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民
關鍵詞:工會;服務;青年教職工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教職工是我校教育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在教學、科研、創作、教輔和行政管理等各個崗位,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們的成長進步關系到學校人才梯隊建設,關系到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關系到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電影學院”目標的實現。工會工作是黨的群團工作、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治國理政的一項經常性、基礎性工作。我校工會是學校黨委和廣大教職工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應當肩負起統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進感情、激發動力的使命責任,關心和穩定青年教職工隊伍,積極引導他們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圍繞中心開展各項工作,為學校建設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我校現有教職工586人,其中,44歲以下的青年教職工共有312人,占全校教職工的53%。他們學歷水平高,眼界開闊,勇于探索,其中一部分近年來已陸續走上領導崗位,逐漸成為學校教學科研和行政管理的主體。據統計,在近三年所有上級表彰的獎項中,青年教職工獲獎占比64%,其中國際國內獎項共160余項。而且隨著學校的快速發展,青年教職工數量和比例還會不斷增加,作用發揮也將更加明顯。
但是,通過調研發現,他們仍存在一些影響工作的實際困擾和訴求,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普遍感到壓力大。我校青年教職工的壓力來自業務、工作、生活等多方面,潛在的壓力源包括:教學與科研的沖突、工作負荷、職務晉升、職稱評聘、學歷提升以及工作與家庭的平衡等,尤其是入駐懷柔新校區后子女入學入托等后顧之憂。這些壓力導致部分青年教職工出現彷徨、焦慮情緒,同時也使他們的職業認同感和愛崗敬業精神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盡管在去年的工會換屆工作中,我們在原有青年工作委員會的基礎上,新成立了教職工發展委員會,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對教職工尤其是青年教職工職業發展、素質提升等方面的關注度,更好地服務于他們,但是受客觀因素的影響,使得幫助他們緩解壓力的作用發揮受限。
職業發展訴求高。近年來,我校工會在搭建平臺,助力青年教職工成長成才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比如,多次舉辦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加強學習交流,提高教學能力,多名青年教師通過比賽的歷練,現在已成長為院系或學科的骨干力量;校工會還多次組織青年教職工到井岡山、遵義和延安等革命圣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傳承紅色基因,感悟革命歷程,為干事創業積蓄力量。但是,仍有部分青年教職工長期投身于繁重的教學或業務工作中,他們缺乏前輩的指導和幫帶,又缺乏業務進修、學術交流和社會實踐的機會,導致他們渴望盡快得到提升的高期望值與現實條件不足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若此問題長期得不到合理解決,必然會使他們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受挫,進而影響到我校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
福利待遇關注度高。我校多數青年教職工參加工作時間較短、職位職稱較低、工資收入較少,經濟壓力較大,因此對于福利待遇的關注度較高。近年來,我校工會在學校黨政的大力支持下,通過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來滿足青年教職工的多方面需求。比如,組織單身青年聯誼會,為青年教職工婚戀牽線搭橋;組織育兒經驗分享會和正面管教主題講座,為青年教職工做好子女教育傳經送寶;修訂完善關于慰問工作的制度文件,提高結婚、生育的慰問標準等。但是通過調查了解到,我校即將面臨往懷柔新校區搬遷,住房和交通等現實問題成為大多數青年教職工關注的焦點。這些問題如果沒有妥善解決,將會對我校人才隊伍的穩定性造成很大的影響。
進入新時代,為了能使青年教職工穩住心神、忘我工作,學校工會應針對青年教職工的實際訴求加強工作研究、持續開拓創新,為他們提供具有工會特點的普惠性、常態性、精準性服務。
加強思想引領,積極引導青年教職工“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
工會工作在新形勢下的重要任務是加強和改進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多做統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進感情、激發動力的工作,更好地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使廣大職工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進入新時代,工會應進一步強化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尤其是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青年教職工,通過深化“中國夢·勞動美”主題教育,打造健康文明、昂揚向上、全員參與的職工文化,團結帶領青年教職工把個人夢與學校夢乃至中國夢緊密聯系在一起,把實現學校的發展目標變成自己的自覺行動,愛崗敬業、爭創一流。
在拓寬青年教職工理論學習渠道方面,校工會可以通過組織座談會、研討會、交流會、培訓班、趣味競賽等多種方式,豐富理論學習的內容和形式,提高思想理論課的學習效果。開展青年教職工思想狀況調查,全面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開展理論學習教育,及時進行思想引導,提高教育效果。
在青年教職工師德師風建設方面,校工會應協同人事、教務、宣傳等部門,繼續健全完善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長效機制,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體系,自覺抵制各種腐朽思想和錯誤思潮。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在各院系選樹一批優秀教師和先進集體,通過多媒體和事跡報告會等多種形式展示,充分發揮榜樣示范作用,營造學先進、做貢獻的良好校園風氣。
創新服務方式,進一步提高工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習近平指出,工會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會應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堅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層,構建聯系廣泛、服務職工的工作體系。創新工作理念和方法,吸引更多青年教職工加入到工會中來,使工會工作更加貼近基層、貼近職工。
互聯網在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方面的優勢,為突破工會工作的瓶頸提供了很好的契機。比如,校工會在網絡平臺上可以建立多個板塊,全方位為青年教職工服務。一是“互動板塊”,將原來的“民主接待日”活動由線下改為線上,由工會工作人員負責組織黨政領導在線回答青年教職工提出的問題。二是“服務板塊”。在這個板塊上及時提供各類生活資訊、情感交流和心理減壓等方面的服務信息,盡可能為他們生活提供便利,使他們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鼓勵和引導青年教職工積極參與學校和院系的建設和發展,強化青年教職工的民主意識,保障其民主權利。充分利用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適當增加青年教職工代表比例并加強相關培訓,鼓勵青年教職工積極建言獻策,提升其依法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水平。
提高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的含金量。黨政提高重視,加強部門協作,使參加比賽并獲獎的選手在職務晉升、職稱評聘、推先評優工作中受到政策傾斜。把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真正辦成錘煉教學能力的平臺、培養教師骨干的搖籃。
做好解憂幫困,使工會成為青年教職工信得過、靠得住、離不開的知心人、娘家人、貼心人。
維護職工權益是由工會的屬性和職工的意愿決定的,是工會組織的初心,也是安身立命之本。新時期,青年教職工面臨同時要做好本職工作,還要照顧好家庭和孩子等諸多問題。校工會應該把工作重心向青年教職工身上側重,從大處著眼,從小事做起,努力為他們排憂解難,成為青年教職工信得過、靠得住、離不開的知心人、娘家人、貼心人。尤其是面臨新校區搬遷的問題,校工會應聯合學校相關部門,認真細致做好調研工作,加強上下溝通協調,下大力氣解決好青年教職工密切關注的住房、交通和子女入學等問題,切實解決后顧之憂,聚焦工作精力。
對于新入職的青年教師,要建立導師幫扶制度。通過以老帶新的方式,手把手做好傳幫帶,真正做到“扶上馬、送一程”,使青年教師能夠更加順利地適應新的工作崗位,進入工作狀態。
校工會也要更加關注青年教職工的心理健康,一方面要加強青年教職工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導,另一方面要引導青年教職工合理宣泄負面情緒,定期組織文化娛樂活動,幫助他們釋放心理壓力。
參考文獻
[1]劉大為.服務青年教師成長成才是高校工會工作的重要內容.山東青年,2014(10)
[2]王紅,徐彬,畢菁華.新媒體時代高校工會服務青年教師模式創新的思考.中外企業家,2018(23)
[3]吳麗麗,馮振業.高校工會開展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和途徑.山東工會論壇,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