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

【摘 要】目的:探索社區護理干預提高糖尿病患者遵醫率和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選擇120例糖尿病患者為試驗對象,選擇單雙號隨機化分組,各60例,分別選擇社區護理、常規護理。結果:觀察組HbAIc(5.23±0.68)%、2hPG(7.13±0.58)mmol/L、FPG(5.11±0.33)mmol/L優于對照組(P<0.05),運動療法遵醫行為率(95.00%)、按時檢查遵醫行為率(96.67%)、飲食療法遵醫行為率(98.33%)、藥物治療遵醫行為率(96.67%)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糖尿病患者實施社區護理效果顯著。
【關鍵詞】社區護理;糖尿病;遵醫率;血糖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9-0266-01
糖尿病發病率隨著飲食結構改變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呈上升趨勢,屬于一種終身性疾病,通過藥物治療雖可控制血糖值,但患者出院后,無法得到持續性監護,全靠患者自身遵醫性。社區護理便可將護理服務延續至患者家庭、社區,從而提高患者運動、飲食、用藥等遵醫行為,促使血糖值控制 [1]。而本文進一步探索社區護理優勢以及在糖尿病患者中作用性,如下文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120例糖尿病患者為試驗對象,選擇單雙號隨機化分組,分為兩組,此次試驗均在2018年3月12日至2019年6月18日期間完成。觀察組平均年齡(62.48±2.63)歲,平均病程(7.48±2.35)年;性別:男性34例,女性26例。對照組平均年齡(62.51±2.78)歲,平均病程(7.55±2.12)年;性別:男性35例,女性25例。兩組資料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向患者介紹飲食療法、藥物治療的重要性,宣教知識包括:血糖控制不佳可引起的后果、定期復查重要性、發病情況等。
觀察組采用社區干預,主要措施:
(1)隨訪工作:①家庭隨訪:在患者回到社區后,需保持每個星期進行2~3次電話隨訪,每月進行1~2次上門隨訪,主要隨訪內容:患者當前飲食狀態、服藥情況、每日運動量、生活方式等,并盡可能獲取家屬支持,便于起到監護作用,對于年齡較大者,需動員家屬提醒患者運動、作息、飲食、用藥等內容;②電話隨訪:在每次電話隨訪過程中,需了解患者當前病情、血糖變化、心理狀態,及時疏解患者內心不安、焦慮感,且告知患者存在疑問后,需及時電話咨詢;③ 調查遵醫情況:通過調查,了解患者當前遵醫情況,并做好記錄,針對患者不懂之處,加以培訓。
(2)具體護理內容:①用藥干預:對于糖尿病最常用的控制手段為藥物治療,由于糖尿病屬于一個長期慢性疾病,因此需重點關注患者每日服用情況,通過電話隨訪或上門隨訪督促患者服藥情況,定期測量患者血糖,并根據血糖值調節胰島素用量,對于接受胰島素注射患者,需注意提防低血糖;②飲食干預:飲食能夠在根本上控制、降低血糖,對此需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科學的飲食習慣,盡可能控制每餐進食量,切忌不可食用含糖量多的水果和食物,多食用蛋白質含量高、維生素豐富、纖維素豐富食物,最好吃到七八分飽,計算每日限制總熱量;③運動干預:社區護理人員需重點向患者介紹運動干預的重要性,根據患者身體狀況、文化程度、年齡、性別合理制定運動方案。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HbAIc、2hPG、FPG、運動療法遵醫行為率、按時檢查遵醫行為率、飲食療法遵醫行為率、藥物治療遵醫行為率。
1.4 統計學處理
實施SPSS22.0軟件統計學處理,當P<0.05時代表統計存在差異。
2 結果
觀察組HbAIc、2hPG、FPG優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3 討論
糖尿病屬于長期慢性疾病,早期的常規護理能夠在患者住院期間提供專業化護理,但無法延續至家庭,導致患者因依從性差、專業知識不強,導致遵醫行為差,容易出現漏服、錯服現象 [2]。社區護理干預是近年來推廣的一項護理模式,能體現護理服務的專業化和人性化,確?;颊叩玫接行А⒎奖?、安全的護理服務,增強患者自我保健意識,提高其對疾病認知度,促使患者機體處于最佳化狀態 [3]。分析本次結果,觀察組血糖水平穩定情況優于對照組,遵醫行為高于對照組,由此說明,社區護理能夠促使患者得到家庭化監督機制有效支持,利于血糖值控制,提高當前遵醫行為,利于護理、治療工作順利實施。
總而言之,社區護理能夠利于血糖控制和患者遵醫行為提高,用于糖尿病患者中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鄭亞平.2010-2015年我國糖尿病社區護理研究現狀與熱點領域的文獻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7,20(21):2629-2634.
[2] 王巧飛,蔣丹瓊,張靜等.基于護理門診的社區糖尿病管理模式探索與實踐[J].護士進修雜志,2018,33(16):1513-1515.
[3] 朱敏,李薇,朱浩等.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謝情況及社區護理對其療效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16):1503-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