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佳


摘 要:中韓兩國互為友好近鄰,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互幫互助,不斷深化合作、保持密切聯系。與此同時,各個領域的中韓會議、慶典等大型活動不斷增加,翻譯的次數劇增,領域不斷拓寬,難度也不斷加大。進行韓中翻譯時,如何高效、準確處理韓語復合句的信息成為口譯過程中值得思考的話題。本文將對韓語復合句的處理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同聲傳譯;韓語復合句;句子翻譯;口譯策略
世界上95%的國際會議采用的都是同聲傳譯。同聲傳譯作為口譯方式中的一種,要求譯員在大腦中及時、準確地處理源語信息,并在最短時間內做出翻譯,可謂難度之大、要求之高。韓語的復合句式作為韓語句式的一大特點,在韓中筆譯過程中,便是不容小覷的一環,而在口譯中,尤其同聲傳譯,難度大大增加。復合句的處理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而同聲傳譯則要求快速處理,如何做到兩者平衡,尋求最佳解決方案是翻譯員必須解決的課題。
一、同聲傳譯的特點
口譯作為口頭表達形式之一,可分為交替傳譯(alternating interpretation)和同聲傳譯((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兩種。同聲傳譯,又稱同步口譯或同傳,是譯員在不打斷講話者演講的情況下,不停頓地將其講話內容傳譯給聽眾的一種口譯方式。因為譯員的口譯與講話者的發言幾乎同步進行,所以這種口譯也被稱為同步口譯。同聲傳譯的最大優點在于效率高,可保證講話者作連貫發言,不影響或中斷講話者的思路,有利于聽眾對發言全文的通篇理解。同聲傳譯被認為是最有效率的口譯形式,是國際會議最基本的口譯手段。同聲傳譯有時也用于學術報告、授課講座等場合。
二、韓語復合句式的特點
要想完整、正確傳遞源語信息,首先需要了解韓語復合句式的特點;其次,需要厘清韓語句式和漢語句式的差異,這樣在同聲傳譯時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根據句子結構的不同,句子可分為單句和復合句。單句主要是由短語或詞組成,復合句則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上小句組成,復合句不僅長度長,而且句式成分復雜多樣,句子內在的邏輯聯系眾多。
從語言結構特點來看,韓語屬于阿爾泰語系,漢語是漢藏語系。本屬于不同語系的兩種語言在句式上固然存在較為鮮明的差異。韓語的主謂賓結構是:主語(S)+賓語(O)+謂語(V),漢語的結構是:主語(S)+謂語(V)+賓語(O)。例如,漢語的“我吃香蕉”,在韓語中若表達相同含義則需要調整語序為“我+香蕉+吃”。謂語動詞的重要性在句子中不言而喻,作為句子的核心之一,韓語是把“重頭戲”放在后面,將修飾成分等放在前面。這也是我們不能只翻譯前面或者只翻譯復合句一部分的原因。
三、韓語復合句式的翻譯策略
韓語中復合句之所以感到難翻譯,主要是因為句子并列成分多、修飾語過多、語言結構層次多,譯員在遇到復合句時,首先要厘清句子主干和修飾成分,切不可按照順序原則從頭翻到尾,應該下意識地調整語序,提取出句子中的主干部分,也可根據自身經驗,預測出句子的謂語,從而進行翻譯。筆者認為應該采取以下三種策略,分別是謂語動詞優先原則、修飾成分拆成小句原則、適當采用概括譯法原則。筆者選取了曾經翻譯過的真實材料作為譯例分析。
(一)謂語動詞優先
譯例1中,可以看到謂語動詞在句子的中間偏后位置,賓語是句子。這時需要將謂語動詞“發現”提前,才能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此外,原來的句子中沒有逗號間隔,譯成漢語時需要根據意群自然斷句,減輕聽者的負擔。因此,譯文處理如下:
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
(二)修飾成分拆成小句
譯例2中可以看出作為修飾成分的狀語過長,且中間只有一個逗號隔開。譯員在同聲傳譯時,需要首先厘清狀語成分有哪幾個,然后將狀語的部分和主句分開翻譯。譯文處理如下:
突然對面的美國貨賣場亮起了閃亮的燈光,我仿佛坐在觀眾席看向舞臺一般,有些著迷。
(三)適當采用概括譯法
身為譯者,首要任務是將一個句子準確并完整地翻譯,但基于同聲傳譯的時效性,有時無法做到句句精準、無誤地翻譯,這時應適當調整翻譯策略。比如上面的例句,即可采用概括譯法。可以譯為“他們是計件活兒”,而不是“他們根據畫的幅數多少來獲得報酬”。當然概括譯法就像一個銅板的兩面,能夠高效、省時省力,但同時不夠精確,容易丟失文本部分信息。所以,在不影響口譯質量和效果的情況下,可以適當采用該譯法。如果全部譯文都采用該譯法,則有偷工減料之嫌。
本文以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出現的信息材料為譯例,思考如何將能夠更優、更好地翻譯韓語復合句式,總結了以上三種翻譯策略。問題是時代的聲音。1992年中韓兩國建交,如今兩國的緊密合作在不斷深化,對中韓、韓中翻譯研究無論在廣度還是深度上都在不斷加深。譯員作為兩國的“搭橋人”必然要不辱使命,在翻譯問題的研究上值得我們銳意進取,探索和發現。
參考文獻:
[1]胡勇忠.即席口譯中長句的處理[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6(3).
[2]尹敬愛,權赫哲,(韓)吳昭穘.韓國語口譯教程:從交替傳譯到同聲傳譯[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3]張敏,樸光海,金宣希.韓中翻譯教程[M].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