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子宸
摘 要:芭蕾是優雅而美麗的代名詞,在芭蕾舞的漫長發展中,由足尖芭蕾的單一表演漸漸發展為多重樣式的芭蕾,其中浪漫主義時期的芭蕾舞劇《仙女》應運而生。芭蕾舞劇《仙女》開創了“白裙時代”,是浪漫主義芭蕾時期的代表作,《仙女》是足尖舞的里程碑之作,舞劇虛實結合,現實與幻想穿插,體現了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對美好未來的期待與向往,充分體現了浪漫主義色彩,無論從劇情、服裝、動作、舞美還是道具方面都得到了改變。
關鍵詞:《仙女》;設計;價值意義
中圖分類號:J8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02-00-02
一、《仙女》的背景與內容
舞劇《仙女》產生于法國國家動蕩時期,現實中的戰亂和苦難不但未泯滅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反而促使浪漫主義流派的藝術家創作出大量的不朽之作,其主要特征是通過表現神秘莫測的超自然境界傳達人們在失去空間中難以如愿的理想。劇中對虛幻世界的無限遐想及對現實殘酷的世界的逃避,是浪漫主義思潮的特點,也是19世紀人們所追求的,劇中仙女的出現讓蘇格蘭男青年活在了夢境與現實之間,造就了心中幻想的浪漫世界,從這兩者的沖突中強烈表現了不可抗拒的誘惑,揭露了人光明與黑暗的兩面性。浪漫主義芭蕾舞劇《仙女》是在大的時代下產生的,當時演員塔里奧尼的父親是著名的芭蕾舞蹈家、教育家,他有意將女兒培養成為優秀的芭蕾舞者,而當時的芭蕾舞劇以炫技和立足尖居多,并沒有故事情節的演出方式,塔里奧尼的父親給女兒編排了一部舞劇,在當時來看,塔里奧尼的身形條件是不符合當時女演員的標準的,當時衡量芭蕾舞女演員的標準是“三長一短小腦袋”,而這些標準塔里奧尼并不具備,身形條件并不完美,而她的父親就在衣服上做了設計和修飾,把衣服原來的小裙子改成過膝長裙,并且在肩膀處也加了修飾,這樣就把原來的缺陷給遮住了,長裙不僅遮住了腿部的不完美,而且還拉長了身材比例,肩膀袖口的設計也讓人耳目一新,打破了之前的芭蕾女演員穿小裙擺的束縛,從另一個角度最大限度地將芭蕾的美感展現給觀眾,更是留下了“白色紗裙”的經典創作。[1]
舞劇《仙女》除了經典的“白色紗裙”之外,它的故事內容也感人至深。故事描述的是在蘇格蘭民間生活中,有一位男青年要與自己的未婚妻結婚了,這時出現了一位美麗的仙女,使原來結婚的男青年移情別戀到仙女身上,禁不住仙女的美麗誘惑,放棄了原本的未婚妻,林間的巫師施法,男青年聽信了巫師的話,認為用條紗巾捆著仙女腰間就可以永遠和她在一起,誰料最后正是這條巫師的紗巾斷送了仙女的性命,仙女的翅膀掉了,仙女死了,男青年這時后悔莫及、傷痛欲絕,男青年的未婚妻這時已經在和別人結婚,男青年失去了未婚妻又失去了仙女,遠處空蕩蕩,只留男青年獨自一個人悲傷……警醒世人抵制誘惑,珍惜愛眼前人,忠于愛情,在男青年的夢境中,仙女從天而降,這一創意和技術的運用,不僅不顯得突兀,反而更加真實,用繩索吊威亞的仙女一飄而過,并身著白色紗裙,這滿足了農村男青年的幻想,而舞劇中在描寫仙女死去的場景時,有許多穿著一樣衣服的仙女出來共舞也是舞句中精彩的舞段。編劇將完整的故事發展放在了整合舞劇中,是觀眾的視覺和感覺都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也讓觀眾感受到故事的寓意。[2]
二、新穎獨特的設計
舞劇《仙女》給人一種視覺上的享受,整部舞劇男女主要演員的獨舞、雙人舞還是群舞部分,整體隊形變化、舞臺調度都給人一種清新脫俗的感覺,服裝的設計也很新穎,白色長裙,衣服后面插了一對小翅膀,充分展現了女主人公仙女的形象氣質,巫師的形象也很鮮明,動作以及道具使人物形象很有特點,整部舞劇給觀眾的感覺意猶未盡,故事情節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畫栩栩如生。從開端到高潮再到結尾,雖說是一部芭蕾舞劇,主要以肢體語言來講故事,以啞劇的方式表達故事,但是足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想象。
(一)動作設計
