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玲 李現峰 井曉莉

【摘 要】目的:探討孕晚期臍血流S/D比值.胎心監護與圍產兒預后的關系。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年度分娩的產婦共9762例,對孕晚期孕婦測定胎兒臍血流S/D比值和NST,分組分別觀測與圍產兒預后的關系。結果:S/D比值≧3組較S/D比值<3組圍產兒預后不良發生率明顯增高(P<0.01),S/D比值≧3組中NST無反應型較NST反應型圍產兒預后不良發生率明顯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胎兒臍血流測定聯合NST能更準確地預測圍產兒預后。
【關鍵詞】臍血流S/D比值:胎心監護(NST):圍產兒預后
【中圖分類號】R714.7?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9-0082-01
臍動脈將胎兒體內代謝廢物和產物運送至胎盤,與母血進行交換,再由臍靜脈運送至胎兒體內。臨床上通過阻力指數和搏動指數,了解臍動脈阻力的變化,可間接反映胎盤循環與功能狀況。目前,臍血流監測已成為圍產監測的一種重要手段,配合胎心監護能更準確地預測可能發生的胎兒宮內窘迫,減少宮內缺氧,死胎,新生兒窒息,改善新生兒預后。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產科住院分娩的單胎頭位孕婦9762例,年齡20—45歲,孕37—42周,進行S/D監測及胎心監護,根據比值分成S/D比值≧3組和S/D比值<3組,進一步就S/D≧3組聯合NST反應型和無反應型進行圍產兒結局比較。
1.2方法
1.2.1 S/D比值測定
孕婦休息半小時,取半臥位,探測觀察臍動脈血流,測S/D比值,S/D≧3為異常,S/D<3為正常。
1.2.2 胎心監護(NST)
孕婦取半臥位,連續20-40分鐘胎心監護,NST評分≧7分為反應型,NST<7分為無反應型,對S//D比值≧3的孕婦加強NST監測。
1.2.3圍產兒不良的監測指標
(1)缺血缺氧性腦病:磁共振顯示新生兒腦白質軟化,腦實質出血;(2)羊水II-III度污染;(3)新生兒窒息阿氏評分<7;(4)小于胎齡兒,低體重兒;(5)胎兒畸形;(6)圍產兒死亡。
1.3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若P<0.01則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9762例中,測得S/D≧3為873例,S/D<3為8889例,873例中NST反應型711例,無反應型162例。見表1、表2。
3 討論
S/D異常的常見原因可能為各種原因造成臍帶暫時受壓導致臍血管阻力變化,當孕婦有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臍帶過度扭曲,打結,帆狀胎盤,胎盤老化,羊水過少等合并癥和并發癥時,胎盤血管分支減少,血管壁痙攣,水腫,梗塞,動脈梗塞面積增大等病理變化,從而致胎盤血容量減少,循環阻力增加,胎盤灌注下降,胎兒氧供及營養物質缺乏,胎兒處于低血低氧狀態,造成胎兒宮內窘迫及低體重兒,畸形兒率增加,S/D值越高,胎兒危險性越大,甚至胎死宮內,且臍血流異常持續時間越長,圍產兒預后越差。NST是反應胎兒宮內儲備能力,對胎兒宮內窘迫預測有一定價值,但有假陽性率。S/D值比胎心率更早反應胎兒缺氧,研究表明可提前1—2周,聯合應用NST,取長不短,全面評估胎兒安危,及早及時發現胎兒宮內異常,降低圍產兒病死率。臨床上發現S/D異常時,應結合NST,選擇合適的分娩時機及方式,改善圍產兒預后。
參考文獻
[1] 茍文麗.《圍產醫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 李揚,黃醒華.《中華婦產科雜志》1996年9月第31卷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