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美青 趙真


【摘 要】目的:研究膽結石患者護理中全面護理模式的實施價值。 方法:對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60例膽結石患者隨機分組,護理組的30例行全面護理模式,常規組的30例行常規護理模式,對比兩組手術情況及護理有效率。 結果:護理組手術時間(43.76±8.13)min、術后留院時間(5.39±1.42)d較常規組更短,P<0.05。護理組護理有效率(96.67%)較常規組(80.00%)更高,P<0.05。 結論:全面護理模式能有效縮短膽結石患者的手術時間及留院時間,顯著提升護理有效率,可廣泛推廣。
【關鍵詞】全面護理模式;膽結石;實施價值
【中圖分類號】R657.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9-0233-01
作為膽道常見疾病,膽結石的發生是膽道系統在多因素影響下析出、凝結成結石所致,表現為黃疸、發熱、嘔吐等,若治療不及時,會導致繼發感染及膽囊急性炎癥,更甚者會引起膽囊癌,需盡早治療[1]。手術是清除膽結石最有效、直接的方法,而全面護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術后恢復,故本研究隨機選擇了我院60例膽結石患者,旨在研究膽結石患者護理中全面護理模式的實施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60例膽結石患者隨機分組,護理組:n=30,年齡22-64歲,平均年齡(37.49±5.28)歲;病程1.5-11年,平均病程(5.22±1.84)年;其中有女性18例,男性12例。常規組:n=30,年齡20-66歲,平均年齡(38.25±5.94)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79±1.93)年;其中有女性17例,男性13例。兩組差異不明顯(P>0.05)。
1.2方法
護理組:全面護理模式,如下:(1)術前護理:①情緒護理:作為有創治療,手術會給患者帶來焦慮、恐慌等不良情緒,此時護理人員要講解膽結石手術的必要性、安全性,多列舉膽結石手術成功案例,穩定患者情緒,增強手術信心。②準備工作:常規肝腎功能、血常規、心電圖檢查后,指導患者行床上排便訓練、呼吸訓練等,術前12h行禁食操作,避免術中出現不良反應。(2)術中護理:體位擺放完成后,調整手術室溫度,完善患者的保暖工作及隱私保護工作,同時監測各生命指標,保證手術可順利進行。(3)術后護理:①管道護理:定時觀察留置導管,避免導管扭曲、壓迫,保持導管通暢,還需觀察引流液情況,避免膽道出血。②并發癥護理:指導患者盡早下床鍛煉,促進腸胃蠕動,協助患者翻身,床單需定期更換,保持休息空間的整潔衛生,避免感染、褥瘡、壓瘡等并發癥。
常規組:常規護理模式,即傷口換藥、疼痛護理等。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手術情況及護理有效率。手術情況:手術時間、術后留院時間等。護理有效率:(1)痊愈:膽結石被全部清除,疼痛癥狀全部消失,且術后未復發。(2)有效:膽結石被大部分清除,疼痛癥狀顯著改善,術后偶有復發。(3)無效:膽結石未清除,疼痛未緩解。
1.4統計學分析
實驗以SPSS20.0進行統計學分析,,使用X2、t值進行統計學檢驗,P<0.05即研究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對比兩組手術情況
3 討論
人們飲食習慣變化較大,膽結石發生率較高且逐漸年輕化,臨床多行手術治療,為提高患者恢復質量,實施護理干預很重要。作為護理新型模式,全面護理模式的特點是連續性、全面性,在圍術期展開多角度護理,改善手術效果。多數患者在膽結石術前均存在焦慮、恐慌等情緒,通過膽結石知識的講解及手術成功案例的列舉,能有效穩定患者情緒,增強手術信心,此外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完成術前檢查,指導其進行床上排便訓練等,可避免術后產生強烈的不適感。術中協助患者調整手術室溫度,并完善術中保暖、隱私保護等工作,同時監測生命體征,能保證手術順利開展[2]。術后則需密切觀察留置導管情況,及時糾正導管壓迫、扭曲情況,保證導管通暢度,同時對導管引流液情況進行觀察,避免膽道出血。術后還需指導患者盡早下床運動,定時更換床單,讓休息空間保持整潔干凈,避免傷口感染、壓瘡等并發癥,從而有效改善患者預后。通過全面護理模式的實施,不僅能改善患者圍術期心理狀態,還能對術后恢復時間進行縮短,達到優化護患關系的效果[3]。
綜上所述,對膽結石患者實施全面護理模式后,其護理有效率顯著提升,手術時間及術后恢復時間有所縮短,預后得到有效改善。
參考文獻
[1] 邱麗娜.全面護理模式對膽結石患者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20,36(7):156,158.
[2] 陳麗穎.全面護理模式對膽結石患者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出血量及術后護理滿意度的影響分析[J].母嬰世界,2019,(14):233.
[3] 孫建紅,肖碧青,劉紹華, 等.膽結石患者護理中實施全面護理模式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9,26(7):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