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
【摘 要】中國古典舞與中國戲曲舞蹈的關系密不可分,中國傳統戲曲舞蹈在古典舞的表演過程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將站在中國古典舞的角度,深入剖析中國傳統戲曲舞蹈元素的融合與應用。
【關鍵詞】中國古典舞;舞蹈戲曲;融合與應用
中圖分類號:J8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6-0015-02
中國古典舞起源于上世紀中葉,它將具有傳統東方韻味的美融入到民族特色的舞蹈藝術當中,讓觀眾受到東方藝術的熏陶。因此中國古典舞從編創到演出,整個過程實際上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體現,并將文化與藝術形式進行有機結合,最終形成了文化與藝術相交融的舞蹈類型。中國古典舞影響了中國傳統戲曲舞蹈,戲曲舞蹈元素的融入使得中國古典舞對于傳統文化的剖析和體現更加深入。本文將主要介紹中國古典舞中戲曲舞蹈元素的融入與應用。
一、中國古典舞及中國傳統戲曲舞蹈概述
(一)中國古典舞的概念
古典舞面向世界,學術界將其主要特征概括為“傳統”。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沃土的古典舞蹈非常強調“形神兼備,身心互融,內外統一”的身韻。中國古典舞與世界古典舞實際上有共通之處,但中國古典舞更多是我國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與舞蹈的融合。很多時候,人們根據字面意思,會將中國古典舞理解為中國古代的舞蹈。其實,它只是以中國古代舞蹈為基礎,有機結合了現代舞蹈理念的舞蹈類型,是一種全新的藝術表現形式。中國古典舞結合了中國古代舞蹈和戲曲舞蹈,還融入了中國武術的力量與西方芭蕾的形體,是一種綜合性的當代舞蹈,體現了中國民族特色與傳統文化的內涵。
(二)中國傳統戲曲舞蹈的概念
戲曲舞蹈是我國特有的一種藝術表達形式,其在現代已經成為了一種綜合性較強的藝術表現形式,它不僅歸屬于中國傳統戲曲,同樣也是一種舞蹈表演。表演者除了要擁有扎實的舞蹈基本功之外,還要具備扎實的戲曲知識。戲曲舞蹈表演主要是闡述戲曲的過程、展現人物的性格以及舞蹈的美。例如,一只簡單的馬鞭可以被表演者演繹出萬馬奔騰的感覺。由此可見,戲曲舞蹈是通過表演者的肢體語言來豐富戲曲故事、表現戲曲人物的性格,從而強化戲曲與舞蹈的舞臺效果。
(三)中國古典舞與中國戲曲舞蹈的關系
戲曲舞蹈的形成要早于中國古典舞,這也就意味著戲曲舞蹈為中國古典舞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古典舞也進一步帶動了戲曲舞蹈的發展。在戲曲舞蹈當中,不論是表演者還是編創者,都將多種元素融入其中,展現出更好的視覺效果與舞臺效果。但深入研究我們能夠發現,中國古典舞的范圍要大于戲曲舞蹈范圍,并且對于表演者的要求也更加嚴苛,具備相對的獨立性。
二、中國傳統戲曲舞蹈元素與中國古典舞的融合
(一)技術技巧的融合
中國古典舞區分于其他舞蹈的最主要的特征便是技術技巧的運用,同時,中國古典舞也需要借助技術技巧來展現其藝術美,原因就是因為中國古典舞來源于中國傳統戲曲舞蹈。在中國古典舞的表演過程當中,表演者利用技術技巧很好地完成了一系列的高難度動作。例如在戲曲表演當中,表演者需要借助肢體完成一系列的舞臺動作。然而想要輕松表現這些動作,就需要應用到技術技巧,從而不斷提升戲曲舞臺的視覺效果。中國古典舞在表演過程當中,正是借用了這些技術技巧,并融入到舞蹈當中,呈現給觀眾不一樣的視覺盛宴。《善舞丹青》是中國古典舞的代表作品之一,這部作品完美展示了中國古典舞的美感,它將中國古典舞的“轉、翻、跳”表現得淋漓盡致,并且將每一個技巧都融入到舞蹈當中。一部舞蹈作品的成功離不開舞蹈演員對舞蹈動作的揣摩,每一個技術技巧的運用都來源于舞蹈演員對作品的感受。就拿“跳躍”這一技巧來說,它就需要舞蹈演員對力度拿捏得當,保證在跳躍的過程當中要松緊結合,既要展現出跳躍的爆發力,又要使作品具有美感。由此可見,戲曲舞蹈當中的技術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中國古典舞的完美展現。
(二)身法韻律元素的融合
身韻是中國古典舞的靈魂,同時也賦予了中國古典舞獨特的魅力,它使得中國古典舞不再是簡單的肢體的疊加與拼湊。中國傳統戲曲元素影響了中國古典舞的身韻。中國古典舞對中國傳統戲曲中的相關舞蹈元素進行了整理和借鑒。《飛天》是中國古典舞的代表作,其充分展現了水袖的柔美。不論是服裝的選擇還是舞蹈動作的設計,都運用了水袖元素,進一步提升了《飛天》作品的靈動性,加上舞蹈表演者自身的優秀功底,將陰柔與飄逸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除此之外,中國古典舞充分融合了戲曲的身法和韻律,提升了其審美價值與視覺效果。例如,在《愛蓮說》這一作品當中,為了充分展現蓮花的高潔品質,舞者運用了“提沉”身法來大膽展現蓮花的純凈。
