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桂君
摘?要:在現代化城市建設過程中,公園為人們提供了休閑娛樂場所,兼具觀賞、科普、防災等功能的綠地。相關規劃法案不斷健全與規劃理念逐漸成熟,使得我國現代城市公園的建設從以追求數量轉變為注重質的提高發展,一大批精品公園涌現。隨著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們對于城市公園的要求不僅僅局限于休閑游憩,而更注重意境與情感的需求,這就給城市公園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關鍵詞: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策略
公園是供人們休息和開展娛樂活動的主要場所,景觀是公園的主要構成元素,充滿藝術氣息的綠化景觀不僅可以增加公園整體設計的藝術效果,還能提升綠化景觀的藝術價值。綠化景觀可以幫助人們放松心情,在一個相對愉快的環境中休憩活動。公園是面向公眾開放的場所,作為重要元素的綠化景觀,其設計內容和設計方法對公園使用性能的主導作用非常強。
1?城市公園概念的提出
現代意義上的城市公園起源于美國,由美國景觀設計學的奠基人弗雷德里克·勞·奧姆斯特德(FrederickLawOlmsted)(1822~1903)提出在城市興建公園的偉大構想,早在10多年前,他就與沃克(CalvertVaux)(1824~1895)共同設計了紐約中央公園(1858~1876)。這一事件不僅開現代景觀設計學之先河,更為重要的是,她標志著城市公眾生活景觀的到來。公園,已不再是少數人所賞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眾身心愉悅的空間。
2?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基本設計原則
2.1?景觀資源配置多樣性
在公園規劃與設計中,具有藝術觀賞價值的景觀一定是由多種植物配合完成的,一個植物在綠化設計中必須與其它植物產生共生效益,或變成叢植、花壇,或發展成植植物綠籬。在公園景觀設計中,無論是哪一種設計形式,景觀資源的多樣性是不能隨意改變的理念。景觀設計規劃應該是豐富多彩,各具特色,這應該是園林工作者始終不變的主題。
2.2?充分體現人文關懷
公園中的綠化景觀所占的區域空間最大,在景觀設計時,應利用好綠化景觀與公園地勢形態、人文歷史、自然環境的優勢,充分表現出“人本文化”的設計特色。在特定空間內,植物、公園公共建筑、固定植物都需要融入綠化景觀設計中,促進綠化景觀的人性化、立體化、健康化發展。
3?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策略
3.1?山體景觀設計
我國很多山川都具有豐富的歷史意義,包含了道家、佛家思想,是中國文化的重要體現之一。在進行現代城市公園原生態環境景觀設計時,需要繼續保留中國文化中對山體環境的偏愛,繼續遵循山林野趣、生態自然的環境特征,讓人們能夠深入到山林之中。景觀設計中的植物布置,需要充分發揮山體的自然特征,讓植物群落錯落有序兼具藝術美感的排列,綜合考慮當地氣候環境,避免移栽不適合種植的植物。通過合理的景觀設計,我們可以讓山體環境更加豐富,更富有層次,一年四季展現不同的風貌,在對步行道路、棧道及景觀設施的安排上,要最大程度地運用當地的材料,減少改造成本,盡量減小對山體本身的影響,合理設計游覽線路,對山體環境周邊進行景觀的延伸,在改造的同時,對之前遭到破壞的環境資源進行修復和養護,提高城市公園中山體生態景觀的健康度。
3.2?生態水系統設計
一般情況下,在公園河道內部通過小型的浮島、置石、跌水壩等形式,改變過于筆直、死板的水流方向,激活河道中的水流形式,使水體自身更具有靈動性,為水中的生物提供了更豐富的棲息地,水流產生的氧氣也更有利于水中生物的生存。河道內的生態透水壩采用大石塊及卵石等在被污染的河道中進行人工壘建,并且配置挺水植物、凈水植物等凈化水體。通過物理滲透過濾和人工濕地生態系統,使被污染的水體得到一定程度的凈化。生態透水壩通過控制水的滲流速度,在上游進行蓄水,使之水位上升到一定程度,上游水由于水力停留時間增長,水中污染物在物理沉降、自然降水生生物吸收的作用下,得以降低,由此凈化水質。
