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櫻芝
摘 要:大學生就業一直是整個社會關注的重大問題之一,它關乎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與健康發展,關乎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大學生充分就業也是檢驗高等學校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考察指標之一。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解決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積極引導學生高質量就業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高質量;積極就業;措施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2011年為660萬,2020年為874萬,從 2011年到2020年的10年間,畢業生人數呈逐年增長的態勢,增長率為2%-5%,而社會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數量卻又有限,導致畢業生目前就業形勢非常嚴峻。此外,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放緩,也不利于促進大學生就業。
二、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分析
(一)就業環境與就業模式復雜多變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較為平緩,社會需求與人才供給之間不匹配,市場并不能全部容納逐年增長的畢業生,同時,也會有部分學生一直處于待業求職狀態,無形中加劇了就業的壓力。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嚴格核查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的通知》,開設網店、互聯網營銷工作者、公眾號博主、電子競技工作者等都屬于就業的范圍。行業在不斷發展延伸,傳統的就業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新的就業模式需要不斷的演變來是適應社會,多樣化的就業模式對待業者將會是更大的挑戰。
(二)學生自身素質參差不齊,慢就業狀態普遍存在
學生在進入大學的象牙塔之后,很多處于迷茫狀態,沒有明確的目標。大學期間,不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而在畢業年度,面臨激烈的就業環境,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很多學生都是在家長的保護圈中長大,獨立意識較差,不愿面對殘酷的現實社會,不愿從事較高強度的工作,一直處于“慢就業”的狀態。有些學生努力找工作,但面對有限的工作崗位和人數眾多的競爭者,很難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但又不愿意接受較差的工作,期望過高,出現“眼高手低”的現象,最后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三)高校專業設置與培養模式有待完善,就業指導有待提高
隨著時代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高校的人才培養有三至四年的時間期限,專業設置可能會與社會脫節。這種人才供給與市場需求失衡導致部分學生就業困難。學校的培養模式參差不齊,特別是高校擴招之后,大學生的整體素質有所下降,很多優秀的生源被逐漸稀釋,各種層次的學生嚴進寬出,無形中降低了人才培養的質量,不能很好地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較為籠統,針對性不強,吸引力不夠,很難達到預想的效果。
三、采取的措施
學校層面,嚴格把關,注重招聘企業資質的審查,同時大力引進更高質量的招聘企業。開展就業指導,組織專場的求職技巧講解(簡歷制作、面試技巧、求職流程、就業相關工作服務等)。學院層面,結合學院專業性質,加強校企合作;健全制度建設,做好責任劃分,制定獎懲措施,進一步提高就業率。教師層面,充分發揮好輔導員、班主任、指導教師在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引導作用。輔導員可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有針對性地推薦給學生,引導學生先就業、再擇業;班主任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及時排查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逐個解決。指導教師在指導學生論文的同時,可對學生的就業選擇給予一定的指導。學生層面,首先,做好學生就業經驗分享工作,按照就業意向,如:考研、公務員、教師、銀行、就業、創業等,組織專場經驗交流;其次,由于專業性質不同,就業過程中面臨問題的側重點也會有所不同,同專業學生間的相互交流與溝通,信息的分享會更有助于學生積極就業;再次,發揮班干部、學生黨員等的先進模范作用,以少數帶動多數,刺激并鼓勵學生積極就業,營造高質量的就業氛圍。
此外,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做好大學生就業服務工作。現場的招聘會,魚龍混雜,很難很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要做好長期找工作的準備。可以利用公眾號獲取更多的就業信息。可以通過各種網站,挖掘更多的企業信息,以便于更好掌握企業的情況,深入了解企業文化,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更好地去應聘崗位。
最后,積極開展非畢業班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利用學校的創新創業就業指導必修課程,做好學生積極就業的思想引導,幫助學生提前做好職業規劃,為學生畢業時找到合適的工作做好準備。此外,大部分學生在校期間都沒能很好地接觸社會,學生可利用寒暑假時間,深入企業實習,畢業前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不同的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會面臨不同的問題。及早發現問題,做好求職者的思想引導工作,想辦法解決困難,最終找到適合應聘者自己的工作,是需要我們不斷探索的課題。相信在社會各個部門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下,就業工作會朝著更好的態勢發展。
參考文獻:
[1]湛利華.輔導員專業化視角下的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3(12):23-24.
[2]曾艷.淺談高校輔導員如何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J].就業,2012(6):11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