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依萱 王培
“停課不停學”使互聯網成了疫情期間師生交流的主要平臺。線上教學豐富的資源,便捷的師生交流,特色的個性展現……讓傳統課堂中的很多不可能變為可能。美術教師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嘗試運用“互聯網+”,從不同視角和維度推動美術教學縱深發展。互聯網背景下師生雙向交互線上教學模式觸及學生的視覺、聽覺,讓學生體驗完整的藝術創作過程,可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情緒和思維,滿足居家學生對美術學習的需要,將疫情帶來的諸多不確定因素轉化成推動學生美術實踐技能提升和美術核心素養發展的契機。《對稱的美——剪“喜”字》一課就充分體現了師生雙向交互線上美術教學模式的優勢。
線上交互平臺的搭建及設計。課前,教師要針對學生的認知水平、技能技巧、個性特點進行網絡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在了解的基礎上,及時調整教學設計,將生活中的“對稱的美”和“剪喜字”等新舊知識進行銜接;設置課堂問題以引導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下列圖形中,你覺得哪個最美”“你想象一下圖片的另一半是什么樣子”“你對剪紙藝術了解多少”等;預設學習過程中的重難點,提前設置解決方案,并準備不同難易度的示范性視頻;在學案中明確教學目標與教學思路,讓學生事先預習、準備好學具。
線上交互資源讓生活走進課堂。教師借助網絡將美術教學與學生生活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從美學和技能技巧的角度觀察、感知、體驗生活,搜集并積累生活中有關對稱的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等素材,建立豐富的數字資源庫,如生活中張貼“囍”字的場景、老藝人的剪字場景等,讓生活走進課堂。教師以這些資源為基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發現對稱的基本規律、感受對稱的形式美感、感知美術學科的魅力,豐富學生的藝術情感。
線上交互學習落實美術創新實踐。在感受和體驗剪紙的活動中,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教師只是參與者、協商者和組織者,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培養能力。教師從多元智力理論出發,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空間進行觀察和學習,讓學生了解對稱剪紙的特性,通過實踐和體驗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折、畫、剪等方面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如在學生掌握了“喜”字的剪字方法后,教師通過“百福圖”創意比賽引導學生自行設計圖案。同時,線上交流的便捷性和生動性,能使抽象的對稱概念具體化、規律形象化、知識趣味化。教師呈現豐富有趣的補充資料、發布線上探究小任務,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實踐熱情,進一步打開學生認知、創新和實踐的通道,讓學生的學習時間、思維空間、創意空間更寬泛,最終實現“以生為主,以師為輔”的課堂模式。
線上交互讓評價方式和角度更多元。在網絡教學活動中,建立有效的互動交流評價平臺是必不可少的。線上的交流注重交互對象的平等性,師生地位平等,可暢所欲言。交互評價時空的自由開放、內容的豐富多元、工具的便捷暢通,給師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機會,滿足師生、生生之間開展合作和延續學習的多元需求。師生線上評價交流活動建立在審美和發展的原則上,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課堂中生成的剪紙作品和互評資料被收錄在線上資源包里,記錄下每一位學生的成長路徑,成為他們獨一無二的人生印記。線上學習資源日趨完善,也能夠為新的教學活動提供借鑒。
互聯網背景下師生雙向交互線上美術教學模式,為教與學提供了無限可能,有利于素質教育的發展和實用型、創造型人才的培養。教學方式由此經歷了由靜態到動態、由平面到立體、由他教到自學、由獨立到合作的多重轉變。這為教師施教提供便利,為學生成長提供個性化支持,為美術課堂帶來更多亮點,為未來高層次的線上美術教學提供了方向。
(作者單位:保定市廣播電視大學)
責任編輯:孫雨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