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茗 楊旸 高瑋

摘要:網絡課程的設計與建設,對于現代遠程開放教育體系的發展至關重要。網絡課程的質量,關系到遠程開放教育教學質量,也關系到遠程開放教育教學實施的效果。我國遠程開放教育網絡課程建設已取得了許多成果,但仍面臨一些問題。探索開放教育網絡課程設計與建設的相關問題及對策,有助于提高課程建設質量,更好地服務開放教育教學需求,促進開放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開放教育;網絡課程;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43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與普及,基于網絡的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如今,網絡教學已經應用到了教育的各個層面。這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彌補了傳統的面授教學在教學資源、教學時空等方面受到的限制,為個性化、自適應的探索式學習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形成了一種開放的、多媒體的、遠距離的優化組合教育模式。
近年來,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教學已經在全國開放教育體系中全面展開,逐漸成為了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開放教育教學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其課程質量影響。網絡課程,是互聯網平臺上搭載的重要教學資源。教師利用網絡課程對學習者的學習過程進行輔導,解答學習者的提問,引導學習者更好地利用學習資源,進行個性化的學習。網絡教學的順利實施,依托豐富、實用的網絡課程資源。如何更好地進行開放教育網絡課程的設計與建設、如何讓開放教育網絡課程更適合開放教育體系師生教學的需求、服務開放教育教學,是值得探索的問題。本文對開放教育網絡課程建設的一般過程進行了闡述,分析了當前開放教育網絡課程設計與建設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了應對問題的對策建議,以期為網絡課程的設計與建設提供一些思路。
1開放教育網絡課程設計與建設
網絡課程,是通過網絡表現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包括兩個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絡教學支撐環境,其中網絡教學支撐環境特指支持網絡教學的軟件工具、教學資源及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實施的教學活動。
網絡課程的設計與建設,既要注重課程本身的特點,又要考慮到學習者的需求和學習方式,還應考慮教學交互,同時還要體現網絡技術的教育優勢和以學習者主體的特征,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網絡課程中,一般包含學習、答疑、問題討論、測試等多個環節,學習者和教師之間可以傳輸文字、圖形、聲音、圖像等各種信息,實現教學活動的交互性。網絡課程的優勢在于,網絡課程教學內容的組織以服務學習者自學為中心,注重從學習者的思維方式設計課程,教學方式由傳統的單向教學轉變為師生之間、生生間的互動教學。同時,網絡課程也使得學習者在教學過程中不再受時空限制。在開放教育中,學習者學習知識主要依靠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如果沒有優質的網絡課程資源,即使有最先進的技術平臺,學習者的學習效果也不能盡如人意。所以,網絡課程的設計與建設,對于開放教育教學的實施效果和開放教育體系的發展至關重要。
一般來講,網絡課程建設的主要流程是:根據專業要求和學習者需求,申請建設網絡課程,制定課程教學大綱,確定課程教學內容,制定網絡課程建設總體方案,撰寫腳本,基于腳本建設課程資源(包括教學文件、音頻、視頻、課件、圖片等),設置教學活動,設置課程考核任務,在網絡平臺布設課程,測試,試用,根據試用反饋進一步修改完善,建成網絡課程后,要根據學科發展和教學需求,更新課程教學資源。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2開放教育網絡課程設計與建設存在的問題
開放教育體系一直非常重視網絡課程的設計與建設工作,在網絡課程設計與建設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經過多年的發展,開放教育體系網絡課程建設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網絡課程教學資源建設在規模和水平上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不少教學資源受到了好評。網絡課程建設在取得成績的同時,在教學內容布設、師生交互設計、評價設置等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2.1教學內容布設方面
目前,部分課程依然以傳統的面授課模式主宰網絡課程建設的總體思路,只是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和傳送教學資源的手段。以“教”為主,未能體現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在課程內容的布設方面,主要是把文字和教師授課視頻搬上網絡,沒有考慮到網絡教學的特點,未能突出網絡教學的優勢,未能充分地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助教、助學作用。同時,課程內容的更新比較緩慢,造成資源逐漸陳舊、不具有學科前沿性。
