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繼金
毛澤東畢生重于攬才,明于識才,長于育才,善于用才,可以說,他的用人謀略藝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慧眼識才
毛澤東是一位高明的伯樂,他善于發現和識別人才,并加以任用。經毛澤東親自考察、選拔的人才,從士兵到將軍,從布衣寒士到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可以說有成百上千。毛澤東為千千萬萬人才創造了施才華、展抱負的廣闊天地。
1927年大革命失敗之際,毛澤東組織秋收起義,剛從學校出來的羅榮桓也在隊伍中。他是大學生,所以兼任管賬先生,但在率領農民自衛軍參加秋收起義的轉戰途中,竟被兩個痞子兵把錢箱都騙走了。然而,就在這時,毛澤東注意到了這位革命意志堅定的“書生”,任命他為特務連黨代表。在開辟井岡山根據地的斗爭中,毛澤東又進一步發現了羅榮桓許多可貴的素質:凡是要求戰士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打仗時沖鋒在前,退卻時掩護在后;行軍時為病號扛槍,宿營時下班查鋪,吃飯時帶黨員去站崗放哨──盡管這意味著有時要餓肚子。羅榮桓以自己的模范行動成為戰士的知心朋友,深受士兵的愛戴。此后不到三年,毛澤東即任命羅榮桓為紅四軍代理政委。
任人唯賢
毛澤東曾說過,在這個使用干部的問題上,“我們民族歷史中從來就有兩個對立的路線:一個是‘任人唯賢的路線,一個是‘任人唯親的路線。前者是正派的路線,后者是不正派的路線”。
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建立時,毛澤東家鄉的親戚和朋友紛紛給他寫信,或要求給個人安排工作,或要求給所在地特殊照顧,毛澤東都一一婉拒。他對秘書田家英說:“凡是要求到北京看我的,現在一律不準來,來了也不見。凡是要求我給安排什么工作的,一律謝絕,我這里不介紹、不推薦、不說話、不寫信?!?/p>
任人唯賢,必須有恢宏的氣度和廣闊的胸懷;海納百川,才能聚天下之英才。從抗日戰爭初期他就強調,對于各地區、各民族、各黨派以及各種出身的干部,要一視同仁。這表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搞任人唯賢的“五湖四海”,就是要善于吸納、團結和使用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單位的人才和干部,聯合具有不同社會地位和觀點的各界人士,就是要堅決地反對山頭主義、宗派主義。
不拘一格
清朝龔自珍有句名詩:“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辈痪幸桓?,意思是指選拔使用人才不局限于一種規格、方式。毛澤東十分喜愛這句詩,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中,在選人用人方面正是這樣做的。
毛澤東對粟裕的任用是他不拘一格、量才用人的典范。早在抗日戰爭時期,30多歲的粟裕已顯露出卓越的軍事才能。他所率領的部隊僅在1938—1943年即殲滅日偽軍10萬人。1944年在車橋戰役中,一次殲敵近千人,使蘇北敵軍聞風喪膽。毛澤東相信,這位從士兵成長起來的將領,有能力指揮四五十萬人的軍隊??箲鸾Y束后,粟裕即擔任華中軍區副司令員兼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在解放戰爭中能發揮重大作用,成為解放軍百戰百勝的優秀將領,顯示了毛澤東不拘一格、重用后起之秀的成功。
毛澤東在選人用人時反對論資排輩,堅持破格提拔年輕的杰出人才。毛澤東曾說:“赤壁之戰程普40多歲,周瑜20多歲,程普雖是老將,不如周瑜能干。大敵當前,誰人掛帥?還是后起之秀周瑜掛了大都督的帥印……古時代可以破格用人,我們為什么不可以破格提拔?”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任命十八九歲的“娃娃”當師、團長,任命二十幾歲的年輕人當軍團長并不是什么稀罕事,而幾十年的腥風血雨又證明,毛澤東識人識得真,用人用得準,他們都成為所向無敵的戰將。
(據《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