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婧淇

【摘 要】 目的:分析持續盆底肌鍛煉指導對盆底功能障礙孕婦分娩結局和產后并發癥的影響。方法:收集2019 年7 月至2020 年1 月80 例接受盆底功能障礙孕婦作為研究對象,30 例孕婦接受常規圍產期干預,作為對照組,30 例在常規圍產期干預基礎上接受持續盆底肌鍛煉,作為觀察組,比較兩組孕婦分娩結局和產后并發癥發生率。結果:觀察組陰道分娩率為82.50 %,對照組為60.00 %,P<0.05;觀察組產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持續盆底肌鍛煉指導可有效提高盆底功能障礙孕婦陰道分娩率,對于降低產后并發癥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盆底功能障礙;盆底肌訓練;產后并發癥;分娩結局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9-0165-01
盆底是女性承載膀胱、子宮等腹內器官的重要結構,其承擔性功能、控尿、控便等多種功能[1],盆底功能障礙一方面會對孕婦的日常生活造成諸多不便,同時也會對腹內器官功能造成不利影響,嚴重影響孕婦的身心健康,尤其對于孕婦而言,盆底功能障礙會造成孕婦無法正常控制排尿,并會增加產婦的第二產程,增加母嬰風險,因此如何改善盆底功能障礙孕婦的盆底功能是孕婦孕期指導的重點,基于此,在盆底功能障礙孕婦圍產期干預基礎上實施持續盆底肌鍛煉,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19 年7月至2020 年1 月80 例接受盆底功能障礙孕婦作為研究對象,30 例孕婦接受常規圍產期干預,作為對照組,30 例在常規圍產期干預基礎上接受持續盆底肌鍛煉,作為觀察組,觀察組年齡21~35 歲,平均年齡27.29±5.54 歲,孕周22~28 周,平均孕周24.85±2.08 周,產次0~3 次,平均1.02±0.31 次,對照組年齡22~37 歲,平均年齡27.62±5.13 歲,孕周22~29 周,平均孕周25.11±2.17 周,產次0~3 次,平均1.05±0.34 次,兩組孕婦年齡、孕周、產次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護理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圍產期干預,即由科室內保健醫師向孕婦講解孕期保健的相關知識,告知孕婦盆底功能障礙的產生原因、對臟器功能的影響和對分娩結局的影響,提高孕婦的認知,指導孕婦進行盆底功能訓練,告知孕婦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項。觀察組在對照組干預的基礎上接受持續盆底肌鍛煉,即在孕婦盆底功能障礙檢查的基礎上制定針對性的盆底功能鍛煉方案,為每一位孕婦建立鍛煉記錄卡,委派專門的護理人員對孕婦進行鍛煉指導,使用生物反饋法對孕婦盆底肌肉群進行測試,反復訓練,強化孕婦目標盆底肌肉收縮時的肌肉反應,具體鍛煉步驟如下:靜坐狀態下控制盆底肌肉快速收縮5 次[2],休息5 s,每次訓練持續上述動作10 次,每日鍛煉3 次,孕婦自入組至產后6 周內,均連續進行上述鍛煉,產后鍛煉可在孕婦分娩后5 d~7 d進行,孕婦完成鍛煉后,要求孕婦進行微信打卡,對于未打卡的孕婦,專職護士應及時聯系孕婦,了解未打卡原因,督促孕婦堅持鍛煉,孕婦在鍛煉過程中對于無法判斷鍛煉方法是否正確時,可及時聯系專職護士進行咨詢,如有必要重新進行生物反饋法測試,增加孕婦對目標盆底肌肉群位置的記憶深度,保證鍛煉效果。
1.2.2 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孕婦分娩結局和產后并發癥發生率。
1.2.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3.0軟件對兩組孕婦的各項評價指標結果進行χ2檢驗,α=0.05
2 結果
2.1 分娩結局結果比較
觀察組中陰道分娩33 例,剖宮產7 例,陰道分娩率為82.50 %,對照組中陰道分娩24 例,剖宮產16 例,陰道分娩率為60.00 %(χ2=4.943,P=0.026,P<0.05)。
2.2產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孕婦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1。
3 討論
盆底功能障礙是女性常見婦科疾病,尤其在孕產期,該病發病率尤為顯著,妊娠期其盆底功能障礙可造成孕婦出現器官脫垂、壓力性尿失禁等癥狀,嚴重影響孕婦的日常生活,同時也會增加孕婦分娩過程的難度,影響分娩結局。臨床工作中發現,大多數孕婦對盆底功能障礙缺乏必要的認知[3],認為是妊娠期的正常反應,產后病情會逐漸緩解,從而造成孕婦對疾病的重視程度不夠。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孕婦采用持續盆底肌鍛煉指導,通過醫護人員的健康宣教,提高孕婦對盆底功能障礙的認知水平,配合生物反饋法,加深孕婦對目標盆底肌肉群的記憶,確保盆底肌鍛煉的正確性,同時通過微信打卡的方式,每日督促孕婦遵醫囑進行鍛煉,確保孕婦每日可以保質、保量的完成鍛煉,從而改善孕婦的盆底功能,保證分娩的順利進行,改善孕婦的分娩結局。本次研究發現,觀察組孕婦的陰道分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產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持續盆底肌鍛煉指導可有效提高盆底功能障礙孕婦陰道分娩率,對于降低產后并發癥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葉茜,鈕琳瑋,趙玲. 產婦盆底功能情況調查及產科因素對盆底功能的近期影響分析研究[J]. 實用婦產科雜志,2016,32(11):843 -846.
[2] 萬愛紅,劉芳,喬鵬苗. 持續盆底肌鍛煉指導對盆底功能障礙孕婦分娩結局及產后并發癥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3):89-92.
[3] 陳聰,陳晶晶,陳育梅. 盆底肌功能鍛煉聯合肌電刺激對盆底功能障礙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 中國婦幼保健,2017,32(23):5848 -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