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


【摘 要】目的:討論對ICU病患給予護理干預后,觀察在MDRO產生率上得到了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7—1月到2019—2月接受的80例ICU病人當做探究對象;采取基礎護理措施+強化感染護理辦法;最后把兩組ICU病人的有關合格率和MDRO感染率加以對比。結果:跟基礎組比較,研究組降低程度較為明顯。結論:對于ICU病人的臨床選用強化感染護理辦法進行干預,將相關指數和個療程提高與MDRO感染率減少做出補充,以便促成ICU病人的病情轉好。
【關鍵詞】重癥監護病房;多重耐藥菌感染;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9-0193-01
引 言
重癥監護房的病人多屬于病情危重和免疫力降低,并且由于使用高級廣譜抗生素與各類治理效果,和各類檢驗方式的侵入,讓其變成了出現多種耐藥菌感染高發的科室。其感染控制的難點和重點在于多重耐藥菌感染。伴隨各類過度使用廣譜坑生素,也增加了病人的痛苦[1]。對此,經過對重癥監護病房耐藥菌感染的臨床特征加以分析,同時采用有效的護理辦法,可以讓病人的感染風險減少,保證醫療護理質量。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取我院2017—1月到2019—2月,接受的80例病患當做試驗對象;使用數字奇偶法分組;基礎組(40例):男女各有29和11例;年級范圍在45—82歲,平均(54.29+1.32)歲;病人的疾病種類為:急性腦卒中、呼吸衰竭和別的類型病人例數分別是26例、8例、6例;研究組(40例)男性27例,女13例;年級分布范圍在46—83歲,平均(54.32+1.39)歲;研究組病患疾病種類人數為27、9、4例;對照二組ICU病人性別、年級、疾病種類,結果無統計學差異。
1.2方法
二組ICU病人在住院后,接受臨床研究護理階段,基礎組使用常規護理方法;研究組在此之上加用強化感染護理方式;具體為觀察病人目前病情并向其介紹ICU常規護理要素。
1.3統計學處理
使用統計軟件SPSS20.0給全體ICU病人的護理結果加以分析,計數資料組件對比用n(%)進行X2檢驗,用P<0.05視為差別明顯,存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各組研究對象指標比較
相關指標合格率臨床比較,這時基礎組ICU病人有關數據加以比較,研究組提升程度更明顯,見表1。
3 討論
3.1感染知識訓練
對全體ICU保潔和護理人員進行培訓作業,就醫院感染防護和各種防范辦法加以解釋,認真解釋ICU感染知識教育,接著通過演示和干預等辦法,提高醫護工作者的水平,對衛生規則文件的實際需求嚴格落實[2]。
3.2對無菌操作做出保證
耐藥菌的傳播途徑主要靠的是儀器表、污染環境以及醫護人員的雙手。所以應該加強醫務人員手衛生的防范工作。對ICU病人,本院實行的綜合護理工作,把衛生宣傳圖張貼在科室內,在每張床鋪上都配好速干手消毒劑。侵入性操辦,或是跟病人接觸后,醫護人員需必須進行消毒處理,對手衛生的清潔工作高度看重。在平常考核里,加入耐藥菌管理。從而讓義務工作者手衛生依從性和準確性得到落實。
3.3環境物表消毒
有研究顯示醫生感染病原菌的概率和病房物體表面殘留的病原菌基本一致,而經過本次調查,多種耐藥菌所占據的比例在醫院中的干擾率為58.52%。可知,環境消毒處理存有很大的隱患。必須每天清潔病人周邊物體,對處理方式加以改良,當前我們使用的是一次性消毒紙巾去清理儀器表面和病人的床鋪等物體,在做好了這點后應該保持病房空氣的清新,及時處理垃圾桶,每隔幾天徹底清潔所有用品。
在這次試驗中,給對照組ICU病人的相關指標合格率加以比較,研究組提高程度較為明顯;同ICU病患MDRO感染率展開比較,觀察兩組減少程度。表明了強化感染護理干預的有效性。雖然我們使用了干預措施,多重耐藥菌感染率有所降低,但是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其產生和傳播還要醫護人員的研究和探索,為其感染進行科學防控,減少醫院感染發病率,確保病人安全供應科學基礎。
參考文獻
[1] 徐權,陳宗寧,陳桂林,etal.重癥監護病房多重耐藥菌感染臨床分析及護理干預[J].全科護理,2016,14(13):1369-1371.
[2] 孫偉麗,劉凌云.重癥監護病房多重耐藥菌患者的護理干預[J].今日健康:家庭版,2015,014(003):P.1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