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妤
關鍵詞:肢體語言;面部表情;舞蹈表演
舞蹈本身就是肢體語言的一種,舞蹈主要利用肢體動作來表達人物情感和故事情節。舞蹈表演是一種比較獨特的表現形式,其具有夸張、感性等特點,好的舞蹈表演能夠為觀眾帶來巨大的視覺和情感沖擊,具有較強的表現力。為了增加舞蹈表演的效果,更進一步的體現人物的情感,除了豐富舞者的肢體語言之外,還可以增加舞者的面部表情。通過肢體可以展示作品的意境、動作的流暢美感,是舞蹈藝術性的一種體現。而通過面部表情,可以為舞蹈表演注入更多情感,使觀眾更容易和舞者產生共鳴,進而使舞蹈表演更加趨于完美。
所謂面部表情,就是人們在生活、交際的過程中,受到環境、心理兩個方面的影響,進而出現肌肉、光澤、視線等方面的變化或面部器官的細微動作,以此來展現自己的內心情感,向對方傳遞情感信息。人的面部表情往往十分豐富,能夠展示出人的憤怒、愉快、悲傷、苦惱、失望等多種情緒。在舞蹈表演的過程中,應用面部表情具有以下作用和特點:
在舞蹈表演的過程中,面部表情具有以下作用:首先,面部表情能夠幫助人物表達情感。在舞蹈表演的過程中,要確保表演的成功,使表演能夠成功吸引觀眾,就要在表演中注入豐富的情感。舞蹈表演并不是單純的肢體動作展示,而是根據作品內容、劇情、人物形象,通過肢體語言來進行人物的展示和情感的表達,舞蹈表演往往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內涵,是人們抒發情感的一種十分重要的形式。所以,與之相對的,情感表達也是舞蹈表演中必不可少的內容。舞蹈表演與競技體操、雜技等肢體運動有很大的區別,其核心重點并不是肢體的編排,而是將人物情感轉化為肢體語言,通過肢體語言詮釋作品的內容、思想和情感變化,在表演的過程中會為觀眾創建一個具有情感內涵的場景。要確保舞蹈表演的成功,要在初期創作階段就投入濃厚的情感,利用舞蹈的方式將情感夸張放大,再進行相應的藝術加工,詮釋人物的喜怒哀樂,并引起觀眾的共鳴。而面部表情是表達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其能夠直觀的展示人物的心理情緒。
其次,面部表情是舞蹈表演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通常,面部表情是詮釋一個人心理最直觀的方式。在舞蹈表演的過程中,舞者也可以通過面部表情的塑造來展示人物內心情感,不單純依賴肢體語言,而是達成兩者的和諧共存。所以,在表演過程中,舞者既不能缺少肢體語言,也不能缺少面部表情,其可以利用面部表情來進行情感的補充,進而更加全面的詮釋人物內心世界,也使觀眾更加簡單直觀的理解人物的情感變化。藝術表演本身就是一種情感表達的形式,人類具有較強的感性心理,面對豐富的情感變化能夠引發觀眾共鳴,進而使觀眾能夠將自己帶入劇情表演之中,使表演更加趨于完美。
其次,面部表情能夠熏陶表演氣氛。通常,舞蹈表演會有特定的場景和舞臺,不同的場景也能展現出不同的情緒。在舞蹈表演的過程中,會隨著情節的變化而出現情感的變化,現場的氛圍也會隨之轉變,為了達到想要的氣氛效果,舞蹈演員一定要增加自己的面部表情,通過面部表情來增加情感張力。在表演的過程中,舞臺背景、場景的變化具有機械性的特點,其主要用于側面襯托,單純依靠場景變化來烘托情節和氣氛,會顯得比較單調。所以,在肢體語言展示的同時,也要配合面部表情,在音樂、動作、背景的配合下,再借助面部表情的展示與表達,使情節氣氛更加自然。
在舞蹈表演的過程中,面部表情主要有三方面的特點:感性化。舞蹈表演不僅是一種肢體運動和藝術形式,也是審美的體現、情感的抒發,要保證舞蹈表演的成功,舞者就要通過情感的表述來征服觀眾。舞蹈的表演形式很豐富,即使肢體動作相似,不同的舞者也能展現出不同的效果,其不僅受到舞者水平、能力的影響,面部表情也是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面部表情的運用能夠豐富情感,通過多樣化的表情變化,引起觀眾的共鳴,誘發觀眾的感性審美,使觀眾更加熱愛和認可舞蹈表演;其次,類型化。通常,舞蹈表演中的面部表情可以分為兩大類,分別是體現舞蹈情感變化的表情和塑造舞者形象、烘托角色的表情。雖然舞蹈種類繁多,但表現形式大抵相同。例如《小紅軍》表演中,舞者會運用自己的表情變化展現小紅軍面對困苦時的情感變化,突出抒發小紅軍的情感,贊揚小紅軍的品質。而在《十面埋伏》中,舞者主要依靠面部表情的變化來塑造人物,利用憤怒、陰險等表情來體現人物的性格。可見,不同的表情能夠帶來不同類型的表演;最后,虛擬化。人是舞蹈表演的核心部分,也是重要的展示媒介,通過人的面部表情可以展示舞蹈的情感和作者的思想。從物質角度來看,舞蹈表演過程中展示的面部表情具有虛擬化的特征。表演者的表情是在虛擬的環境、背景下展示出來的,往往是短暫的,主要用于表達自身情感,而觀眾在短暫的表情變化中接受舞者傳遞的情感信息,進而更進一步理解作品的內涵。由于舞蹈屬于藝術形式的一種,所以它存在許多虛擬性的設定,要在特定條件下才能完成,這是每種藝術形式都要達成的要求,從而更好的展示藝術之美。