另外,部分網絡課程的教學內容不適合開放教育體系學習者的實際需要。因為開放教育體系的學習者主要是在職人員,在職學習者普遍存在工學矛盾突出的問題。特別是來自工廠、服務等行業的學習者,工作強度和生活壓力比較大,學習基礎比較薄弱,學習能力不夠強,學習時間碎片化。部分網絡課程的教學內容過于強調學科的系統性和邏輯性,與在職學習者的生活體驗、工作實踐不切合,不能滿足學習者的實際需求,難以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
2.2師生交互設計方面
網絡課程在師生交互設計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師生交互的有效性不足。不少網絡教學平臺都基于相關的信息技術,設計了網絡課程師生交互的模塊。但是師生之間的交互質量不高。目前,網絡課程教學的師生交互一般體現在學習者在論壇發帖,提問教師在論壇答疑。部分學習者未能有效地利用師生交互功能,發布無效貼或者不發帖,而部分教師對學習者的提問不及時反饋,對學習者的學習活動過程關注、指導不足,使得學習者與教師的距離感較強,師生交互不能有效地促進學習者的自學。
2.3學習評價設置方面
網絡課程中,對學習者學習效果的評價,一般以形成性考核為主。在模塊或章節學習任務之后,設置形成性考核任務,要求學習者在固定期限之前完成。部分網絡課程的形成性考核內容,以重復課程文本內容為主,學習者在完成形成性考核任務時,只是進行簡單的查找、復制、粘貼,這種學習評價設置未能激發學習者的思考和探索,也無法考核學習者的學習態度。
3提升開放教育網絡課程建設質量的建議
開放教育網絡課程建設存在的一些問題,需要科學地看待和解決,否則可能會造成資源浪費,影響到開放教育事業的發展。針對目前開放教育網絡課程設計與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3.1教學內容布設方面
與傳統的面授教育不同,開放教育網絡課程的教學時空是分離的。因此,網絡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教學模式也與傳統的模式不同,網絡課程建設首先要轉變思維,以學習者為中心來考慮問題。開放教育的學習者大多是在職成人,具有比較明確的學習目的,對貼合他們的需求、可以立即應用到工作和生活中的知識更感興趣。所以,開放教育網絡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應該根據學習者的實際需要體現實用性,更好地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維持他們的學習動機,進而達到教學目標。同時,要及時根據學科發展、社會發展和學習者的需求,更新課程資源。
3.2師生交互設計方面
在師生交互設計方面,首先,需要設計方法與策略,使學習者主動或者被引導地進行交互,利用好網絡課程的交互功能。另外,要對網絡課程教學輔導教師進行培訓、管理和監督。培訓的主要內容應為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理念、開放教育特有的教學規律和特點、信息技術知識等,幫助輔導教師轉變教學觀念,適應角色變化。同時,應對輔導教師的工作進行指導、管理和監督。輔導教師應積極組織師生、生生交互活動,及時對學習者的疑問進行答疑,讓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教師全程的關注和指導,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
3.3學習評價設置方面
在學習評價設置方面,要探索多種評價方式的整合設計。當前,對于網絡課程學習者的評價,往往過分注重可以量化的知識點掌握情況評價,忽視了在學習過程中難以量化的學習情況如能力提升、情感體驗等方面的評價。網絡課程教學注重培養學習者的綜合素質及能力,所以網絡課程教學評價要結合學習者的多項指標,如品質、態度、知識素質及能力等進行綜合考查,著力實現對學習者知識掌握、技能提升、情感體驗、實驗實踐、探究能力、協作精神等的多元評價。在形成性考核任務內容的設置上,應盡量避免對課程文本知識的簡單重復,重點考核學習者是否理解、掌握了知識并能夠應用,是否提升了技能或者產生了怎樣的情感體驗。在學習者完成形考任務后,平臺、輔導教師應當給予學習者詳細的反饋和有針對性的分析、評語,幫助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進行總結反思。
參考文獻
[1]王悅.基于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網絡課程設計與實踐[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03):15-18.
[2]周宇,黃瀟.基于遠程開放教育網絡課程的開發與設計[J].井岡山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06):33-35.
[3]鄭迅,黃天慧,陳麗.遠程教育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03):37-40+50.
[4]高娟.網絡遠程教育課程設計原則探討[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01):29-35+108.
[5]宋虎珍.遠程教育中網絡課程的應用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1(04):11-12.
[6]王美林.遠程開放教育網絡課程建設探析[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01):9-12.
[7]羅向陽.遠程教育網絡課程設計存在問題及對策淺析[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6):9-12.
[8]楊曉焱.現代遠程網絡教學有效性的評價策略[J].高等繼續教育學報,2017(06):25-29.
[9]馬祥,廖春生.高校網絡課程建設及教學評價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11):375-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