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蓉梅

【摘 要】目的:分析整體護理在宮外孕大出血患者臨床效果以及護理滿意度方面的開展價值。方法:選取宮外孕大出血患者58例,均為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并實施治療,采用數字表抽取法隨機分組,就應用常規護理模式(對照組,n=29)與應用整體護理干預模式(觀察組,n=29)臨床治療效果以及護理滿意度展開對比。結果:整體護理工作開展后,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各項指標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在對宮外孕大出血患者進行護理時,重視整體護理干預工作的開展,可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增加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開展價值突出。
【關鍵詞】宮外孕患者;大出血;整體護理;臨床效果;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9-0254-01
宮外孕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婦科急腹癥,近年來該項疾病的發病趨勢逐漸增高[1]。生殖道感染、反復且處理不當的人流手術以及輸卵管手術均可能導致宮外孕情況的出現。宮外孕發作迅速,且患者病情較為嚴重,若不及時治療將會導致流產或破裂等情況發生[2]。為了確保臨床治療當中患者的安全性,常對患者實施適當的護理干預措施,本次研究對相關病例進行選取,就整體護理干預開展情況展開探討,現總結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宮外孕大出血患者58例,均為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并實施治療,采用數字表抽取法隨機分組。觀察組29例中,患者年齡介于24-35之間,平均(28.43±4.97)歲;對照組29例中,患者年齡介于23-34歲之間,平均(27.39±3.94)歲。組間基線資料可比(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所收治患者應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行整體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術前護理干預:患者入院后將其體位調整至平臥位并將頭與下肢抬高30°,迅速建立兩道或三道靜脈通道,給予患者吸氧并實施輸血。術前做好藥物試敏以及下尿道管等準備。2心理護理干預:護理人員應及時建立與患者的交流溝通,向患者說明大出血相關內容,消除患者憂慮,配合醫生治療,囑咐患者家屬支持并安慰患者。3術后護理干預:囑咐患者臥床休息,并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密切觀察。患者出院后應禁止進行性生活或盆浴等行為,半年內均應行避孕
措施,
1.3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住院時長、出血量,并以SAS(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評價患者的情緒狀態,其中每個量表包含有30道題,評分越高,患者焦慮、抑郁程度越高。
(2)對比患者護理滿意度,應用本院自制百分制問卷評定,其中85-100分為非常滿意;60-84分為比較滿意;<60分為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在SPSS22.0中錄入本次研究數據,組間計數資料護理滿意度應用(%)予以表示,通過卡方檢驗對統計結果獲取;組間臨床治療效果采用()予以表示,通過t檢驗對統計結果獲取,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組間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住院時長顯著短于對照組,出血量以及SDS、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各項指標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宮外孕屬于妊娠異位,其對孕產婦的正常妊娠產生了不利影響,甚至會對其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孕產婦宮外孕現象若沒有得到及時發現與治療,則會使其錯失治療時機,面臨如宮外孕大出血等更為危險的情況[3]。為了使宮外孕大出血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療與護理,則需采取更為優質的護理內容以及方式,本研究就整體護理干預開展情況展開探討,結果顯示,整體護理工作開展后,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以及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各項指標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究其原因,該項護理方式較為全面地覆蓋了對患者生理以及心理方面的護理,對宮外孕大出血患者的治療和恢復而言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使患者能夠盡快達到最佳的健康狀態。
綜上,臨床在對宮外孕大出血患者的護理過程中,重視整體護理干預工作的開展,可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增加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開展價值突出。
參考文獻
[1] 楊慧琴.整體護理干預對宮外孕大出血患者的護理效果[J].醫學信息,2019,32(z2):335-336.
[2] 任紫萍.整體護理在宮外孕大出血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5):270-271.
[3] 晏存蘭.整體護理在宮外孕大出血中的應用價值評價[J].醫藥前沿,2017,7(4):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