三、戲曲元素在中國古典舞中的應用——以《鏡像梨園》為例
(一)舞姿演繹中國傳統文化的唯美獨特
編創《鏡像梨園》這部古典舞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強化和展現獨特的東方韻味。中國傳統文化在該舞蹈當中進行了融合與轉變,因此,該舞蹈成功展現了古韻之美。值得一提的是,該舞蹈的表演者們并非專業出身,他們只是在高中時期接觸過一段時間的舞蹈學習,然而在表演當中,這些表演者們很好地將中國古典舞與傳統戲曲舞蹈融合在一起,使得觀眾能夠從該作品當中既看到了戲曲舞蹈的部分形態,又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表演者用自身的肢體語言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展現出來,為觀眾呈現了一場視覺盛宴。
《鏡像梨園》的編創者在中國古典舞的基礎上融入了部分戲曲動作,因此該作品的舞蹈動作既要帶有戲曲舞蹈的特點,又要呈現古典舞的特點,要求表演者能夠收放自如,打得開、收得攏,并且配合氣息的運轉,使得舞蹈的形態更具有神韻之美。
由此可見,《鏡像梨園》這部作品不僅具有傳統戲曲舞蹈收放自如的特點,還結合了表演者自身的舞姿形態,使得該作品充分展現了東方韻律和國粹之美。
(二)戲韻情獻舞者風姿萬種
中國古典舞《鏡像梨園》是在繼承和學習了戲曲舞蹈元素之后對其進行的改編,而這個改編形成了古典舞的獨特表演風格。它既是古典舞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表現,又更進一步地展示了中國戲曲元素的獨特民族性。
在《鏡像梨園》的編排過程當中,水袖元素的融入為整個表演增添了一種和諧之美,表演者優美的舞姿與戲曲舞蹈元素相融合,從而塑造出一個個豐滿的人物形象。
舞蹈一開始,領舞者身著傳統雙水袖戲服出場,四肢相對形成了一種“交錯”,而這種“交錯”形成了一種戲韻與舞姿的和諧之美。領舞者在轉身回眸時呈現出一種“子午陰陽”的相對之美,再次形成交錯,呈現出一種“戲舞相稱”之美。而在舞蹈的后半部分,有一個“大掖步腰”的舞姿造型,群舞者一個接一個傳遞完成,在傳遞的過程當中,為觀眾呈現出波浪式的和諧美。
除此之外,動態美的和諧展現也是該作品的成功元素之一。編導利用傳遞式的群舞動作,以波浪式的動態遞進展現了古典舞的神韻與戲曲身段的流動和漸變對比。如舞蹈動作當中的快慢節奏轉換、輕重節拍交錯等一系列變化,都很好地展現了中國古典舞與戲曲舞蹈的相對之美。
(三)戲舞交融盡顯別樣古韻
北京市第五十中學金帆藝術團所表演的《鏡像梨園》,利用水袖動作將中國傳統古典舞的舞姿與戲曲中水袖的元素很好結合在一起,其中還有戲曲中的姿態身段。由此可見,進一步展現中國傳統藝術,不僅要將動作元素融合在舞蹈藝術當中,還要將表演者的特色展現在表演過程當中。
舞蹈一開場,領舞者展現的是云手動作,然后迅速變為抖動水袖的動作并瞬間定格,這一系列動作都展現了陰柔之美。表演者們通過身體的每一個動作展現“戲”與“舞”的融合,這不單單是從“舞”到“戲”,更是從“古”至“今”的藝術演變。表演過程當中快慢、抑揚的節奏與韻律轉變,充分體現了東方韻律之美。尤其是在服裝設計上,采用的是單水袖設計,這對于傳統的戲曲服裝有了突破性的改變,更好地與舞蹈相融合,演繹獨特的國粹韻味。再加上編導精心的編排,運用多組遞進式的動作,讓表演者們通過動態的水袖動作呈現整體沉靜的空靈神韻。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傳統戲曲舞蹈為中國古典舞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中國古典舞也吸收了中國傳統戲曲舞蹈當中的精華,將其演變為自身的特性。基于此,本文主要闡述了中國古典舞對戲曲舞蹈元素的融合應用,以及戲曲舞蹈元素對于中國古典舞的重要作用。以古典舞《鏡像梨園》為例,解析表演者對于古典舞與戲曲舞蹈的融合理解。
如今,戲曲舞蹈元素與古典舞的融合已經為舞蹈藝術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道路。在傳統古典舞的基礎之上,經過專業舞蹈人員的研究與創作,已經使其成為具有一定示范意義的舞蹈。再通過戲曲的動作與表演者自身的舞臺表現力,使中國古典舞在節奏與風格方面向觀眾展現了東方的韻律之美。
參考文獻:
[1]張怡忻,曹海濱.論中國古典舞在戲曲舞蹈中的借鑒與吸收[J].戲劇之家,2019,(27).
[2]李玉煜.戲曲舞蹈對中國古典舞的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性[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8,(05).
[3]崔莉.論戲曲舞蹈對于中國古典舞形成與發展的決定性作用[J].黃河之聲,2016,(03).
[4]范琳琳.中國古典舞與戲曲舞蹈的關系[J].當代音樂,2016,(03).
[5]粟婧雯.淺談中國古典舞與戲曲舞蹈之間的關系[J].戲劇之家,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