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嵐天 魏穎娜 王學沛 李周昌 王聰 劉梓君 龐紹志 盧婧 魏恒勇



摘 ?要 ?本文以五氯化鈮為前驅體原料,以無水乙醇為氧供體,首先通過溶膠-凝膠法制備出五氧化二鈮溶膠,引入成膜助劑PVP得到鍍膜溶液,在石英基片上鍍膜制備出前驅體薄膜,利用還原氮化技術合成出氮化鈮薄膜。利用XRD、SEM和UV-VIS-NIR和四探針測試儀等測試手段,研究了PVP分子量及其用量對氮化鈮薄膜微觀結構及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當PVP用量為0.5 g,分子量為130萬時,薄膜中物相為Nb4N5,薄膜基本無開裂,表面光滑,在250~550 nm范圍內有一個明顯的透過帶,可見光透過率較大,方塊電阻為500 Ω/□
關鍵詞 ?聚乙烯吡咯烷酮;還原氮化;氮化鈮薄膜
0 ?引 ?言
氮化鈮薄膜具有優異的化學穩定性、機械性能、光學性能和較好的熱穩定性,在機械、電子、冶金、新能源、生物醫療和建筑節能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目前,氮化鈮薄膜的制備方法主要有物理氣相沉積法、化學氣相沉積法、還原氮化法等。相比之下,還原氮化法具有制備工藝簡單、成本低的優點。B.Koscielska等首先采用溶膠-凝膠法制備出Nb2O5-TiO2涂層,然后利用還原氮化法在1 200 ℃制備出具有良好電性能的NbN-TiN薄膜。Agnieszka Witkowska等首先采用了溶膠-凝膠法制備了Nb2O5-SiO2薄膜,然后利用還原氮化法在1 200 ℃制備出具有粒狀結構、電性能良好的NbN-SiO2薄膜。
然而,利用還原氮化技術制備薄膜過程中如何增加薄膜厚度,防止薄膜開裂,提高薄膜的性能是薄膜制備的關鍵問題之一。Hiromitsu等通過在溶膠中加入含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采用浸涂法制備了鈦酸鋇薄膜,不僅薄膜的厚度得到增加,還減少了薄膜的開裂。由此可見,PVP可作為成膜助劑增加薄膜厚度,減少薄膜開裂。
因此,本研究以五氯化鈮為前驅體原料,以無水乙醇為氧供體,引入PVP作為成膜助劑制備出前驅體薄膜,利用還原氮化技術合成出氮化鈮薄膜,并研究PVP分子量及用量對氮化鈮薄膜物相組成、表面形貌以及性能的影響。
1 ?實驗設計
1.1氮化鈮薄膜的制備
實驗原料包括純度為分析純的五氯化鈮、無水乙醇、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及N,N—二甲基甲酰胺(DMF),純度為99.999%的氨氣和氮氣。
量取8 ml無水乙醇放入燒杯內,稱取0.614 5 g五氯化鈮粉體倒入燒杯中,配制數份上述溶液,分別加入0.4 g、0.5 g和0.6 g分子量為1 300 000 PVP,或者加入0.5 g分子量為1萬、5.8萬和130萬PVP,然后分別再加入1.25 mlDMF,攪拌至溶液澄清,得到前驅體鍍膜溶液。使用勻膠儀在石英玻璃基片進行旋轉鍍膜,旋轉速率為3 500 r/min,鍍膜時間為20 s,制備出前驅體薄膜。將前驅體薄膜在80 ℃下干燥24 h后于600 ℃下預燒0.5 h后得到氧化鈮薄膜,升溫速率為5 ℃/min。將氧化鈮薄膜樣片放入氣氛管式爐中,進行反復抽真空處理以保證無空氣后持續通入80 ml/min的N2。打開管式爐,設置升溫速率5 ℃∕min、燒成溫度800 ℃、保溫時間2 h。當爐溫達到300 ℃時,將80 mL∕min的N2換成400 mL∕min NH3,停止通入N2,溫度達到500 ℃時NH3流量從400 mL∕min調到800 mL∕min。保溫結束后爐溫降至500 ℃時NH3流量調到400 mL∕min。溫度降低到300 ℃時換成80 mL∕min的N2,停止通入NH3。待爐溫降到150 ℃后關閉管式爐,停止通入氣體,待爐溫降到室溫后得到氮化鈮薄膜。
1.2結構與性能表征
采用日本理學株式會社生產的D/MAX2500PC型X射線衍射儀分析所得薄膜樣品的晶相組成,掃描角度為10~80 °,掃描速度為10 °/min,衍射儀的輻射源靶材為Cu靶 Kα。采用德國卡爾蔡司公司生產的EVO18型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薄膜樣品表面形貌。利用日本日立公司的U4100型的紫外-可見-近紅外分光光度計,測試薄膜的透過率及反射率,測量范圍為240~2 600 nm。采用廣州四探針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RTS-8型四探針測試儀,測試樣品的方塊電阻。方塊電阻測量范圍:0.001~20 000 Ω/□。
