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慧
摘要:培養適應社會需求、專業基礎知識扎實、具備創新創業能力的高質量人才,是高校最重要的目標之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長期性、系統化工程,地方高校在向應用型、綜合性大學轉型過程中,創新創業教育的作用至關重要。目前各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在于創新創業教育與社會需求脫節,探索基于產教融合背景下適應社會需求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和路徑,成為亟待探索和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產教融合;創新創業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就要培養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高校作為育人陣地,為國家輸送專業基礎知識扎實、具備創新創業能力的高質量人才,是高校重要使命。面對當前的就業壓力與形勢,系統、科學的創新創業教育是解決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所在。
1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分析
1.1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資源不足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資源不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數量少、質量不高,其二創新創業教育師資缺乏。目前部分高校校內的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硬件資源缺乏,只是給學生提供了相關的場地,許多場地內僅僅有桌椅板凳,并未配置先關專業創新研究所需的設施設備。高校的創新創業導師,多數是任課教師擔任,但任課教師本身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業相關知識缺乏,并不能全方位地為學生提供指導。
1.2創新創業教育與社會脫節
根據目前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調研情況來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企業參與度不高,高校“閉門造車”的情況。這就導致了學生獲取的創新創業信息與知識往往是落后的,跟不上社會的需求及發展。
1.3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
根據調研大部分高校尤其是西部偏遠地區高校,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面并未形成完整體系。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均未系統、科學地進行研究與制定。這就直接導致了創新創業教育效果不佳,學生積極性不高等問題。
2產教融合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策略
產教融合是我國高校教育應對市場和社會形勢的一種變革, 是目前高校培養復合型和應用型人才的一種機制手段,它主要是通過將產業和專業以及創業這三者相互融合,讓學生能夠接觸到相關產業和企業的運營方式,從而將高校的專業教育多元化和立體化,更加注重實踐經驗,并且在此基礎上鍛煉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從而擴大創業的形勢。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系統性工程, 并不是高校為主體,而是需要政府、高校、企業甚至學生等多方主體共同的配合才能 完成教育鏈接的全過程。
2.1校企合作共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案
目前許多高校對于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已經明確,但在制定培養方案的過程中往往存在“閉門造車”的情況,導致在創新創業人才教育培養形式單一、內容簡單,最終達不到預期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事實上,認真分析產教融合的內涵不難發現,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主體并不是高校,高校要樹立服務意識,與政、企共同商定人才培養方案,確定人才培養的系統計劃,才能夠使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跟得上社會發展,才能夠使得學生適應社會需求。
2.2校企合作建立導師隊伍
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要想實現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新局面,校企要結合自身優勢深度交流融合,構建導師團隊。許多高校也在任課教師、學生管理教師中選擇了部分教師作為創新創業指導教師,企業導師采取進入學校實踐基地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指導。但多數的校企合作導師團隊僅僅是在數量上共建,并未真正形成深度合作培養學生的局面。校企合作共建導師團隊過程中,首先可以建立導師庫,高校選擇不同專業方向的導師加入,企業選擇負責不同業務的導師加入。高校導師負責學生基礎知識的構建、相關專業技術指導,企業導師負責讓學生了解行業需求、企業運作、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知識。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可以采用項目驅動法,以大學生創新創業類項目為抓手,形成雙方深度合作的新局面。
2.3校、企、政聯合資源共享
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校、企、政三方應當加強優質創新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共同建設校內和校外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三方共同構參與建大學生創業一站式服務平臺,為高校師生創業提供交流學習、項目展示和項目落地孵化的全方位服務。
2.4完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評價體系
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高校尚未形成完善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學生學習創新創業相關課程,多數以選修課的形式進行。學生參加創新創業相關活動多數以兌現第二課堂學分形式進行。學生只需要修夠相關學分,就認為學生在校達到了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要求。這樣就導致部分學生的學習流于形式,并沒有真正形成創新創業的思維、具備創新創業的能力。所以高校需要結合與企業的合作方式、不同學生特點、學生學習階段等具體情況,詳細地系統地制定和完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何林靜.產教融合下跨境電商實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7(12).
[2]李學清,楊亞琴,張祖斌.應用型高校“雙師雙能型”教師內部激勵機制研究[J].中國商論,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