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騰
【摘 要】目的:探討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的不良反應類型以及分布情況,分析不良反應影響因素,并制定預防對策。方法:選擇我院2019年度收治使用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發生不良反應患者計24例為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結果:本組24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不良反應8例,肝腎毒性6例,變態反應7例,過敏反應2例,其他1例。結論:使用頭孢菌素類抗生素進行治療容易出現不良反應,為此必須加強用藥指導,提高患者、家屬對用藥注意事項的認知,以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關鍵詞】頭孢菌素;抗生素;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22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9-0131-01
抗生素屬于臨床中常用的藥物,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療中有著較高的應用價值,但由于患者對抗生素使用注意事項認知不充分,所以常存在藥物濫用問題,容易導致不良反應的加重。頭孢菌素類抗生素作為臨床使用的主流抗生素類別,在多種疾病的治療中均有著廣泛應用,所以在用藥的過程中臨床必須對此加以重視,積極探討不良反應的相關影響因素,積極加強不良反應的預防工作,以保障用藥的安全性[1]。為此,本次研究以我院2019年度收治使用頭孢菌素抗生素患者為對象,分析了其不良反應分布情況,并制定了相應的不良反應預防措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19年度收治使用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發生不良反應患者計24例為對象。本組患者中包括男14例,女10例,年齡16~57(41.58±12.10)歲,疾病類型包括呼吸系統疾病計10例,消化系統疾病計8例,泌尿系統疾病6例。本組患者均滿足使用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治療的指征,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1.2方法
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用藥不良反應的原因包括:(1)年齡因素,幼兒與老年患者的身體素質較差,免疫能力不強,對藥物的耐受能力明顯不足,所以其容易出現不良反應。(2)情緒因素,患者在情緒不穩定的情況下,容易導致血壓上升,通過交感神經的作用,可導致生命體征不穩定,繼而將加重不良反應。(3)體質因素,即患者本身屬于容易過敏的體質。(4)飲酒,一般使用頭孢前后3d均不可飲酒,否則可能危及患者生命。(5)用藥不當,在用藥劑量過大或者是聯合其他藥物使用的情況下,也會導致不良反應率的增加。
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用藥不良反應的應對措施:(1)對于嬰幼兒以及老年患者,在使用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時,需要合理減少劑量,在用藥后也應該加強監測工作,以預防不良反應。(2)注意對患者情緒的評估,如果患者不良情緒明顯,需要注意疏導,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3)在用藥前進行藥敏實驗,根據實驗的結果進行用藥。(4)向患者、家屬講解遵醫囑用藥的必要性,并強調服用頭孢類藥物前后均不可飲酒,叮囑患者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6)加強對醫師、護理人員等的培訓工作,提高其對藥學知識的掌握水平,確保患者用藥劑量的合理以及用藥配伍的合理性,藥師在進行處方審核時,如果發現不適宜處方,也應該及時反饋,避免不合格處方流入臨床。
2 結果
本組24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不良反應8例,構成比為17.02%;肝腎毒性6例,構成比為12.77%;變態反應7例,構成比為14.89%;過敏反應2例,構成比為4.26%;其他1例,構成比為2.13%。
3 討論
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屬于臨床中廣泛應用的抗生素類別,為半合成抗生素,該藥物在作用于人體后,能夠有效破壞細菌的細胞壁結構,能夠迅速滅殺繁殖期的細菌,且對細菌的作用存在選擇性,抗菌譜廣,效果良好,其價值在臨床中已經得到了充分的驗證。但是,近年來抗生素濫用的問題尤為嚴重,不光導致了耐藥株的增加,還進一步增加了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幾率,容易降低用藥的安全性[2]。臨床常見的頭孢菌素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不適、肝腎毒性、變態反應、過敏反應等,這些不良反應對患者的身體均存在一定的危害,所以臨床必需對此加以重視,不斷加強不良反應的預防工作。而就本次研究所制定措施來看,主要針對年齡因素、情緒因素、體質因素、飲酒、用不當因素來制定,其中之所以將飲酒單獨列為一項因素,主要是因為頭孢加酒精可能會出現雙硫侖樣反應,容易誘發心慌、心跳加快、皮疹、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甚至可以危急生命,所以服用頭孢前后三天應該禁止飲酒[3]。其余措施均是按照不良反應影響因素對應制定,有一定的臨床借鑒價值。
綜上所述,頭孢菌素類抗生素作為臨床廣泛使用的抗生素應用價值顯著,為了更好的發揮出其價值,必須注意對不良反應的預防與控制工作,以提高臨床用藥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耿興星.頭孢菌素類抗生素聯合其他藥物治療致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0,13(03):91-92.
[2] 王俊杰.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的不良反應與預防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34):9-10.
[3] 耿興星.頭孢菌素類抗生素聯合其他藥物治療致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0(03):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