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夢宇
摘 要:本文立足于高職院校傳統文化課程課時短、學生多的教學實際,嘗試通過運用在線課堂管理平臺這一新興的教學媒介,改變傳統的授課模式,以期能解決傳統文化課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提高教學質量。文中以筆者的個人實踐為依據,探索了在線課堂管理平臺在高職傳統文化課堂中的優勢與不足。
關鍵詞:在線課堂管理平臺;課堂管理;傳統文化課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手機的功能日益強大,其已深深融入到人們的生活和社交活動中。越來越多的學生把手機帶進了課堂,“低頭一族”的現象也隨之而來。相比于其他課程,高職類院校的傳統文化課程是公共基礎課程,大多采用的是合班授課的方式,因而學生人數較多,課堂管理難度較大,“低頭族”的現象屢見不鮮,成了困擾授課教師的一大痛點問題。面對這一現象,以往的解決措施通常是明令紀律,嚴格管理,然而在課堂上反復強調紀律,不僅會影響教師的教學進度,甚至有時還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那么,與其明令禁止,不如因勢利導,將互聯網的優勢運用于教學。《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堅持應用驅動教學方式,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促進教學觀念、教學思想、教學方法的創新。①筆者近年在傳統文化課堂中,嘗試使用了當下較為熱門的一些在線課堂管理平臺,如課堂派、學會學等,試圖借助手機這一載體,運用在線課堂管理平臺小程序輔助課堂教學,以期能改進現階段傳統文化課程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水平。
一、在線課堂管理平臺功能概述
在線課堂管理平臺大多是搭載在微信上的小程序,如課堂派、學會學、雨課堂等。它們的使用方法很簡單,只需學生打開微信,在搜索欄中輸入所要查詢的平臺名稱,點擊“關注”即可注冊使用。也正因為微信是一款普及率非常高的全民社交軟件,所以,在線課堂管理平臺在師生中得以快速推廣,現如今,在線課堂管理平臺在高校師生的互動交流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筆者通過對比學習通和課堂派等在線課堂管理平臺,將它們的常用功能按照授課步驟分為課前準備、課中教學和課后交流三個部分。
(一)課前準備
這些平臺都設有創建課程和備課等功能。教師可以通過網頁端在平臺上創建課程和班級,還可以將制作好的PPT或課程資源上傳到指定位置供學生自主學習。另外,教師還可以添加問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時更有針對性。
(二)課中教學
在課堂教學環節,這些平臺也為教師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1)考勤功能:由教師發布簽到碼,學生點擊“簽到”完成輸入即可。課堂派中除了可以用簽到碼的方式進行考勤外,還有GPS定位簽到、二維碼簽到等。(2)互動提問:在講授過程中,教師可以發布問題,如選擇題、填空題等讓全體學生參與答題,系統會迅速統計出答題人數、回答正確率等。教師還可以發布“搶答”或“點將”等功能,選取個別同學參與答題。
(三)課后交流
這些平臺普遍都有作業提交、測試以及互動交流功能。(1)作業功能:學生可以在“作業”版塊上傳多種格式的作業,如Word文檔、視頻等。(2)在線測試:教師通過平臺發布測試,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提交,系統自動統計出成績、正確率等。(3)討論功能:在課堂派上師生可以通過“話題”發布問題,全班同學都可以參與討論。學生還可以通過私信,與老師進行交流。
二、在線課堂管理平臺應用于傳統文化課堂教學中的優勢
(一)高效的課堂管理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課程作為高職院校中的公共基礎課,普遍來說,大部分高校都采用了合班的方式進行授課,這意味著教師每堂課的學生高達百人,這對教師的課堂管理能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而在線課堂管理平臺可以在課堂管理方面給老師提供很大的助力。例如用互聯網簽到考勤的方式取代傳統的點名式的考勤,為課堂節約了時間;用在線平臺的答題功能取代傳統的舉手答題或學生齊聲答題方式,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答題活動中來,并且教師可以通過平臺查看學生的答題情況,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鎖定知識點中的重難點問題,讓課堂互動更為高效。
(二)豐富的資源拓展
國家雖然一直都在強調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推廣,但在高職院校中,傳統文化課程常常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這門課程往往不太受高職院校的重視,具體體現為開設這門課的院校少,有的院校即便是開設了這門課程,課程所占的課時也非常有限,與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相比,寥寥的幾次課實在是難以充分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也不足以讓學生對其有深刻的了解。而在線課堂管理平臺正好有助于解決這一問題,如教師可以在平臺上傳多種格式的學習資源,如閱讀資料、微課等作為課外延伸。還可以利用平臺的“公告”功能,督促學生及時完成課外的學習。
(三)便捷的批閱功能
在線課堂管理平臺在作業批閱功能上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教師可以在平臺上直接發布作業,并要求學生在指定的時間內提交,省去了收交作業的時間;(2)教師可以在線批改學生的作業,也可以從平臺下載學生的作業。學生也可以隨時通過平臺了解自己的作業批改情況。(3)具有催交學生作業功能。老師只需點擊相應按鈕,學生就會在微信上收到平臺發送的催交作業的提醒。(4)教師在批閱作業時,可以使用批注功能在學生作業上進行批改,也可以直接給出分數。這些信息都會被平臺統計下來,并作為學生平時成績的參考。(5)這類平臺都具有在線測試的功能,教師只需將設計好的題目導入題庫,發布成功后學生就可以在線答題,系統會根據教師所提供的答案,自動評判出客觀題的成績,主觀題的成績需由教師自行批閱。每一次的測試結果,系統都會進行分析,統計出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等,并繪制分數分布圖。
三、在線課堂管理平臺在教學應用中存在的不足
筆者通過對在線課堂管理平臺學會學和課堂派具體的教學實踐,對在線課堂管理平臺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總體來說,兩者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輔助老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不過相比之下,課堂派的使用更為便利,功能也更強大,操作也較為簡單。但即便于此,課堂派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有待優化:(1)平臺運行不太穩定,會出現卡頓、閃退等情況。有個別學生反映,自己的簽到沒有被系統及時統計,導致出現缺勤的記錄;或者是作業已經提交了,但是系統沒有顯示等情況。(2)私信版塊的功能需進一步優化。一是課堂派中的私信功能將教師對學生的作業催交提示以及學生給教師的交流答疑雜糅在一起。教師一旦發布催交作業的提醒,私信的版面中會置頂大量的催交作業的提醒記錄,而把原先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聊天都排在了靠后的位置,影響教師瀏覽有效信息。二是有的學生會通過私信詢問老師他們的作業或者考勤等情況,因此,建議課堂派的手機端能夠增加快速鏈接,讓教師直接點擊私信里學生的頭像即可查詢更改他們的考勤或者作業信息。
通過實踐證明,在線管理平臺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輔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減輕教師的工作量,更高效快捷地獲得教學反饋。另外,使用在線管理平臺還有利于吸引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升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孫亞志. 在線課堂管理工具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以課堂派為例[J].黑龍江科學.2017(07).
[2]李榮. “學會學”微信平臺在高職藥物檢驗技術教學中的應用.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N].2020(03).
[3]張靜,周學全. “課堂派”在高職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探索.無線互聯科技[J].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