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琨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多樣化新型教學理念呈現在教師面前,為教學模式的創新優化提供了更多可能。琵琶是活躍在歷史舞臺上的主要樂器之一,現階段琵琶重奏已然成為高校藝術類專業教學的核心,并在提升學生藝術品質中發揮著一定作用。本文簡單分析了琵琶重奏教學的基本概念與意義,探究了琵琶重奏的實際應用,并討論了琵琶重奏教學中提升學生藝術品質的最終效果,以供參考。
【關鍵詞】琵琶重奏;實際應用;藝術品質;最終效果
中圖分類號:J632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6-0078-02
琵琶是一種極具民族特色的樂器,其訓練教學是高校藝術類專業的主要內容。以往琵琶課程教學模式過于單一,教師僅在教材的基礎上帶領學生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不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而在琵琶重奏教學課堂上,要想完整演奏音樂作品,就必須通過與他人合作,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進一步感知多聲部音樂的魅力,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琵琶重奏教學的基本概念與意義
琵琶是一種民族樂器,被稱為“民樂之王”,聲音清脆,且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與穿透力。新時代背景下,琵琶演奏方式逐漸趨于完善,并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青春舞曲》是我國探索琵琶重奏模式的第一個二重奏作品,此作品為后續更深入的探索奠定了堅實基礎。現如今,經過長期的探索,涌現出《春江花月夜》《西藏舞曲》等具有特色的重奏作品,在富有層次感的演奏下為人們提供一場聽覺盛宴。而將琵琶重奏融入高校專業教學當中,可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藝術品質。以往琵琶課程教學模式過于單一,教師僅在教材的基礎上帶領學生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不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而在琵琶重奏教學課堂上,要想完整演奏音樂作品,就必須通過與他人合作,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進一步感知多聲部音樂的魅力。琵琶重奏使得琵琶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在演奏過程中樂曲的選擇是極為重要的,必須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選曲之后,還應合理安排課時,將獨奏與重奏有機結合,進行適當穿插,同步培養學生的個人能力以及團隊意識。
二、琵琶重奏的實際應用
(一)選擇合適的樂曲,確保教學質量
在高校琵琶重奏課堂上,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及水平合理選擇樂曲,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提升學生的主體性,進而確保教學質量。首先,教師需要科學規劃重奏小組人數,并引導學生明確各自的聲部,在此過程中兼顧學生個人水平,在此基礎上優選演奏樂曲。其次,教師應注重學生的興趣愛好,課前在微信群、QQ群進行問卷調查,為學生提供《陽春白雪》《牧羊曲》等優質作品,使學生可自由選擇,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課堂上,教師可讓學生結合其他音樂知識談談自己對“重奏”的理解,加深學生對琵琶重奏的認識,基于此向學生展示所選的樂曲,使學生可在一定的引導下進行音樂賞析以及感悟,進而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
(二)優化重奏課程設置,激發學生興趣
選曲之后,教師需要優化課程設置,將專業課程合理規劃,有效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以及品質。筆者建議,可根據學情將獨奏課程與重奏課程有機整合,以交替練習為主,同步提升學生的獨奏能力以及重奏能力。興趣是引導學生展開高效學習的最好老師,帶著濃厚的興趣與熱情去展開學習,必然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重奏課堂上教師也要重視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生的主動探索提供動力。在實際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問題驅動與情境創設為主,結合學生的興趣偏好來優化課堂,在適宜問題與情境的作用下調動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展開主動學習,進而充分理解專業知識并掌握演奏技巧,同時在情境中感知并體驗聲部的“碰撞”與“配合”。另外,為了使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教師可借助輔助教學設備向學生展示幾部優秀的重奏視頻,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其進行賞析與評價,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賞析情況,必要時穿插一定的解析技巧,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強化學習效果。以這樣的方式,一方面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使學生更加了解琵琶重奏,有效提升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
(三)調整重奏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能力
