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肇紅


【摘 要】目的:分析中醫護理干預應用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選取我院80例肝硬化患者為對象,根據護理干預模式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40例、觀察組40例,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數據比較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肝硬化患者中實施中醫護理干預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癥狀,提高護理干預效果,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肝硬化;中醫護理;干預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R2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9-0220-01
肝硬化就是一種普遍的肝臟方面的疾病,對肝硬化患者而言消化道大出血就是一種死亡的前兆,近些年肝硬化患者由于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的總數占比80%,為了改善患者不良癥狀,可將中醫護理干預應用其中,以此提高護理干預效果,詳情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把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到我院診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依據不同的護理方式分成兩組,對照組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34-81歲,平均年齡(57±2.81)歲;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觀察組40例,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齡37-83歲,平均年齡(60±3.18)歲;觀察組開展中醫護理。兩組患者的性別及年齡的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當患者入院后對其進行健康宣教,飲食指導及心理護理,同時對患者病情加以監測。
觀察組行中醫護理干預,如下:
1.2.1 情志護理
中醫認為“肝主疏泄”,肝硬化患者通常伴隨情志失調、肝氣郁結或氣滯血瘀等癥狀,據此臨床護理應加強對患者的情志護理,根據患者病因采取合適的護理方法,對患者進行開導鼓勵,語氣應緩慢溫和,針對患者提出的問題應耐心解答,對肝硬化發展過程向患者詳細解釋,從而打消患者自卑、恐懼、疑慮的心理。
1.2.2 飲食護理
中醫認為“食養盡之”和“謹和五味”,據此在飲食護理中,護理人員應按配膳辨證、質地相宜、溫度適當的指導原則來進行。針對肝硬化患者還應禁咖啡、禁酒以及其他具有刺激性食物,同時將一些高蛋白、維生素等食物適當加入,對肝臟形成保護。
1.3 效果評定
借用HAMD抑郁量表對兩組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進行記錄。7分以下即正常;7-18分即輕度抑郁;18-25分即中度抑郁;25分以上即重度抑郁。
1.4 統計學方法
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3.0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數據采用(x±s)表示,組間比采取t檢驗;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數據對比采用卡方檢驗x2,對比以P小于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
兩組患者通過不同護理干預手段的應用,均呈現出不同的護理效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5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5.00%,對相關數據對比發現,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中25例患者表示非常滿意,13例患者滿意,2例患者表示不滿意,護理滿意率為95.00%;對照組中非常滿意患者為20例,滿意患者為10例,不滿意患者為10例,護理滿意率為75.00%,兩組數據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HAMD評分
兩組患者在護理前的HAMD評分經組間比較后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在護理后的HAMD評分有所下降,且下降的程度高于對照組(P<0.05)。詳情請見表3。
3 討論
肝硬化作為一種慢性疾病,具有易發作、病程較長等特點,同時容易伴隨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等并發癥,除藥物治療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也可起到控制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5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5.00%,對相關數據對比發現,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在肝硬化患者護理中采取中醫護理干預可降低HAMD評分,提高護理干預效果,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 黃雪霞.中醫護理干預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償期病人的臨床效果分析[J].全科護理,2020,18(04):430-432.
[2] 閤琴.中醫護理干預在肝硬化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14):88-89.
[3] 馮亞楠,王磊.中醫護理干預在肝硬化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82):16162-16163.
[4] 張小盼.中醫護理干預在肝硬化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4):187-188.
[5] 張玲,周瑩,袁源,周長美.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護理干預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4,4(21):143-14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