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媛媛

【摘 要】目的:探討以家庭為單位的護理管理在社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將我社區醫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間接收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實施以家庭為單位的護理管理,對比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情況。結果:研究組各項肺功能指標要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社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以家庭為單位的護理管理模式可改善患者肺功能。
【關鍵詞】家庭;護理管理;社區;COPD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9-0213-01
慢阻肺是一種破壞性的肺疾病,也是我國中老人的多發病。據統計,在世界死亡原因中,慢阻肺位居第四位[1]。中老年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內科疾病,因此慢阻肺所帶來的風險更高。為了提高社區慢阻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進而提升其生活質量,筆者嘗試對其實施以家庭為單位的護理管理模式。基于此,筆者將我社區醫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間接收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對比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社區醫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間接收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例。納入標準:(1)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指南(2018年)》中相關標準[2];(2)無精神病史;(3)無認知與語言障礙;(4)長期在社區居住;(5)患者與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且能配合。剔除標準:(1)依從性差,無法配合者;(2)失訪者。研究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患者最大年齡為76歲,最小年齡為48歲,中位年齡為(63.2±1.6)歲;病程在3~12年范圍內,中位數為(8.1±0.4)年。對照組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患者最大年齡為79歲,最小年齡為46歲,中位年齡為覅(62.7±1.3)歲;病程在3~12年范圍內,中位數為(8.3±0.6)年。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管理,即定期隨訪、用藥指導等。研究組接受以家庭為單位的護理管理,具體措施如下:
(1)建立慢阻肺護理管理小組,由社區醫院經驗豐富專科醫生、護士長以及能力強的護士組建護理管理小組,由小組從患者親屬中選擇一名家庭護理管理人,告知其應注意的內容,并做好登記。
(2)健康管理。根據已經登記的信息,針對性地指導家庭管理人開展健康管理,例如對于有長期吸煙史的患者應該向患者及其家屬告知吸煙的危害以及COPD的危險因素,與家庭護理管理人一同勸導患者戒煙,一同制定科學的戒煙計劃并監督。
(3)吸氧管理。向患者以及家屬普及氧療目的、作用、方法等知識,與家庭護理管理人一同監督患者每天進行低流量與濃度的吸氧治療。
(4)藥物管理。護理管理小組聯系管理人加強對患者的用藥管理,監督患者每日服藥情況,避免患者擅自更改用藥方案,觀察患者用藥后是否出現不良反應,確保藥物治療效果。
(5)運動管理。護理小組通過電話或者上門等方式指導家庭護理管理人掌握6MWD測試等評估方法,使其可以初步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同時向其講解腹式呼吸等呼吸方式的要點,便于家庭管理人在醫生指導下對患者進行運動指導與管理。
(6)心理管理。護理管理小組告知家庭護理管理人SAS、SDS評分方法,叮囑其注意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便于家庭管理人及時發現心理問題,從而為護理管理小組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干預奠定基礎。
(7)隨訪跟蹤管理。每月對患者電話隨訪一次,每隔3個月對患者家庭隨訪一次,建立隨訪跟蹤檔案,詳細記錄隨訪情況以及所發現的問題,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屬的問題,提高其依從性。
1.3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各項肺功能指標。
1.4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9.0軟件包處理兩組資料,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后,研究組各項肺功能指標要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慢阻肺以氣流受限為主要特征,由于肺部缺氧,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運動受限,長此以往容易出現免疫力低下、肌肉萎縮現象。同時,由于疾病給患者帶來的痛苦,不少老年患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給患者家庭以及整個社會都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一般采用對癥治療與常規護理,但發現常規護理對提高社區慢阻肺患者生存質量方面存在不足。有文獻報道,對慢阻肺患者實施科學的社區護理管理能夠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基于此,筆者對部分社區慢阻肺患者實施了以家庭為單位的護理管理,建立專業化的社區護理管理小組,配合患者家屬共同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護理管理,以家庭為單位進行隨訪跟蹤,大大提高了社區護理管理工作的針對性,也可以滿足患者個性化的護理需要。本項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各項肺功能指標要優于對照組(P<0.05),與相關文獻報道結果相似。
由此可見,對社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以家庭為單位的護理管理模式可改善患者肺功能。
參考文獻
[1] 曾一瓊,馬莉,賴靜.三級聯合護理干預對農村老年 COPD 患者在家庭康復中的認知與心理健康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 2019, 19(6):424-428.
[2] 施秀霞,劉雨青,蘇進曉.醫院-社區-家庭護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8, 32(7):47-49.
[3] 蔡紅英,蘇揚靜.以家庭為單位的護理管理在社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0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