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瑋

【摘 要】目的:探討對新生兒黃疸患兒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的防治效果。方法:選取54例新生兒黃疸患兒,均為2018年7月至2020年2月期間收治,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n=27)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n=27)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分析不同時間段的黃疸指數及癥狀改善時間。結果:觀察組黃疸指數及癥狀改善時間較對照組低,P<0.05。結論:對新生兒黃疸患兒實施早期護理干預效果較好,可加快癥狀消退,對黃疸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關鍵詞】新生兒黃疸;早期護理干預;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9-0265-01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科常見病,主要發生于出生28天內未滿月的新生兒,常見發病部位為鞏膜、皮膚及黏膜部位,主要是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的血液中膽紅素水平升高現象,進而導致鞏膜、皮膚及黏膜部位出現黃染,可分為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最常見為生理性黃疸,若未給予及時干預會導致膽紅素水平持續升高,出現膽汁排泄障礙,發展為病理性黃疸,對患兒健康有嚴重影響,血清中的未結合膽紅素會對患兒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損害,出現膽紅素腦病,后果較為嚴重,需要盡早給予有效干預來改善患兒預后[1]。本次研究對新生兒黃疸患兒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8年7月至2020年2月期間的新生兒黃疸患兒54例進行分組,觀察組27例患兒中15例男性,12例女性;日齡最小0.5d,最大9.6d,平均日齡(5.05±0.55)d。對照組27例患兒中16例男性,11例女性;日齡最小0.7d,最大9.4d,平均日齡(5.05±0.35)d。兩組患兒各項資料均在研究標準內(P>0.05)。排除標準:(1)合并Rh溶血或者ABO溶血患兒;(2)先天性畸形患兒;(3)出生時窒息患兒。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盡早實現母嬰接觸,指導產婦進行母乳喂養,鼓勵其按需哺乳,謹遵醫囑給予對癥處理。
觀察組實施早期護理干預:①病情觀察,加強病情監測,每天檢測患兒的黃疸指數并觀察是否出現黃疸癥狀,對大小便的顏色與性狀進行記錄,觀察患兒是否出現斜視、精神萎靡、吸吮困難及嗜睡等情況。②游泳護理,患兒每天游泳1次,保證水質清潔與水溫適宜,室內溫度保持在26~28℃,為患兒佩戴特制游泳圈與防水護臍貼,每次游泳的時間在10~20min,促進胰島素與胃腸道激素分泌,增加能量消耗與腸道蠕動,增強食欲。每次游泳之后要進行全身撫觸按摩,每次時間為15min,每天2次,按照頭面部、胸腹部、四肢及背部的順序實施按摩,對患兒背部體表神經興奮性造成刺激,促進排便[2]。③撫觸護理,每天對患兒進行2次撫觸,在其入睡前自頭部開始,分別對軀干與四肢進行撫觸按摩,要注意按摩力度與速度,提升患兒的舒適度。④光照護理,對于黃疸持續升高的患兒需要為其照射藍光,將藍光箱溫度設置為30~32℃之間并為患兒佩戴眼罩,將會陰用黑布遮蓋,保持頭偏向一側的姿勢,在進行光療期間要加強巡視,觀察患兒是否出現嘔吐及溢乳癥狀,及時為其補充能量與水分,對于出現害怕及哭鬧情緒的患兒要對其進行撫摸,穩定其情緒,每隔2h為患兒翻身1次,若出現異常立即通知醫生進行處理[3]。
1.3觀察指標
分析不同時間段的黃疸指數及癥狀改善時間。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22.0統計分析軟件,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不同時間段的黃疸指數
觀察組第1d黃疸指數與對照組差異較小,P>0.05;第3d、第5d、第7d黃疸指數較對照組低,P<0.05。詳見下表:
2.2癥狀改善時間
觀察組胎便初排時間為(2.05±0.24)h,胎便轉黃時間為(32.44±0.61)h,黃疸持續時間為(4.63±1.28)d,光療時間為(2.77±1.22)d;對照組胎便初排時間為(5.35±0.44)h,胎便轉黃時間為(58.18±2.38)h,黃疸持續時間為(7.84±2.34)d,光療時間為(4.53±1.83)d,觀察組癥狀改善時間較對照組低,p<0.05。
3 討論
新生兒黃疸是常見的新生兒疾病,發病原因相對復雜,新生兒出生之后2~3d會出現生理性黃疸,在5~6d會達到高峰,在2周左右消失,而病理性黃疸則發生與ABO溶血癥患兒。在新生兒黃疸期間護理人員要加強干預,對患兒黃疸水平進行監測,降低病理性黃疸的出現,促使新生兒健康生長。
早期護理干預主要是新生兒出生后對其實施的黃疸指數監測干預,加強病情觀察可及時監測患兒出現的相關癥狀并給予有效處理;加強對新生兒的游泳護理與撫觸護理可增加能量消耗,促進胃腸道蠕動,加快腸道內膽紅素的排出速度,提升患兒的舒適度。對于照射藍光的患兒加強光照護理并對患兒進行安撫,加強巡視,可提高患兒對光療的適應性。研究中對新生兒黃疸患兒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后黃疸指數明顯降低,癥狀改善時間較快,這與曹陽[4]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對新生兒黃疸患兒實施早期護理干預效果較好,可加快癥狀消退,對黃疸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杰.早期護理干預對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多項指標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8,27(02):362-363.
[2] 黎月銀,梁玉云,區鳳玲.綜合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療效及黃疸指數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15):161-163.
[3] 唐春花.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的臨床影響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36):84-85.
[4] 曹陽.早期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治療效果的影響[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8,35(05):548-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