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貴華

【摘 要】目的:研究宮腔鏡下電切術與刮宮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不孕癥的臨床效果觀察。方法:選取本院28例子宮內膜息肉不孕癥患者開展研究,標本納入時間為2019年02月-2020年02月,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各14例。分別實行電切術與刮宮術治療,對比治療成效。結果:觀察組治療后的月經量低于參照組,且和參照組相比,觀察組復發率相對較低,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對子宮內膜息肉不孕癥患者所進行的治療中,宮腔鏡下電切術治療能夠改善患者的月經量,可以進一步降低患者的疾病復發率,提高妊娠率,治療效果顯著。
【關鍵詞】宮腔鏡下電切術;刮宮術;子宮內膜息肉不孕癥
【中圖分類號】R71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9-0054-02
子宮內膜息肉在臨床中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婦科疾病,同時也是造成育齡婦女產生不孕的重要因素,其產生主要是由于女性子宮內膜組織增生所導致的疾病,并且和雌激素分泌合成較多、內分泌失調以及炎癥反應等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臨床中通常表現為月經量增加,月經異常等,并且臨床中使用B超對患者進行檢查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誤診和漏診的現象。最近幾年,宮腔鏡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子宮內膜息肉的檢出率越來越高,其中宮腔鏡下電切術以其出血量低、術后恢復快等優勢在臨床中獲得了非常廣泛的應用[1]。本文的主要目標就是研究宮腔鏡下電切術與刮宮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不孕癥的臨床效果觀察,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8例子宮內膜息肉不孕癥患者開展研究,標本納入時間為2019年02月-2020年02月,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各14例。參照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5.18±6.30)歲,觀察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5.06±6.22)歲。兩組基線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實行宮腔鏡以及病理組織活檢之后均確診為子宮內膜息肉不孕癥;所有患者在手術之前的三個月均未實行激素藥物治療,并且經期規律正常;所有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排除子宮內膜癌以及子宮肌瘤患者;排除存在伴隨器質性病變的子宮出血患者;由于輸卵管因素所造成的不孕患者。
1.3方法
將5%葡萄糖溶液當做手術需要使用的膨宮液,并且將其壓力水平控制在90-100mmHg,對其實行硬脊膜外阻滯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操作人員要對患者的宮頸進行詳細探查,之后對頸管進行擴張,在宮腔中放置宮腔鏡,并且對患者實行膨宮處理。
1.3.1參照組
本組實行宮腔鏡下刮宮術。手術操作人員在直視的狀態下對息肉的體積、位置、數量等進行確定,選擇合適的刮匙,將其刮出,然后使用負壓對宮頸進行吸引,在宮腔鏡的輔助下進行確定,進而對息肉殘留狀況進行確定。
1.3.2觀察組
本組實行宮腔鏡下電切術治療。操作人員使用環形電極裝置,電切息肉基底部位,并且按照患者的病情狀況切除息肉周圍子宮內膜組織,使用負壓對宮腔進行吸引,最后使用宮腔鏡對息肉的切除狀況進行確定。兩組患者在手術之后均服用安宮黃體酮,每天兩次,每次4毫克,治療時間為3個月。
1.4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月經量;并且對兩組患者的妊娠率以及復發率進行詳細記錄。
1.5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21.0軟件統計分析數據,治療前后月經量等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并開展t檢驗;以%表示復發率通過百分數的形式進行表示,并實施卡方檢驗,如果統計值P值小于0.05,則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月經量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月經量低于參照組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2.2兩組妊娠率和復發率比較
參照組的妊娠率相對較低,復發率高于觀察組(P<0.05)。詳見表2。
3 討論
子宮內膜息肉會使患者產生不孕的癥狀,在臨床中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一般情況下,其產生在子宮和輸卵管結合的部位,會在一定程度上堵塞輸卵管,進而使女性體中的精子無法進入到其子宮內當中,精子和卵子無法相遇,進而產生不孕的癥狀。此外,如果患者的子宮內膜息肉的形狀過大,則會造成女性宮腔由于受到息肉過大的影響而產生變形的現象。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產生占位性病變,進而對子宮內膜的血液循環產生阻滯,限制受精卵大于,進而產生不孕[2]。
宮腔鏡下刮宮術有著操作便捷的優勢,只需要對子宮內膜息肉的數量以及尺寸進行確定,使用適當的刮匙實行相應的刮除術。這種手術治療方式只需要對術中刮匙大小進行確定就可以對子宮內膜息肉進行徹底性的清除。之后再使用宮腔鏡對是否存在殘留息肉進行檢查。但是這種手術治療方式很容易提高患者的疾病復發率,治療效果不夠顯著。而宮腔鏡下電切術可以按照患者的年齡以及病情狀況實行手術治療,其治療效果非常顯著,在臨床中獲得了非常廣泛的應用,但是其對醫生的手術操作的要求相對較高,在進行治療之前需要對患者進行麻醉,進而開展手術治療[3]。和傳統形勢下的刮宮術相對比,其準確度相對較高,可以減少漏診以及術后并發癥的產生,能夠獲得明顯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的月經量低于參照組,且和參照組相比,觀察組復發率相對較低,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在對子宮內膜息肉不孕癥患者所進行的治療中,宮腔鏡下電切術治療能夠改善患者的月經量,可以進一步降低患者的疾病復發率,提高妊娠率,治療效果
顯著。
綜上所述,在對子宮息肉不孕癥患者所進行的治療中實行宮腔鏡下電切術治療,能夠獲得非常明顯的治療效果,提高妊娠率,可以降低患者的疾病復發率以及月經量。
參考文獻
[1] 李友榮,王仲奇.宮腔鏡電切術與單純刮宮術治療復發性子宮內膜息肉的效果對比分析[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8,030(003):P.88-90.
[2] 陳潔.宮腔鏡下電切術與刮宮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不孕患者的療效對比[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9(3):77-78.
[3] 李向華,李平.子宮內膜息肉不孕患者宮腔鏡下電切術與刮宮術治療的效果對比分析[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7,023(02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