2 ?結果與討論
2.1PVP用量對氮化鈮薄膜結構與性能的影響
分別按用量為0.4 g、0.5 g和0.6 g,加入分子量為130萬的PVP時制得的氮化鈮薄膜進行XRD測試,結果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不同PVP用量時制得的薄膜中均出現了Nb4N5衍射峰,晶面分別為(211)、(310)和(312)。隨著PVP的用量增加,(211)和(310)晶面的衍射峰強度先升高后降低,并且(312)晶面衍射峰的峰形也隨之變得越尖銳??梢钥闯?,當PVP的用量為0.5 g時制得的薄膜中Nb4N5的結晶程度相對較高。
為了觀察上述薄膜的表面形貌,對其進行了SEM測試,結果如圖2所示。可以看出,當PVP用量為0.5 g時制得的薄膜表面均勻,裂紋較少。當PVP用量為0.4 g和0.6 g時制得的薄膜表面變得粗糙,且裂紋顯著增加,這表明適當引入PVP有助于改善薄膜質量,減少其開裂。
對不同PVP用量下制得的Nb4N5薄膜進行紫外-可見-近紅外光測試,測試結果如圖3所示。
可以看出,采用不同PVP用量制得的Nb4N5薄膜均在250~550 nm范圍內有一個明顯的透過帶,在近紅外區域內也有較高的透過率,而且薄膜在可見光區域的透過率隨著PVP用量的增加而降低,PVP用量為0.4 g時制得的薄膜透過率高,可能是因為PVP的用量少導致生成薄膜厚度隨之減小,從而導致薄膜透過率較高。當PVP用量為0.5 g和0.6 g時制得的Nb4N5薄膜在可見光區域反射率基本一樣。
對不同PVP用量下制得的Nb4N5薄膜進行方塊電阻測試與分析,結果如圖4所示。
由上圖可知,PVP用量為0.4 g和0.5 g時,測得薄膜的方塊電阻基本一樣,而PVP用量為0.6 g時,薄膜的方塊電阻顯著升高,可能是因為隨著PVP的用量增多,加熱合成過程中有機物分解產物較多,導致薄膜表面裂紋增加,薄膜連續性降低,引起方塊電阻升高。
2.2PVP分子量對氮化鈮薄膜結構與性能的影響
分別對不同PVP分子量下得到的氮化鈮薄膜進行XRD測試,結果如圖5所示。
當PVP分子量為1萬時,薄膜中出現了Nb4N5衍射峰,其晶面指數為(310),當PVP分子量為5.8萬和130萬時出現的衍射峰晶面為(211),而且隨著PVP分子量的增大衍射峰峰強增加,當PVP分子量為130萬時制得的薄膜中Nb4N5衍射峰的(312)晶面出現了,此外,峰形越尖銳也表明薄膜中Nb4N5的結晶程度越高。這可能是因為PVP分子量大時所制成的鍍膜前驅體溶液的粘度相對較高,在高速勻膠鍍膜時基片表面余留的鍍膜前驅體溶液的量相對較多,有效成分較多,其還原氮化過程中Nb4N5晶體易成核生長,薄膜厚度較大。
為了觀察不同PVP分子量制得薄膜的表面形貌,其SEM結果如圖6所示。
由圖6可以看出,當PVP分子量為1萬時,薄膜表面分布不均勻且不連續,隨著PVP分子量的增加,薄膜表面變得光滑。當PVP分子量為130萬時,薄膜連續完整。
對不同PVP分子量下得到的Nb4N5薄膜進行光學性能和方塊電阻測試和分析,結果如圖7所示。
可以看出,三個樣品在250~550 nm范圍內有一個明顯的透過帶,并且隨著PVP分子量的減小,薄膜的透過率和反射率逐漸增加,當PVP分子量為1萬時得到的薄膜的透過率和反射率最高??赡苁怯捎赑VP分子量小,造成前驅體溶液濃度降低,導致生成Nb4N5的量較少,使得薄膜的透過率和反射率較高。此外,由于當PVP分子量為1萬時制得的薄膜連續性相對較差,導致其方塊電阻相對變大。
3 ?結 ?論
(1)采用用量為0.4 g、0.5 g和0.6 g PVP制備氮化鈮薄膜時,均可獲得沿(211)和(310)面生長的氮化鈮薄膜,當PVP用量為0.5 g時,薄膜中Nb4N5的結晶程度最高,表面光滑。隨著PVP用量的增加,Nb4N5薄膜從近紅外光區域到可見光區域的透過率逐漸降低,在近紅外區域的反射率也隨之降低,薄膜的方塊電阻顯著增加。
(2)采用分子量為1萬、5.8萬和130萬 PVP制備氮化鈮薄膜時,隨著PVP分子量的增加,Nb4N5薄膜中逐漸出現了(310)、(211)和(312)衍射峰。當PVP分子量為130萬時,Nb4N5薄膜的結晶程度最高、形貌最好,表面光滑且連續。當PVP分子量為5.8萬時,薄膜方塊電阻最小,約為212 Ω/口。隨著PVP分子量的減小,薄膜在可見光區域的透過率和在近紅外區域的反射率也逐漸增加。