《仙女》中“現實與非現實,人間與非人間”兩方面同時并存在舞劇中,這就要求要具有更加富有詩意的遇到語言,更多的是以向上的、空靈的舞步來塑造仙女的人物形象,編導尋求一個新的處理方式,腳尖動作和服飾的改革,事實證明是成功的,塔里奧妮穿著足尖鞋做出各種優美的舞姿,惟妙惟肖地刻畫除出了仙女典雅、輕盈和游移不定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而立足尖起舞也成了女舞蹈家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語舞劇中所穿的白色紗裙體現了一種圣潔、美麗的形象,它把舞劇演員的身材比例修飾的非常好,服裝的改革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程,白色紗裙便成了浪漫主義芭蕾時期的電影服裝,塔里奧妮父女創作的足尖動作在之后的舞蹈作品中也用來表達“輕盈飄逸”的藝術境界。舞劇中芭蕾的動作,在男女主人公各自一段獨舞,跳、轉,在女主人動作中,體現出輕盈、飄逸,起跳和落地時輕而穩,完美地呈現了仙女的形象。不僅有足夠的力量控制,身體柔韌和爆發力,而且可以看出身體的綜合能力都很強,芭蕾舞姿優雅、美麗。男主人公的表演能力自己舞蹈動作也特別輕和穩,體現男主人公在力量方面的特點,男女雙人在一起時有一個片段,仙女被男青年帶上紗布時,仙女越來越虛弱,氣息漸弱、奄奄一息,上半身的動作以及頭部肢體依舊沒有大動作,完美地表達了將要沒有生命的狀態,男主人公一直抱著,內心的痛苦完全表達出來,悔恨自己斷送了仙女的生命。[3]
(二)服飾設計
仙女的服飾是有塔里奧妮的父親為她兩身設計的,對以往芭蕾服裝進行的改良,這件服飾巧妙地顯示了塔里奧妮的優點并且掩蓋了她的缺點。舞劇《仙女》開創了白裙時代及立足尖。舞劇《仙女》在最后的結尾片段的舞美最為精彩,仙女死后,一群仙女圍著女主人公仙女,用威亞吊起來在舞臺的最高空,給觀眾極大的視覺享受。
三、《仙女》的價值意義
在浪漫主義芭蕾時期的發展中,舞劇《仙女》的問世無疑是驚世之作,無論在當時還是后來的演出中都經久不衰,甚至現在仍然有著名的芭蕾舞編導和演員在不斷地研究它,為后來的芭蕾增添色彩。芭蕾舞劇《仙女》創造“白色紗裙”的舞風,更開創了“白色芭蕾”時代的先河,是浪漫主義芭蕾發展的頂峰,也為后世的芭蕾舞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仙女》是浪漫主義時期的產物,后來所出現的芭蕾作品大多都使用了其中的足尖鞋,足尖鞋也不斷地進行改良,成為現在比較成熟,包括后來出現了與其名字很像的《仙女們》也沿襲了《仙女》中白色紗裙和足尖鞋,《仙女》時期出現的芭蕾作品大多在現實與非現實之間。浪漫芭蕾是芭蕾史上發展的巔峰時期,具有鮮明的特色,它不僅把之前席間芭蕾的特點相融合,還創作出了當時芭蕾舞獨特記憶,浪漫芭蕾代表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不向惡勢力低頭的倔強品格,所以當時的世人極其喜愛浪漫芭蕾的創作,它代表了世人的各種心聲,人們寄托在舞句的希望也被世人所敬仰,而浪漫時期的芭蕾舞劇中《仙女》為最主要的代表作,《仙女》不僅代表了浪漫主義芭蕾舞劇的最高水平,也開創了浪漫主義芭蕾的先河,率先把女演員的衣著進行整改,開創了“白色芭蕾”的時代,而“白色芭蕾”的輕盈、飄逸的舞風也被眾多演員和導演借用,為后世創作了不少的優秀作品。浪漫主義芭蕾的產生與發展,在芭蕾史上的舞蹈創作給予了很多借鑒,不僅使女演員的優美舞姿得到很大的提升,更是將男演員的舞臺表演發揮到了極致。舞劇《仙女》首演于1832年法國巴黎歌劇院,它以打破團圓結尾的講述了一個關于愛情與自由、理想與現實之間不可調和的凄美故事。舞劇《仙女》在現實與非現實、人間與非人間穿插交替,輕盈飄逸和絢麗多姿的舞蹈,自然優雅的抒情風格,無一不洋溢著浪漫主義芭蕾的鮮明氣息。舞劇有明顯的劇情,主題延續愛情這一主線,保留了超現實主意的浪漫情結,背景簡單切割出壁爐與窗戶。是現實與美好的幻想,向往之間來回徘徊。[4]
四、結束語
浪漫主義芭蕾在整個芭蕾史上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浪漫時期芭蕾舞劇《仙女》在芭蕾史中熠熠生輝,它的創作與發展為芭蕾的發展做了重要貢獻。舞劇《仙女》是一部以悲劇告終的舞劇,舞劇充滿了神秘色彩,虛實相結合展現了人們在當時的環境下對美好生活以及未來的心靈寄托,同時在當時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的影響,帶給人們更多的思考和洗漱方面的成就。
參考文獻:
[1]趙珂欣.從舞劇《仙女》看浪漫主義芭蕾特征[J].中國民族博覽,2018(10):135-136.
[2]肖蘇華.中外舞劇作品分析與鑒賞[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3]歐建平.舞蹈鑒賞[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4]以賽亞·伯林.浪漫主義的根源[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