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盼
關鍵詞:疫情防控;制度
始終堅持制度自信,充分發揮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效的重要保障。
一、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在疫情防控中起到了總調度和主心骨的作用。有效判斷新冠肺炎疫情發展形勢,統一部署全國疫情防控工作,統籌安排全國防疫物資和力量,黨中央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制度優勢得到極大彰顯。這次疫情發生的時間極為特殊,是中國人口遷徙量最大的春節假期,人員流動目的地遍布整個國家,而疫情最初的爆發地武漢是個1000多萬人的大城市,在春節期間,半數以上要回鄉團聚,這為疫情防控工作帶來巨大的壓力,僅憑一城或一省之力難以應對,對此,黨中央先后多次召開會議,專門研究疫情防控工作。在黨中央的統一號令下,各部門協調配合,防控工作有序開展。武漢“封城”,全國數千萬人瞬間移動管制,醫護人員、防疫物資迅速從全國流向武漢,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十天時間從設計到建成,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再一次展現,全國各地各行各業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疫情防控的基礎工作,為控制疫情準備了條件,贏得了時間,也讓全國人民在疫情蔓延的黑暗中找到了主心骨,獲得了抗擊疫情的信心。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為疫情防控筑牢了根基。廣大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守望相助,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推動疫情防控的顯著優勢得到極大發揮。這場戰“疫”,可以說是和平年代的一次人民戰爭。舉國上下,男女老少,都以不同方式參與到了這場戰“疫”之中。傳統的春節,親友團聚的重要日子,幾千年傳承來的習俗,說改變就改變,不聚會、不出門就是為國家做貢獻,各村、社區拉條幅、喊喇叭,土味抗“疫”,每一個老百姓都把這個國當成自己的家,把疫情當成自己的敵人,把抗疫當成自己的責任,硬生生地把國家的號召落實下來。正是通過人民群眾的自覺、自治和協同,防控工作才得以順利展開,相關部署得到有效執行,人民的眾志成城就是疫情最牢固的防線。
對照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還有很多方面的工作需要完善。
首先,我國公共衛生領域的法律法規有待完善。疫情最初的集中暴發地被認定在武漢市華南海鮮市場,病毒的中間宿主可能是野生動物,也有人把這次疫情稱作“舌尖上的肺炎”,說明全面禁食野生動物是防范一些傳染病和疫情的有效措施,這是此前我國相關法律的遺漏之處。疫情的發生讓我們深刻認識到這一問題,政府迅即叫停了野生動物交易并對其進行嚴厲打擊。全國人大表決通過了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對一些具體行為有了明確規定,比如,確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制度,明確規定對涉及野生動物違法犯罪行為要加重處罰;對全面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的獵捕、交易、運輸陸生野生動物做出明確規定。最重要的是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并盡快推動出臺生物安全法。這些改變體現出我國法律、制度修改的問題導向思維,同時也提醒我們,在法律法規以及制度制定上多一些前瞻性,防患于未然。
其次,我國應急管理體系的短板亟待加強。主要表現為應急管理體系中制度短板有待完善、應急能力有待提升。此次疫情由武漢市湖北省迅速向全國漫延。在這個過程中,疫情重災區當地管理部門對事態的發展、影響程度缺乏總體的研判,只把它當作一件衛生事件處理,并沒有進行聯動聯防,隨著事情的深入發展,各省紛紛啟動一級響應,使得局部地區的物資短缺、混亂無序加深,直到中央成立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對疫情進行全國統一協調,才使各項應急工作有序推進。整個事件是“前期地方處置不利、后期中央介入”,可見,在處理突發緊急事件的過程中,各部門之間缺乏聯動能力,我們需要形成一套有效的聯動機制,才能確保在有突發事件時各部門間相互協調聯動。除此之外,在事件前期各部門應該是有應急預案的,但事情一旦發生還是會混亂、會處理緩慢滯后,除了事件本身的復雜性之外,應急預案的完整性、可行性也有待加強。此次疫情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物資短缺,抗疫前線“人等床”令人痛心不已。雖然我們通過制度優勢在應急的過程中解決資源調配的問題,但在應急預案中明確資源協調保障方法才更有利于應急工作的開展。
第三,基層治理中的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需要改善。? ?此次疫情防控中,中央對疫情防控工作作了總體部署,對口支援、物資調配迅速開展,基層治理下沉到社區則表現為村莊社區封閉、志愿者、黨員“雙報到”,開啟了群防群控,形成了上下聯動的良好局面,國家指向與基層社區的行動方向保持了高度的一致。但在此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硬核”措施,比如:為了防止車輛通行挖斷公共道路,用暴力手段阻止聚眾,等等。雖然出發點是為了群眾生命健康著想,但是卻突破了法治的底線,成為基層治理的不良示范。在推進基層治理的過程中,一方面要防止出現類似的不良行為,要用有效的制度來約束基層的行為,另一方面還要保護基層的積極性。基層治理面臨著“面廣人多”的現狀,涉及到的事情龐雜無比、涉及到的人員為數眾多,情況非常復雜,制度的規范、引領必不可少,但也不可過分強調制度約束,要讓基層擁有一定的決策權,讓權利在制度的合理范圍內有所變通,這才更能適應基層復雜多變的具體情況。以此來激發整個社會“自下而上”去探索形成更符合人民利益訴求、更為社會公序良俗所接受的社會治理模式。
疫情是一場危機,但危機往往孕育著新生。此次疫情有力證明了我國制度優勢的同時,也讓我們逐漸補齊自身短板,讓我們的制度在不斷改進中更加成熟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