3.3?本土植物應用
生態性植物設計是通過人工和自然相結合的方法,來發揮植物生態功能的最大效益,也是展示地域文化的重要手段保護和移栽基地原有植物設計,根據不同場地的需求進行植物設計,以達到適地適樹的生態原則。還要考慮植物的季節變換產生的效果,常因此在本土植物的選擇上使四季常綠植物與秋色落葉植物搭配,盡量使公園四季有景。因此喬木多選用柳樹、銀杏、云杉、黑松等常綠植物,灌木選用大葉黃楊、小葉女貞、冬青、石楠等植物;色葉樹種選擇銀杏、法桐、欒樹、鵝掌楸、黃櫨、烏桕、雞爪槭、紅楓等,并且增加花、喬灌草的組合,來豐富景觀觀賞層次,如連翹、榆葉梅、牡丹、鳶尾等,展現整體空間的色彩變化,營造出四季不同的植物季相變化;地被植物種植麥冬、狗牙根、車軸草等。濕地水生植物種植蘆葦、菖蒲、香蒲等挺水植物,以及睡蓮、浮萍、荷花等浮水植物和金魚藻、苦草等沉水植物搭配種植,同時在水岸搭配垂柳、烏桕、水杉、鳶尾等喬灌植物,營造豐富的水生生物棲息地,增加生物多樣化。
3.4?夜景照明設計
夜間燈光設計以基礎照明和效果照明統一公園不同功能區塊景觀的獨特性,營造愜意的夜間燈光系統,體驗夜色中迷人的都市休閑空間。以入口、水秀、商街、秘密花園為一級照明,突出主題特色,花之天幕、橋、塔等構筑采用渲染照明,形成夜間亮點。沙灘區、養心園等為二級照明,服務于夜間觀賞需求。濕地、森林及夜間活動少區域為三級照明,提供安全照明要求,減低環境亮度。
3.5?功能分區設計
設計師要綜合考慮當地氣候特點、地理區位和風俗文化等方面,明確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尋求契合點,通過建筑物、植物以及不同景觀元素將公園合理劃分為不同功能區,例如適合老年人活動的區域應該配置老年健身器材、下棋的桌椅或者球場等,兒童活動區則應該布置五彩繽紛的符合兒童尺度的設施以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及競爭力,水景區域則應該設計供人駐足觀賞水景的景亭或是座椅等。
3.6?景觀細節性設計
首先,很多景觀都是處于公共空間的,景觀能夠為公共空間增添藝術色彩,創設藝術性的環境。在景觀設計過程中,可以添加一些餐飲、健身器材的設計,讓人們既能欣賞景觀,又能做一些其他放松身心的事情。公園景觀當中往往會設計一些交通道路,讓人們能夠漫步其中,享受慢時光的嫻靜,在設計交通道路時不光可以設計平坦的小路,還可設計一些石子路按摩腳底,也能起到防滑的作用。其次,對城市公園的環境設施設計進行環境美學的審視,讓公園里的基礎設施能夠體現出公園的文化和精神,能讓人從點、線、面、體、色彩和質感等一些細節之處體會到美的存在。城市景觀當中,會有一些景觀標識牌或提示語的設計,這些細節化的設計屬于景觀設計當中“錦上添花”的部分,可以利用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設計,讓人們感受美的同時也會獲得小小樂趣。
3.7?智慧元素
公園實現自動灌溉主要依托于儲水系統和雨水收集裝置及自動灌溉系統。這些系統的有效運轉,離不開公園智能中控系統的有效工作。雨水收集裝置可以通過透水路面、滲透綠地和滲透管路收集雨水,并儲存于雨水蓄水池備用;儲水系統可收集公園內的大量雨水并儲存于地下儲水式裝置中,從而以備循環利用;自動灌溉系統可通過雨水回收裝置+水位監測+灌溉系統可以實現雨水收集并自動灌溉。
4 結語
在豐富多變的時代,主題景觀的表現已成為一種新的設計符號,主題類的公園發展已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必須突破傳統的舊觀念,在設計公園景觀的主題時,倡導借鑒自然、錯落有致、小中見大、合理配置、氛圍營造等表現手法,不斷吸收新技術,使得景觀的美感展現更為充分合理,成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心靈家園。
參考文獻:
[1]蕭海春.什么是中國畫的山水精神[N].解放日報,2017-07-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