琵琶重奏教學的基本內容為分析樂譜,在分析之前應學會讀譜。從本質上分析,讀譜就是一個將樂譜轉化為內心聽覺的過程,在這一過程當中需要進行細致的觀察與探索。在重奏教學課堂上,教師應選擇多個重奏作品引導學生掌握讀譜的方式與技巧,有效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并延伸他們的知識面,為后續的學習奠定基礎。讀譜之后則是分析樂譜,若是課堂上選用了改編之后的作品,教師應指導學生多聽原作品,在此基礎上探究作品的整體結構,展開分析與思考,劃分樂句、主要聲部,并了解不同聲部的特點。接下來,教師應將重點放在引導學生認知作品風格以及協調多聲部演奏方式上,先使學生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在傾聽過程中判斷音準、節奏以及層次,有效提升學生的控制能力。另外,教師可合理應用疊加練習或者組合練習的方法,即先讓某一學生獨奏某一聲部,其他學生認真傾聽,慢慢進行疊加,使不同聲部可以完美融合,達到最佳的重奏效果。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藝術品質以及綜合能力,教師可適當采用互換練習法,鼓勵學生小組之間互相交換聲部,將自己的經驗以及技巧分享出來,這樣則可實現共同進步,也可大大活躍課堂氛圍。在整個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加快速地掌握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同時還能夠針對性地提升自身理解能力,始終堅持團隊協作,完成樂曲演奏。
(四)融入音樂教育思想,提升藝術素養
音樂本身就有著極強的文化性以及藝術性,不同的曲目演奏方式不同,表達的情感不同,所賦有的內涵也各不相同。新形勢下,在琵琶重奏教學課堂上,將音樂教育思想適當地融入,可有效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也有利于提高他們的重奏水平。音樂教育思想的核心為“以人為本”,授課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挖掘音樂蘊含的感情思維,了解更多不同的演奏形式帶來的感情色彩變化,融入個人情感。在社會發展、時代進步的今天,琵琶重奏已經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得以廣泛應用,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感悟能力,而且提升了學生的藝術素養。要想完美地演奏樂曲,應具有較強的協調能力、控制能力以及配合意識,音樂教學過程中獨奏訓練有著明顯的弊端,作為新時期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教學方案,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明確自身定位。除此以外,教師還應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使課堂教學更具有獨特的魅力,有效保持學生的積極性,端正學生的思想,并不斷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最終實現培養綜合性人才的目的。
三、琵琶重奏教學難點問題及解決措施
在琵琶重奏教學課堂上,一些速度多變的樂曲演奏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部分小節若是以標準節奏來進行演奏,必然會枯燥無味,應由快至慢或者由慢至快,此時學生需要準確把握“進入”點,不然會打亂整個重奏表演的節奏。同時速度變化方面,也需要不同聲部相互配合,保持協調一致,才能達到完美的演奏效果。
琵琶重奏講究的是協同合作,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學生缺席、配合度低等種種問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教師應及時采取措施。首先,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端正學生的思想,明確個人在集體中的重要性;其次,提前準備備用方案,避免出現學生缺課耽誤正常教學的情況;再次,為了提升學生藝術品質以及專業水平,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更大的展示平臺,同時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提高學生的滿足感,引導學生全面掌握音樂作品的內涵,進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以及能力。
四、琵琶重奏教學中提升學生藝術品質的最終效果
在琵琶重奏教學課堂上,學生使用的樂器可以說是單獨的個體,也可以說是統一的整體,各聲部之間相互影響、相互配合、相互滲透,遵循主次分明的原則,才能演奏出一首完整、和諧、多層次的曲目。在琵琶重奏過程中,每一種樂器、每一個聲部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共同推動著音樂的發展。新時期,高校藝術類專業已經廣泛應用于重奏教學模式中,此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藝術品質,教師會更加重視增強學生的主體性,課堂上始終以學生為中心,合理引入更多的優質作品,鼓勵學生分組賞析,逐漸養成傾聽的習慣,同時以濃厚的熱情展開高效的學習。
重奏音樂也有著培養學生人際交往以及合作能力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全面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與集體的協調配合,將小組學生的專業水平調至同一水平后,在此基礎上呈現出完美的作品。同時,課堂上教師能夠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以表揚與鼓勵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并引導學生逐步樹立自信心。除此以外,高校琵琶教師可從職業的角度出發為學生制定既定目標,使學生認識到重奏的意義,并結合社會職業需求合理調整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而為音樂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優質人才資源。
五、結語
綜上所述,合理應用琵琶重奏教學模式,對提升學生藝術品質以及教學質量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現階段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其意義,從合理選擇樂曲、優化課程設置、調整教學方法等多個方面探究其實際應用,把握教學難點問題,不斷創新并推廣這種教學模式,打造更為高效的琵琶教學課堂,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以及藝術品質。
參考文獻:
[1]楊晨.嶺南音樂在高校民族器樂教學中的改革與實踐——以星海音樂學院琵琶重奏課程為例[J].黃河之聲,2016,(04):39-40.
[2]魏薇.具有創新性的琵琶教學模式探究——評<琵琶多聲部教學法>[J]. 中國教育學刊,2018,(07):110.
[3]李璐璐.承傳 變革 創新——沈陽音樂學院琵琶教學體系形成過程的探究[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3,31(03):126-132.
[4]張婷.藝術院校琵琶教學改革的探討[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4,2(0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