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校怡
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高校的進一步擴招,為人體解剖學的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方法的同時也帶來新的挑戰。為了實際解決解剖學課程枯燥、知識點零散且繁雜等特點,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學情,我從合理選擇教學內容、積極探索尋找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歸納總結記憶方法等內容闡述關于專科人體解剖學課程的改革。
關鍵詞:內容選擇;改革方法;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人體解剖學是研究正常人體形態、結構的科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是高職高專醫學生及醫學相關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學好人體解剖學這門課程,可以為進一步學習醫學臨床課奠定基礎。
1選擇教學內容
首先,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根據高職高專職業培養目標,遵循必需、實用、夠用的原則,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核心,更新人體解剖學課程內容。服從本課程所需以及與后續臨床課程進行更好的銜接,聽取后續醫學基礎課程和臨床專業課程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對教學內容作必要的、適應性的調節以及改變。刪減與現代崗位技術關系不密切的人體形態以及結構知識,刪減與后續臨床課程重復贅述的內容;針對高職高專的學生,在教學中更加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講解,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授課難度,把教學重點目標放在人體解剖學課程與職業相關的基本理論、知識及技能的講解和培養上,在具體授課過程中更加詳細地講解各個系統的組成以及各個器官的位置、形態及毗鄰關系,一定程度上為后續專業課的學習提供基礎而且很好的適應崗位需要,比如,可以適當刪減神經系統中對腦神經核和傳導通路的講解,將重點放在腦的外形,結構和皮質功能區上,這也更加符合學生的學情。
2革新教學手段
在理論教學中,針對學生實際,采用多種手段、方式,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活躍課堂氛圍。根據人體解剖學的課程特點,采用“案例式、圖片式、視頻動畫式、設問式”等不同的導課策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進一步深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提高課堂質量。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學新理論,探索教學新方法,提高并豐富自己的“大腦內存”,根據不同的授課內容,生動靈活地采用以下授課方法,例如“講授法”、“討論法”、“直觀演示法”、“練習法”、“任務驅動法”、“現場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并用,積極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增加互動的環節,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是為了更好地提高課堂質量,這里傳統的模型標本講解及演示,包括高質量的掛圖和PPT圖片仍然是課堂的基礎,看得見、摸得著的標本和模型給學生帶來的感官效果是非常立體直觀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帶領學生對標本、模型的特征性的結構進行指認和觀察,加上學生自己的觸摸和觀察能將人體解剖學中抽象、零散的信息進行整合和加工,從而進一步深化、加強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在如今高速發展的信息社會,教育同樣要跟上信息化的腳步。
3總結記憶方法
教學中還將我們自己總結的一些記憶方法傳授學生,利于記憶,比如:理解記憶法,首先要理解知識點,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形成穩定有效的記憶,教學中,使用各種方式方法使學生理解內容,這是常規的記憶方法,不需舉例;形象記憶法,把“軟骨組織的一般結構”比作西瓜;口訣記憶法,比如:十二對腦神經名稱,“一嗅、二視、三動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庭、九舌咽,迷、副、舌下神經全”,8塊腕骨名稱,“舟月三角豆,大小頭狀鉤”;比喻記憶法,比如:在講到輸尿管與子宮動脈的位置關系時,可比作“小橋流水”;聯想記憶法,比如:學生有時把左右肺的分葉、二尖瓣與三尖瓣、左右腎上腺的形態記憶搞顛倒,可引導學生聯想“吃飯拿筷子”,右手拿兩只筷子,一只手加兩只筷子是“3”,右肺是3葉,右側是三尖瓣,右腎上腺是三角形。諸如此類的記憶小技巧,既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達到了記得牢不易忘、學以致用的目的。告訴學生,不管什么方法,“記得住”就是好方法。同學們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找到更好的記憶方法。這樣,還可以培養學生積極思考、開拓創新的能力。
4改革實驗教學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觀察實驗室中的解剖標本、模型等,直觀的形態觀察與理論相結合。此外,由于理論教學時間所限,課堂答疑時間少,師生互動不足,在實驗教學中與學生進行交流正是彌補理論課堂上師生互動不足的有效途徑。課外可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如學習通、釘釘等軟件,解答在課堂教學中某些學生因某些原因不敢或不愿意與老師當面交流的有關醫學問題,同時可以通過網絡展示海量的實驗視頻資源,而且可以給標本、模型建立專屬二維碼,學生通過掃碼得到標本或者模型的具體信息。
5學習效果的評價
對學習效果的評價,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和考量,比如參考課堂提問效果、課后作業的完成率和正確率、實驗報告的記錄、指認標本或者活體的正確率、閉卷考試分數以及與老師之間互動的積極性等多方位進行綜合考察。書面考試主要采用閉卷筆試、百分制評分,題型可供選擇的有單選或多選、名詞解釋、填空或填圖、判斷、簡答等,占期末考評成績的70%,平時的各種表現占期末考評成績的30%,最終組成期末成績。
通過以上的經驗方法對人體解剖學課程進行改革,可以有針對性地提高高職高專醫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水平,為以后的醫學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治河.高職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課程標準建設的探討[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23).
[2]陳尚.林乃祥.高職護理醫學基礎課課程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07(09):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