利用面部表情增加身體表現力。目前,在大部分舞蹈表演中,舞者都比較傾向于展示自己的形體之美,忽略了面部表情在表演中的重要作用。然而,缺少面部表情的舞蹈表演會缺少情感的表達,是不完美的表演。所以,在表演的過程中,舞者要重視面部表情的展現,通過面部表情表達情感,以此增加身體表現力。但是面部表情的使用并不是單純刻意的生活表現,而是情感的真實反映。舞者不僅要提升自己的肢體語言能力,還要利用面部表情夸張、類型化、虛擬化的表現方法和特征,展現人物的內心和情感,進而完善舞蹈表演的內容。
加強肢體與面部的協調配合。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不應該分開使用,而應該相互協調、相互促進。首先,舞者要做好面部表情的控制和協調,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人的表情變化與情感變化之間的聯系,并對著鏡子進行表情的練習,確保自己能夠靈活運用面部五官塑造出生動的人物形象。此外,還要強化表情的運用能力。在舞臺表演的過程中,舞者可以根據表情的轉換,并配合肢體動作來體現情緒、狀態的轉換,要確保每一個瞬間都有精確的表情動作,并通過表情進行情感的傳達。舞者也要協調肢體和面部表情的關系,首先要理解作品內涵,掌握人物特性、情感,然后進行相應的肢體和表情詮釋,通過不斷反復的練習來強化自己的基本功,進而增加自己接受作品和演繹作品的能力,從而能夠表演多種風格、多種類型的舞蹈作品。
結合舞蹈音樂風格體會表演意境。為了強化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的配合使用,舞者在練習基本功的同時,還可以針對面部表情的變化進行強化訓練。在排練的過程中,舞者首先要協調自己的動作和表情,確保二者展現出相同的情感。不僅要提升動作的流暢和熟練程度,還要結合自己的面部表情,實現二者的融合統一。此外,舞蹈表演離不開配樂的幫助,在背景音樂的輔助下,能夠增加舞蹈表演的韻味和意境,使舞蹈表演更具有藝術性。所以,舞者不僅要掌握肢體動作的要領和面部表情的變化,還要根據音樂的節拍、力度、風格來轉變自己的動作和情感,舞者應該對音樂有一定的了解和學習,通過自己的想象力,將音樂與舞蹈進行有效的融合,在腦海中生成具體的畫面和意境,并通過自己的舞蹈動作、面部表情展現給觀眾,使觀眾能夠獲得良好的視聽盛宴,進而促進舞蹈表演質量和水平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舞蹈表演的過程中,舞者不僅要通過肢體動作展現舞蹈的美感,還要通過面部表情彰顯人物的情感和作品的內涵,進而與觀眾達成情感共鳴,使觀眾能夠更加投入的觀看表演。為此,舞者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積極進行基本功的練習,實現肢體與表情的協調統一,并掌握相應的樂理知識,使舞蹈在音樂、動作、表情的配合下更加完美。
參考文獻
[1]程思.初探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與身體表現力的結合[J]戲劇之家,2017(08)
[2]柴麗霞.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的特征及作用探析[J]科技展望,2017(04)
[3]姚杰,李卓儒.淺談面部表情對舞蹈表演的重要性[J]山西青年,2017(21)
[4]劉同艷.試論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達[C]決策論壇——決策科學化與民主化學術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