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敏

【摘 要】目的:研究糖尿病規范化治療在基層醫院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的121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按入院編號的單雙數將其分為對照組(單數)和觀察組(雙數),其中對照組61例,觀察組60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治療,而觀察組患者則是進行規范化治療,最后對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基化血紅蛋白水平進行比較。結果:治療結束后,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基化血紅蛋白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取糖尿病規范化治療能對基層醫院糖尿病患者產生較好的療效。
【關鍵詞】糖尿病;規范化治療;基層醫院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9-0119-01
前 言
糖尿病作為一種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的代謝性疾病,能夠使患者的血糖水平一直維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從而令患者的身體器官,特別是心腦血管造成嚴重的損傷,從而使患者出現等嚴重并發癥,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形成巨大的威脅[1]。而如今基層地區衛生機構在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的時候仍然存在有較多不規范的地方,導致其對治療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時還會大大的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2]。所以,為基層衛生機構提供規范化、科學化的規范性治療便成為了治療基層衛生機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本文就采取糖尿病規范化治療能對基層醫院糖尿病患者產生所產生的效果進行了分析,發現其有著較高的臨床價值,現做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到我院就診的121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納入標準:空腹血糖大于7mmol/L的患者;排除標準:具有凝血功能障礙和心、肝、腎器官功能受損的患者。按入院編號的單雙數將121例糖尿病患者分為對照組(單數)和觀察組(雙數),其中對照組61例,男性35例,女性26例,年齡為46~71(58.27±6.71)歲;病程為2~24(15.36±2.74)年。觀察組60例,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齡為45~71(58.35±6.62)歲;病程為2~23(15.21±2.81)年。經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治療,即建立患者的個人檔案并根據患者的病情指導其進行常規降糖藥物的服用,同時控制好患者每日飲食的糖分攝入量。而觀察組則是對患者實施規范化治療,其主要方式包括:(1)在患者入院后對患者進行糖尿病相關知識的宣講,通過讓患者了解糖尿病的起病原因、特點和治療方法等信息來充分提高患者對于治療的信心。(2)指導肥胖的患者每天分3次服用1500mg的二甲雙胍(吉林金恒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3317,0.25g/片),若是患者在使用二甲雙胍治療3個月后血糖水平無明顯變化,可加用α-糖苷酶抑制劑和胰島素促分泌劑繼續進行治療。最后,對血糖值仍未達標的患者使用胰島素。而對于正常體型的患者,治療人員只需指導其每天分3次服用1500mg的二甲雙胍,并治療三個月,若血糖沒有達標再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3) 調整患者的飲食結構,在盡量避免患者食用高鹽和高糖等食物的同時,增加雜糧、豆類等食物在患者三餐中的比重。(4)在治療的過程中,治療人員應鼓勵患者多進行運動鍛煉,并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為其制定一份以散步、騎自行車或是打太極等有氧運動為主的,科學合理的運動方案,然后保證患者每天的運動時間在1h左右。
1.3觀察指標
治療結束后,對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糖基化血紅蛋白水平進行比較。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此次研究數據進行分析,使用t檢驗計量資料(-x±s),若檢驗結果為P<0.05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結束后,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基化血紅蛋白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如今我國較多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時仍然存在有不夠規范的地方,不能有效地根據患者自身的情況進行降糖藥物的合理化選擇和飲食結構的科學化調整,從而導致患者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時也會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經濟負擔[3]。
本次治療通過對觀察組的患者實施規范化治療,能夠根據不同體型患者的病情指導其服用不同的降糖藥,在能有效地對患者進行針對性血糖控制的同時,也能避免對患者進行統一用藥所帶來的醫療資源浪費。而護理人員在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規范化治療用藥后,也使得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空腹血糖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兩組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護理人員還通過合理地對患者的飲食結構進行調整,在減少患者食用多糖、高膽固醇和富含鈉鹽的食物的同時,還加大了雜糧、蔬菜和水果在患者三餐里的比重,能較好地降低患者出現高血脂、高血壓膽囊等糖尿病常見并發癥的可能性[4]。同時,護理人員以通過鼓勵患者進行科學運動的手段,使患者的身體素質得到了較好的提升,并以此來提高患者體內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強其心血管系統的整體感覺和功能,從而達到降低患者血糖水平的目的[5]。而護理人員在對觀察組患者實施了規范化治療后,由于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了較好的改善,其糖基化血紅蛋白水平也出現了明顯的好轉。在本次的治療結束后,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基化血紅蛋白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對基層醫院糖尿病患者實施規范化治療能夠較為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并改善其糖基化血紅蛋白水平,該方法值得臨床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夏嘉林,鄭年鳳,徐從.糖尿病規范化治療對基層醫院糖尿病患者的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9,25(29):119-121.
[2] 胡晨鐘.社區糖尿病患者的規范化治療及管理研究[J].中國農村衛生,2017,(02):93-94.
[3] 劉洪芝.規范化護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繼續醫學教育,2019,33(08):116-118.
[4] 朱蘭.立足基層實際,提升糖尿病診療能力[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9,18(09):803-805.
[5] 趙艷霞.規范化護理在2型糖尿病胰島素泵強化治療中的效果探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08):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