輕患者心理負擔。護理人員應鼓勵家屬表達內心真實想法,減輕其心理壓力,并鼓勵其多探視、關心患者,讓患者感受到來自家庭呵護和重視,減輕負面情緒。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的負面情緒變化及生活質量變化。
①觀察兩組負面情緒變化:參考90項精神癥狀自評量表(SCL-90)[3],在護理前(入院當天)、護理后(出院前1 d)進行評價,涉及焦慮、抑郁、恐怖、敵對、睡眠障礙等負面情緒,評分范圍0~450分,評分越高,負面情緒越重。②觀察兩組生活質量變化:參考世界衛生組織生活質量測定量表(WHOQOL-BREF)[4],評估患者術后1周、1個月生活質量,評估的維度包括社會、心理、人際關系等,總分100分,評分低即表示生活質量較低。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前后負面情緒的比較
護理前,兩組的SCL-90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的SCL-90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研究組SCL-90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術后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
兩組術后1個月的WHOQOL-BRE評分高于術后1周,研究組的術后1周、1個月的WHOQOL-BRE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討論
子宮切除術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一定程度給患者造成重大身心創傷,引起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如擔心術后疼痛、手術成功與否、術后衰老、影響夫妻感情和性生活,因此會要求實行周全、綜合性護理干預,這與醫療護理模式轉變趨勢相適應[5-6]。心理護理干預是現代醫學整體、系統、綜合性護理的核心,護理人員在護理期間利用心理學理論、技能,減輕患者恐懼、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幫助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狀態,從而優化治療效果[7-9]。
在本研究中,根據子宮切除術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通過專業書籍和資料查詢,結合自身多年臨床經驗,制訂心理護理方案,內容涉及建立友好護患關系、科學宣教與心理疏導、人文關懷、親情護理4個部分。其中,建立友好護患關系是順利進行心理護理及其他護理干預的重要前提,可初步減輕患者心理壓力,緩解其在新環境孤獨、寂寞感;絕大多數患者術前產生焦慮等負面情緒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自身疾病、手術相關知識[10-12],應將健康知識宣教作為重要環節,要求護理人員為患者詳細講解子宮切除術必要性、安全性,通過一系列宣教,保證患者以積極心態迎接手術,如害怕疼痛者,告知其手術是在麻醉、無痛、安全情況下進行,有較多鎮痛方法可緩解術后疼痛,以增強患者對手術信心;擔憂術中出現意外者,告知其術中意外情況發生率極低。患者術前普遍存在恐懼、焦慮、悲傷、自卑等負面情緒,這些消極情緒可從主觀上影響患者配合行為,降低其承受心理應激能力、細胞免疫能力,降低其生活質量水平[13-15],要求實施人文關懷,耐心傾聽患者陳述顧慮,及時進行心理安撫、行為指導,配合親情護理,以提供精神支持。本研究結果提示,護理后,研究組SCL-90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心理護理在減輕患者負面情緒方面效果突出。生活質量也是醫護人員要考慮重要指標,WHOQOL-BREF是評價患者生活質量水平的客觀、科學工具[16],比較兩組的生活質量,為排除疾病等因素干擾,未評估患者術前生活質量,僅比較了患者術后1周、1個月的生活質量,結果提示,研究組術后1周、1個月的WHOQOL-BRE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心理護理還能提高患者術后近期、遠期生活質量,這與患者圍生期心理狀態良好、積極配合醫療干預和術后康復護理密切相關,建議推廣。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對子宮切除術患者負面情緒、生活質量均有積極影響,建議強化對子宮切除術患者心理護理干預,以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馬婷,張磊潔.優質護理干預對子宮肌瘤患者行子宮全切除術后心理狀態及護理滿意的觀察[J].貴州醫藥,2018, 42(6):767-768.
[2]Richards-Belle A,Mouncey PR,Wade D,et al.POPPI Trial investigators. psychological outcomes following a nurse-led preventa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POPPI):protocol for a cluster-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of a complex intervention[J].BMJ Open,2018,8(2):e020908.
[3]王燕明,夏濤,錢邦平.積極心理護理干預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負性情緒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17):2238-2241.
[4]李美玲,蔡紅剛.心理干預聯合護理配合在老年下肢手術患者外周神經刺激器定位神經阻滯麻醉中的應用[J].醫學臨床研究,2017,34(12):2491-2493.
[5]姚雪榕,洪偉雄.延續心理護理在改善腦卒中后遺癥患者負性情緒及提高其康復治療依從性中的作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14):238-240.
[6]楊慧卿.心理護理干預輔助治療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療效及對血清炎性因子的影響[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8, 20(3):238-240.
[7]郝亮,張紅菊,馬真勝,等.1例達芬奇機器人輔助下行累及右心房的子宮靜脈內平滑肌瘤切除術的圍術期護理[J].護理研究,2017,31(1):124-126.
[8]王玥,戴經緯,齊向秀,等.選擇性心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術后癌性疲乏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8,40(2):292-294,298.
[9]唐慧琳,朱忠,萬玲君,等.系統性護理干預對原發性肝癌手術患者心理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10):1207-1210.
[10]陳紅雨,曹利佳,吳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前心理干預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精神壓力、應對方式的影響及并發抑郁癥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9,35(26):2017-2021.
[11]王文寶.護理干預對肛裂切除松解術后患者疼痛和創面愈合時間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36):4643-4645.
[12]袁琴,陳家駒,楊潔.復合保溫措施對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病人術中低體溫及術后復蘇期的影響[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9,44(7):966-969.
[13]夏美玲,吳玉娟,麥少云,等.中醫五音療法對擇期手術患者術前心理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16):2156-2159.
[14]伍玉華,鄒雪芹,張安平.特殊化心理護理對二次剖宮產焦慮抑郁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20):195-198.
[15]王曉華,孟偉康,梁曉慧,等.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對老年腦卒中主要照顧者心理及照顧能力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9,41(13):2059-2062.
[16]崔瓊,楊文華.提升希望感的心理護理干預對腦梗死介入治療患者負性情緒和希望水平的影響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14):1790-1793.
(收稿日期:201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