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政婷


摘 要:體操服不僅具備競賽服的功能,還代表了各個國家文化并傳達個人情感。如果說女子競技體操的難度動作是可供人欣賞的人體藝術,那么穿在選手身上的體操服更能激發出觀眾情感,傳達國情,襯托這項藝術的價值。觀賞性運動與流行文化相互呼應,觀賞性與功能性逐漸并重是現階段體操服的發展趨勢,體操服的設計已由從前的單一色調走向色彩艷麗、水鉆繽紛的世代。在體操服的外觀設計與國家含義方面,體操服的外觀設計規定必須要有國家標記,體操服的設計不再單調,有了更加鮮明的人文與藝術內涵。競技體操演變過程與體操服間存在關系,隨著競技水平的提升,體操服的形態也跟著改變,儼然成為各國的科技戰場。除了訓練上的科學化,競技體操服裝材質也隨之進步,發展出更加輕薄貼身的材質,而就競技服本質而言,越是輕透越具有優勢。
關鍵詞:視覺影響;藝術性;演變;競技體操;服裝設計
注:本文系山東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從東西方服裝文化審美差異探討女子體操服裝的演變”(J18RB277)研究成果。
競技體操是一項歷史悠久的體育項目,無論過去或是現今,都是人們相當重視的一項競技運動。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決定和影響著服飾文化的內涵審美。中國服裝一般在造型方面通過點、線、面等符號,向人們傳達形式美和精神美的內涵。西方服飾追求自然法則的同時崇尚人體美,用盡一切手段來充分顯示人體美,彌補人體的缺陷,用顯露、開放的服裝造型來表現“維納斯”的美,傳承其源遠流長的人體文化。每一個國家的體操服顏色都包含著不同的語言,不同的色彩搭配更是豐富了人們的情感,代表著人們不同的感情情緒。
一、東方女子體操奧運代表隊——中國隊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中國代表隊選手莫慧蘭身穿的黃白紅為主要配色的體操服,在日后的20年間成為中國女子體操服的經典配色。而黃紅色的配色正是中國的五星旗主要配色,根據我國政府現今對國旗的解釋,紅色的旗面象征著革命,而黃色的五角星則能在紅地上“顯出光明”,且黃色亦較白色美麗。體操服的設計上明顯地呈現出國家含義。
1996年至2004年間中國女子體操服的圖樣設計上并沒有大的變化,主要都以大面積的拼接配色來呈現,2008年后開始出現點、線、面等符號,向人們傳達形式美和精神美的內涵。
2012年中國女子體操隊服,由中國運動品牌李寧公司一對一量身打造,暗喻一飛沖天的美好寓意,其以紅為主色調,并勾勒出黃色的線條,再經由水晶點綴。
2016年中國隊在女子團體預賽中,雖仍承襲于以紅色為主體的體操服,但決賽時卻身著紫色,這是過去未曾使用的顏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紫色是尊貴的顏色,如古代有“紫氣東來”的說法,顯示出中國隊對本次奧運會女子團體決賽的期待(圖1)。
二、西方女子體操奧運代表隊——美國隊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美國女子體操隊穿起印有國旗圖案的體操服,2004年以前美國女子體操隊并不是奪牌的熱門隊伍,這時期的體操服設計方面運用了大量的白色,2004年雅典奧運更以一身全白體操服出賽。西方文化中白色的象征意義,主要著眼于其本身色彩,西方人認為白色高雅純潔,象征著純真無邪。
2008年北京奧運會,美國隊體操服以紅色為底色,明顯地向中國致敬,此時的體操服面料使用亮面的材質,并開始鑲入水晶元素。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奪取一金三銀一銅的美國代表柳金,當時她穿著的緊身體操衣,鑲有184粒水晶;至2012年倫敦奧運,同為美國體操代表的道格拉斯,戰衣上已有1188粒水晶;而2016里約奧運中,美國體操隊女選手的團隊戰衣,更有近5000粒施華洛世奇水晶,體操服上所有的圖形皆由水晶拼成(圖2)。
三、體操服的外觀設計與國家含義
在國際運動賽事中,各個國家的競賽服裝中最顯著的不同,就是民族意識不同,其中原因有兩種。一是服飾的實用性,能夠方便地區分各個國家的參賽運動員。二是服飾的象征性,運動員一旦穿上競賽服裝,個人的角色就會發生變化,他們用高尚的體育精神和卓越的比賽成績體現自身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圖3、4)。
體操運動服上的多種民族文化符號非常典型,按照出現時間的先后順序:首先為印刷在體操運動服上的國徽、國旗或國家名稱的縮寫。一開始這些國家標志尺寸比較大,在樸素無華的體操服中尤其顯眼,現在這類標志在體操服上變得越來越小。其次使用帶有國旗色彩或圖案的面料制作體操服裝。國旗本身就是一種非常醒目的民族符號,它是各個民族文化的精華所在,運用在體育項目尤其是集體體育項目中,視覺效果整體而強烈。
東西方不同的文化符號,合理地出現在體操服的設計上,如中國的紅色和美國的星條旗……這些具有非常強烈文化特性的符號,至今仍然是使用最廣泛的體操服裝的設計元素。
人文、藝術具有很明顯的地域性,服裝也不例外,盡管在現代服當中,中西服裝并沒有鮮明的差異,但中西服裝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各自的風格和特色,中西服裝存在顯性因素相似背景下的隱性審美文化和外在形式不同。中國體操服是將傳統元素融入設計,美國則是將時尚元素巧妙地加入設計中。
四、競技體操演變過程與體操服間的關系
體操動作技術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主要是一些基本動作,因此在20世紀40年代前后,女子競技體操服并不那么貼身,腿部下開衩較低,不能修飾腿部線條,松垮地遮蓋臀部,更不便于展示高難度技巧。20世紀90年代面料技術日益進步,更有彈性、更耐用的面料材質是近幾十年來體操服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成果,這一時期的體操服明顯變得更加緊身。閃亮材質也能突出運動員漂亮的身體線條以及強壯的身體結構(圖5)。
在2000年以后,由于水晶輕量化的技術已逐漸成熟,水晶元素大規模運用到體操服裝的設計當中,可以看到,自2000年以后的奧運體操賽場都少不了水晶元素。
自此,體操賽場的閃亮指數逐年提升,2016年美國女子體操隊體操服上更是加入了高達5000顆水晶。美國女子體操隊認為體操服上的水晶不僅有裝飾作用,更能讓評委留下更深的印象。
即使在東西方不同文化的發展差異下,不可否認,商業化的模式下對體操服的影響更為巨大,國際體育賽事極具商業潛力,各個運動品牌更是將商業戰場延伸到了奧運會場上,運動服裝上除了原來就有的國家標志,又增加了引人注目的廣告標志。用運動員的名字命名的服裝品牌非常常見,例如美國的Michael Jeffrey Jordan與中國的李寧,明星選手的商業宣傳價值被充分地挖掘,商業化的運轉通過對健美的體態與英雄主義的情結極力渲染,讓比賽選手穿著的服裝贏得不同于以往的關注。
體操服不僅具備競賽服的功能,還代表了各個國家文化并傳達個人情感。如果說女子競技體操的難度動作是可供人欣賞的人體藝術,那么穿在選手身上的體操服更能激發出觀眾情感,傳達國情,襯托這項藝術的價值。
作者單位:
山東服裝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