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琴

【摘 要】 目的:探究助產士助產護理對于產婦分娩質量的影響。方法:選擇在本院收治的分娩產婦,人數為100例,按照入院順序分組原則,各組50例,其中50例進行助產士助產護理(觀察組)、50例進行常規護理(對照組),將各組指標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產婦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與對照組相比存在差異(P<0.05)。觀察組產婦潛伏期、早活躍期、晚活躍期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焦慮和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助產士助產護理對于產婦分娩質量具有顯著提高作用,值得研究和推廣。
【關鍵詞】助產士助產護理;產婦;分娩質量;影響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9-0194-01
分娩是女性必經的一個復雜又特殊的生理過程,產婦在分娩時所產生的不良情緒可直接影響胎兒的健康。經研究表明,產婦在進行分娩時,對其采取助產士的護理,效果良好,能夠有效緩解其分娩時的不良情緒,還能降低產婦在分娩時的不適感,從而改善分娩結局[1]。因此,本次研究通過對助產士助產護理對于產婦分娩質量的影響進行分析,并探討效果,具體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基線資料
選取收取時間段在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進行分娩的產婦,100例產婦中,50例為觀察組、50例為對照組。
納入標準:產婦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由于個人原因中斷研究者。
觀察組年齡22歲-43歲之間,平均32,56±1.23歲。
對照組年齡23歲-43歲之間,平均33.02±1.46歲。
兩組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P>0.05,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在產婦分娩前后應用基礎護理操作,將護理效果詳細記錄。
觀察組方法
實施助產士助產護理:①產婦入院后,護理人員應向產婦實施健康教育,告知其有關分娩知識。②產婦可自行選擇助產士,再由助產士對其進行一對一指導,并進行分娩護理[2]。③助產士對產婦進行全程的護理干預,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產婦在助產士的陪護下進行分娩。2.在產婦分娩前,助產士應加強與產婦之間的溝通,并對其進行有效的心理輔導,由此消除其焦慮、緊張的負面情緒,避免產婦因過度緊張而導致宮縮乏力,從而加重產后出血的情況。助產士應與產婦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在產婦進行分娩時給予支持鼓勵,由此提高產婦對分娩的自信心。3.在產婦進入第一產程時,即宮頸擴張期,助產士應鼓勵產婦,勸誡其放松、深呼吸,使其消除焦慮的心理,并告知保持樂觀的心態對分娩時的重要性。每兩小時指導產婦進行排尿,確保其膀胱處于排空狀態,預防胎頭下降。在產婦進入第一產程時,應指導產婦做一系列輔助性動作,以此減輕疼痛感,并指導產婦保證合理的休息以保持體力[3]。助產士應鼓勵其進食易消化、高熱量的食物,有利于恢復體力;在產婦進入第二產程胎兒娩出期,助產士應指導產婦如何使用腹壓,從而促進胎兒的娩出;在第三產程胎盤娩出期,助產士應及時對產婦會陰處進行處理,對出現外陰裂口的產婦應及時為其進行傷口縫合;若產婦出現出血的情況,助產士應及時對其血壓及脈搏進行觀察。并做好新生兒的護理工作。4.在產婦分娩后,助產士應對其進行產后隨訪,并積極做好產婦的心理護理,避免產婦發生產后抑郁的情況,還可與產婦家屬多溝通,讓其多陪伴產婦,多與產婦溝通,使其有安全感[4]。
1.3觀察指標
兩組指標比較,包含:不同產程時間、疼痛評分、心理狀態評分。
心理狀態評分:采用焦慮和抑郁自評量表進行判定產婦心理狀態,若得分在7分以內,表示情緒正常、若得分在7分-17分之間,則表示可能有焦慮和抑郁癥、若得分在17分-24分之間,則表示肯定有焦慮癥或抑郁癥,若得分大于24分,則表示產婦存在十分嚴重的焦慮癥和抑郁癥[5]。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21.0分析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對比2組不同產程時間
觀察組產婦第一產程(402.13±1.87)min、第二產程(29.22±1.09)min、第三產程(8.23±1.45)min與對照組相比存在差異(P<0.05)。見表1:
3 討論
由于部分產婦在孕期攝入營養物質過量,易導致其體質量異常增長,從而導致巨大兒發生率升高,對產婦的分娩具有不利影響,尤其對于初產婦來說,由于對分娩知識的缺乏,且對于分娩時的疼痛、擔憂,易導致不良情緒發生,嚴重影響了分娩質量及胎兒健康[6]。
在助產士助產護理中,護理人員作為評估疼痛狀態的主要人員,也是疼痛控制措施的落實者。疼痛教育能夠保障疼痛控制和疼痛評估的有效性,而對于疼痛評估來說,加強疼痛處理為關鍵內容。研究顯示,產婦在產前學習有關分娩相關知識,其分娩疼痛評分明顯降低。以往我國對于分娩疼痛管理缺乏標準化體系,護理人員對于疼痛認知和疼痛管理認知水平均較低,而本次研究,通過改變以往傳統的管理模式,選擇助產士助產護理,使護理人員能轉變以往被動的護理模式,積極參與產時疼痛評估和產前疼痛教育,同時自主采用非藥物分娩鎮痛措施,在產婦分娩后,助產士應對其進行產后隨訪,并積極做好產婦的心理護理,避免產婦發生產后抑郁的情況,還可與產婦家屬多溝通,讓其多陪伴產婦,多與產婦溝通,使其有安全感,不僅能夠促進護患關系和諧,同時能夠預防不良事件的發生,使產婦獲得安全感,消除顧慮、減輕疼痛。現如今,助產士助產護理已經成為產婦分娩首選護理方式,受到多數產婦青睞[7]。
本文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產婦第一產程(402.13±1.87)min、第二產程(29.22±1.09)min、第三產程(8.23±1.45)min與對照組相比存在差異,(P<0.05)。觀察組產婦潛伏期、早活躍期、晚活躍期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產婦,P<0.05。觀察組產婦焦慮和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助產護理對于產婦分娩質量具有顯著提高作用,值得研究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郭江麗.探究初產婦分娩過程中應用責任制助產士助產護理對分娩質量的影響[J].家庭醫藥,2019,(10):351.
[2] 劉英.助產士助產護理對產婦分娩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4):240-241.
[3] 朱百珍,遲令珍,陸德香.探討助產護理干預對高齡產婦分娩方式及產程的影響[J].中華養生保健,2020,38(4):142-144.
[4] 孫軍.產婦分娩過程中助產士護理能力與分娩質量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4):288-289.
[5] 張長清.助產士心理護理管理對促進自然分娩、降低剖宮產率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9,19(68):6-7.
[6] 張士瓊,劉書蓮.以助產士為主導的孕產期干預措施對初產婦分娩方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12):1859-1862.
[7] 陳萍萍.助產士溫馨護理干預在60例產婦分娩中的護理效果分析[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9,6(14):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