參 考 文 獻
[1]彭松,肖斌平,郝建奎,等.NbN薄膜的制備與性能研究[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5,25(4):487-490.
[2]李戈揚,賴倩茜,虞曉江,等.TiN/NbN納米多層膜的微結構與超硬度效應[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2,36(5):730-732.
[3]Slysz W, Guziewicz M, Borysiewicz M, et al. Ultrathin NbN Films for Superconducting Single-Photon Detectors[J].Acta Physica Polonica A,2011,120(1):200-203.
[4]宋教花,張濤,侯君達,等.金屬等離子體浸沒離子注入技術合成NbN膜[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36(5):623-625.
[5]劉大光,朱子華.有機玻璃耐磨涂層研究進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5,33(11):14-16.
[6]B. Kos′cielska.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NbN-SiO2 films obtained by ammonolysis of Nb2O5-SiO2 sol-gel derived coatings[J].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2008,354:1549-1552.
[7]B. Kos′cielska, W. Jurga. Superconducting properties of an NbN-SiO2 disordered system obtained by ammonolysis of NbN-SiO2 so-gel derived coatings[J].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2008,354:4345-4348.
[8]B. Kos′cielska, A. Winiarski. Structural investigations of nitrided Nb2O5 and Nb2O5-SiO2 sol-gel derived films[J].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2008,354:4349-4353.
[9]B. Kos′cielska, A. Winiarski, B. Kusz. Structure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nitride NbN-TiN sol-gel derived films[J].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2009,355:1342-1346.
[10]Agnieszka Witkowska, Barbara Ko?cielska. XAFS investigations of nitride NbN-SiO2 sol-gel derived films[J].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2012,358:969-974.
[11]Hiromitsu Kozuka, Kajimura Masahiro, Toshihiro Hirano, et al. Crack-Free, Thick Ceramic Coating Films via Non-Repetitive Dip-Coating Using Polyvinylpyrrolidone as Stress-Relaxing Agent[J].Journal of Sol-Ge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0,19:20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