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幫安

【摘 要】目的:研究尿沉渣與尿常規在尿液檢驗中的應用價值。方法:病例樣本為2018年3月-2020年3月時間段我院收治的96例尿液檢驗患者,全部患者尿液樣本均行尿沉渣檢驗及尿常規檢驗,研究分析不同檢驗方式檢出率。結果:評估不同檢驗方法紅細胞陽性率、白細胞陽性率、尿蛋白陽性率,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尿液檢驗中尿沉渣及尿常規檢驗均為有效檢驗方式,二者各具優勢,為提高尿液檢驗結果準確性,臨床可采取二者聯合檢驗模式。
【關鍵詞】尿沉渣;尿常規;尿液檢驗
【中圖分類號】R446.1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9-0125-01
尿液檢驗屬臨床常規檢驗項目,檢驗結構可評估患者泌尿系統病變,有助于疾病診斷準確率及治療效果的提升[1]。臨床行尿液檢驗的常規方法包括尿常規、尿沉渣等,尿沉渣檢驗穩定性較強,操作相對復雜,存在一定假陽性率,尿常規檢驗操作簡單,可短時間獲取檢驗結果,其主要缺陷為尿液中的代謝產物可對檢驗結果準確性產生影響。本次研究通過對我院2年時間內收治共計96例尿液檢驗患者資料的研究分析,重點探討尿沉渣與尿常規的實際臨床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8年3月為本次研究起始時間,2020年3月為本次研究終止時間,研究樣本數量共計96例,全部患者均行尿液檢驗,其中男50例,女46例,年齡范圍為25-68歲,年齡均值為(48.69±3.42)歲,其中糖尿病38例,尿路感染35例,慢性腎炎23例。
1.2方法
96例患者均行尿常規與尿沉渣檢驗。利用一次性尿杯取患者晨尿20ml,將其作為檢驗樣本,利用消毒處理后的混尿棒將樣本混合均勻,分裝入兩支試管內。尿常規檢驗利用我院尿液分析儀完成,醫師依據儀器說明書完成各項操作,共檢驗尿液11項指標。
尿沉渣檢驗需將尿液樣本混合均勻,滴于載玻片上方,覆蓋蓋玻片,利用低倍顯微鏡觀察底片,利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細胞形態及管型。對尿液樣本進行離心處理,離心轉速為1500r/min,離心時間為5min,去除樣本中上層清液,剩余沉淀物行涂片檢查,利用低倍顯微鏡觀察底片,利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細胞形態及管型。
1.3評價標準
評估不同檢驗方法紅細胞陽性率、白細胞陽性率、尿蛋白陽性率。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計數資料為紅細胞檢出率、白細胞檢出率、尿蛋白陽性率(%),檢驗方法為χ2,為確保數據分析計算結果準確,采用SPSS23.0軟件計算各類數據,如P<0.05,則組間有差異。
2 結果
評估不同檢驗方法紅細胞陽性率、白細胞陽性率、尿蛋白陽性率,無顯著差異(P>0.05)。
3 討論
尿液檢驗是臨床診斷泌尿系統疾病的常規方式,通過尿液檢驗結果可評估患者發病及病情進展情況,進而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也可對疾病治療效果進行評估。現階段臨床尿液檢驗的主要方式包括尿常規檢驗及尿沉渣檢驗,二者操作方法及原理存在差異,醫師需結合患者病情合理選擇檢驗方案[2]。
本次研究數據顯示,96例患者均行尿常規檢驗及尿沉渣檢驗,紅細胞陽性率、白細胞陽性率、尿蛋白陽性率無顯著差異,提示二者均為尿液檢驗的有效方式。尿常規檢驗利用尿液分析儀及試紙條等完成檢驗過程,主要檢驗指標包括尿蛋白、尿比重、葡萄糖、白細胞、PH等,部分試紙條可完成對維生素C及膽紅素指標的檢驗,其主要優勢為操作簡便快捷,30s內可獲得檢驗結果。尿常規檢驗易受到尿液中代謝產物的影響,假陽性與假陰性發生率較高。尿沉渣檢驗臨床應用廣泛,可測定尿液樣本中細菌含量,也可檢出尿液樣本中細胞微生物、結晶、管型、非定性成分、寄生蟲等,將其應用于泌尿系統感染性疾病診斷中臨床價值突出,可彌補尿常規檢驗的不足[3]。尿沉渣檢驗主要缺陷為操作復雜,檢驗過程耗時較長,多因素干擾下可產生假陽性及假陰性問題。臨床對相同尿液樣本檢驗分別采用尿常規及尿沉渣法無法保證結果完全一致,其主要原因與樣本中蛋白尿水平過高,尿液樣本長時間放置等因素有關。尿常規檢驗效率較高,利用尿液分析儀等先進設備可提高檢驗范圍,檢驗過程中受到上述因素影響可產生假陽性或假陰性。尿沉渣檢驗需進行離心、顯微鏡觀察等操作,人為因素及設備因素均可對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產生影響,為此檢驗人員需嚴格依據相關標準開展各項操作,規避各類干擾因素,縮短檢驗時間,以此來降低假陽性及假陰性發生率。為提高尿液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可將二者聯合應用于尿液樣本檢測中,以此來實現二者優勢互補。
由此可知,尿液檢驗中尿沉渣及尿常規檢驗均為有效檢驗方式,二者各具優勢,為提高尿液檢驗結果準確性,臨床可采取二者聯合檢驗模式,以此來提高檢驗準確性。同時,本次研究受多因素影響,存在一定不完善之處,選取患者樣本量偏低,未能與同類型研究數據進行橫向比對,尿液檢驗中尿沉渣及尿常規檢驗的具體臨床應用需進一步深入研究分析。
參考文獻
[1] 張雪梅.尿沉渣全自動分析儀與顯微鏡檢測法在尿常規檢驗中的應用效果比照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09):150-151.
[2] 陳長見,喬靜,聶穎,等.過敏性紫癜腎損害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沉渣小圓上皮細胞檢測及其診斷價值[J].臨床軍醫雜志,2020,48(03):326-327.
[3] 吳學海.糖尿病早期腎損傷使用尿常規與尿微量白蛋白檢測的診斷價值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08):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