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路瑤

【摘 要】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關節鏡下重建前交叉韌帶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試驗納入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關節鏡下重建前交叉韌帶手術的54例患者,隨機盲選27例作對照組,并行常規護理,另27例作為觀察組,并加以健康教育,記錄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和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臨床護理效果。結果: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更低,并發癥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健康教育在關節鏡下重建前交叉韌帶護理效果確切,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少并發癥發生率,值得推廣。
【關鍵詞】健康教育;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2.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9-0277-01
因交通意外和工業化的發展,前交叉韌帶損傷發生率不斷上升。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是當前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可有效穩定機體膝關節,否則很容易導致關節反復受傷,嚴重可引起股部肌肉萎縮或者創傷性關節炎[1]。因此,臨床加強對此類患者的護理干預十分重要。有資料顯示[2]:健康教育可促進機體關節功能恢復,避免術后并發癥。故本次實驗嘗試對我院2019年1月—2020年3月間收集的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患者給予健康教育,取得顯著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確定試驗時間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集試驗病例是此時間段在我院行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的患者,共計54例。盲選27例為對照組,包括男性17例,女性10例,年齡19—44歲,平均(35.45±2.13)歲;受傷原因:運動損傷9例、交通意外12例、摔傷6例。剩余27例為觀察組,包括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齡20—43歲,平均(35.43±2.11)歲;受傷原因:運動損傷10例、交通意外13例、摔傷4例。比較兩組患者資料,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組患者及其家屬明確同意此項試驗。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講解手術注意事項,準備好手術所需物品;術后密切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指導患者康復訓練;講解下肢支具安裝和使用技巧。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以健康教育:熱情接待入院者,介紹醫院環境,減輕患者心理壓力;詳細了解患者基本資料,確定護理重點,制定合適的護理計劃;講解手術過程、目的和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微創手術的優勢,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做好健康教育宣傳,開展健康教育講座,詳細介紹與該疾病相關的護理知識,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介紹成功案例,組織病友交流會,鼓勵治療效果佳的患者現身說法,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面對手術,促進康復;術中為患者做好保暖;術后指導患者取合適體位,膝后墊一軟枕,屈膝15—20度,確保機體前交叉韌帶松弛,加快傷口愈合;講解術后肢體功能鍛煉的目的和方法,鼓勵患者在術后第3天便開始練習股四頭肌收縮訓練,根據患者病情給予髕骨被動活動,一天2次,注意循序漸進,不可過急;協助患者練習直腿抬高運動,叮囑患者不可外展健側臥位直腿抬高,避免導致機體外側肌和股內肌失衡;叮囑患者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素食物為主,減少油膩、生冷、刺激性食物,避免腹脹和便秘,同時鼓勵患者多進食黃豆制品和骨頭湯等,避免骨質疏松;加強出院患者的健康指導,叮囑其堅持康復鍛煉,但要注意勞逸結合,不可過度負重;告知患者出院后采用活動型關節支具保護膝關節的重要性,叮囑其連續佩戴3個月,6個月內不可進行體育運動,待術后1年方可緩慢恢復運動;叮囑患者按時回院復診。
1.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和并發癥發生情況,主要指標包括切口感染、膝關節積血,對比分析臨床護理效果。
1.4統計學處理
整理試驗數據,錄入SPSS19.0統計學軟件,(x±s)代表計量資料,t檢驗;(%)代表計數資料,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較對照組更短,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膝關節前交叉韌帶在機體膝關節中占據重要地位,屬于靜力穩定結構,一旦受傷斷裂,可導致膝關節出現程度不一的不穩定現象,影響膝關節正常功能,如若不及時加以治療,隨著病情惡化可引起膝關節前交叉韌帶缺失膝關節,進一步損害機體膝關節,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對此,臨床往往在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后4—6周內給予重建手術,同時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促進患者關節功能恢復,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3]。
本試驗中觀察組通過事先了解每位患者的基本資料,確定健康教育的重點,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大力宣講健康知識,組織病友會分享經驗,減輕甚至消除患者思想顧慮,減輕心理壓力;通過飲食護理、體位護理,避免患者出現便秘或者壓瘡現象;通過肢體功能鍛煉可確保患者得到相應的健康指導,充分調動其患者及其家屬的治療積極性,形成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治療效果,促進肢體康復。結果為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和并發癥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對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效果確切,可在一定程度上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幾率,促進康復。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在關節鏡下重建前交叉韌帶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確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亞萍,徐應玲,申培培,等.預康復護理在日間膝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中的應用及效果[J].當代護士(下旬刊),2020,27(04):100-102.
[2] 彭海艷,李超,陳明,等.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前護理及康復效果[J].實用臨床醫學,2019,20(11):69-71.
[3] 劉亞瓊.膝關節鏡下前叉韌帶重建術的整體護理措施及護理質量評價[J].雙足與保健,2019,28(18):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