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玉潔
關鍵詞:正義;捍衛;格勞孔兄弟;蘇格拉底
在分析蘇格拉底的回應之前,我們需要對格勞孔的挑戰做一個簡單的澄清。第二卷剛開始格勞孔對三種善做了嚴格的區分,在他看來正義是為了結果的那種善,而蘇格拉底則說正義是屬于最好的那一種:既因為它本身,又因為它的后果。隨后格勞孔便要求蘇格拉底解釋正義本身的問題,這可以看做格勞孔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在隨后格勞孔對色拉敘馬霍斯論證的復述過程中,我們可以從其反駁蘇格拉底的觀點中再提煉出三個問題。“他們把守法踐約叫合法的、正義的。這就是正義的本質與起源”。實際上這是從生成的角度闡釋正義的起源,在他看來正義是習俗上的,不正義是自然上的善,這是他對蘇格拉底的第二個挑戰。格勞孔用古各斯戒指的故事告訴我們,從不正義那里能得到更多的利益,而之所以人們要追求正義,那是因為人受習俗的制約,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的是自然與習俗的對立,這是第三個挑戰。格勞孔進一步加強自己的論證,“不正義的最高境界就是嘴上仁義道德,肚子里男盜女娼,所以我們對一個完全不正義的人應該給他完全的不正義”,做這種加強是為了說明不正義的人比正義的人生活更加幸福,這是第四個挑戰。
蘇格拉底先是順著格勞孔兄弟的生成的邏輯來討論正義,開始了言辭意義上城邦的重新構建。“城邦的建立源于自然的需要,第一城邦的建立與之前格勞孔所說的保護弱者的契約有很大的不同,人們是出于互相需要而建立契約關系,而不是受怕強者的損害而建立城邦。在人性的自然作用下,戰爭不可避免,戰爭的出現使得護衛者被城邦所需要,為使護衛者將秉性剛烈和對智慧的愛好結合起來,勢必就要對護衛者進行教育。教育的作用在于凈化城邦,蘇格拉底在對以往詩歌中關于諸神、神靈、英雄以及冥界的錯誤說法進行了糾正后,蘇格拉底就詩歌的體裁和曲調做出了規定,他在這里對阿德曼托斯所提到的詩歌和神話做了相當徹底的批判,直接反駁了支持格勞孔兄弟觀點的論據。
哲學實現了對詩歌的戰勝。這對格勞孔兄弟的挑戰是一個直接的回應:你們接受的那些詩歌交給你們的東西都是假的、不好的。回到城邦的建立,在談完護衛者的教育后,他提到,自然上的強者就是哲學家。蘇格拉底在第三城邦中使統治者成為了一個自然強者,此時城邦的政治秩序和個人靈魂的秩序都是自然的,這種統治秩序是自然的,這就回應了格勞孔關于“正義是弱者對自然強者的約束”的論斷,正義是自然的。自然和習俗的對立被化解,不正義并非是自然的人性所致,這是蘇格拉底對格勞孔第二個和第三個關于自然和習俗對立的回應。
討論完正義本身,蘇格拉底在第八、九卷對正義作為結果的善做出了闡明,同時也完成了對格勞孔第一個挑戰的回應,證明正義其本身和結果都是善的,而正義生活比不正義生活要幸福,則是對格勞孔第四個問題的回答。第九卷的回應主要涉及正義的人在活著的時候更加幸福快樂,正義的人死后靈魂進入天堂生活千年,不正義的人進入地獄生活千年,相比于塵世的不到百年,這是十倍的幸與不幸。在這里蘇格拉底再一次回答了格勞孔兄弟的挑戰并且還對神的善做出了說明。
從對靈魂的討論開始,蘇格拉底從最初順著格勞孔兄弟生成邏輯的討論開始過渡到存在邏輯的討論,第七卷作為整個《理想國》的穹頂,其對存在哲學的闡述最終完成了蘇格拉底在一個更高層次上對格勞孔兄弟的反駁。
正義原則不僅是為了城邦和靈魂的各自完善,更是為了城邦和靈魂的相似,這才是一個人存在于這個世界上應有的狀態,這是蘇格拉斯對格勞孔兄弟對于正義本身的問題在存在高度上的回應。要理解蘇格拉底對生成到存在論證的跳躍,還可以從《理想國》中一直暗藏的一條線索——欲望的角度來看。在他看來,欲望始終是要受理性節制的,正義受的是理性的引導,而不是欲望。最后,蘇格拉底建立的城邦里人和人的關系是由節制美德和正義美德把城邦中三個階級串聯起來的和諧狀態。
人性的秘密太多太復雜,而人心在經濟和社會的巨大變遷中變得越來越浮躁和不安,《理想國》提醒我們——當我們心靈中超出理性需求之外的部分起到了壓倒性的作用,那么世界就隨之染滿欲望的色彩。正如烏云現身時太陽的光芒被掩蓋一般,瘋狂的欲望將喚醒人們心底的多種怪獸,當它們肆無忌憚地活動的時候,就是愛和智慧遠離的時候。當潘多拉的魔盒已然打開,人類的世界開始罪惡始生,貧窮不斷。慶幸自己始終保持著適可而止的欲望,保持著自己正義美德和節制美德的和諧,探索發展幫助身邊的一些困難群體,比如,在高中階段,我長期參與SOS兒童村社會實踐活動,并在兒童村13號家庭一直擔任志愿者。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擔任成外校刊《成外部落》主編,在職期間連續出版3期雜志,每期銷量超過千本,疫情期間,并將雜志盈利支援武漢2000元。這些都讓我領悟到,用理性的欲望,才能更好的控制生命的所有價值和認知。
綜上所述,蘇格拉底的對話者們強調的正義是一種欲望支配下的行為,而蘇格拉底強調的是正義是一種將欲望節制好的存在狀態,這兩者看似無關,但實際上在存在意義上活的正義的人,在行為上同樣也會是正義的,這便完成了蘇格拉底在存在這個更高意義上對格勞孔兄弟的反駁。
參考文獻
[1]柏拉圖著,郭斌和,張竹明譯.理想國[M]商務印書館,2015年版。
[2]吳天岳.重思理想國中的城邦—靈魂類比[M]哲學研究,2009(03)
[3]張新剛.靈魂不朽與柏拉圖的新神話—《理想國》卷十厄爾神話解讀[M]世界哲學,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