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夏芳
關鍵詞:科技評價;四唯;五唯;科研績效;分類評價;同行評議
近年來,針對“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以下稱“四唯”)(教育部又加了一項唯帽子,以下稱“五唯”)問題的討論成為了科技評價改革中的一個重點。到了2018年,中共中央及國務院率先下發(fā)了《關于優(yōu)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和《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從科學研究績效以及人才評價兩個方面,開啟了“破五唯”為核心的科技評價及人才評價改革。2020年初,各個部委發(fā)布了《關于規(guī)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和《關于提升高等學校專利質量 促進轉化運用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文件,旨在提出實施和改革科技評價的具體指導意見[1]。可以看出,國家是要求堅決扭轉之前“五唯”科技評價體系,而轉向更加多元化的科技評價體系,并且向著市場化、社會服務等方向發(fā)展。
早在21世紀初,我國科技評價工作就一直在改革。由于科技評價分類不明確、不客觀等問題,漸漸地形成了“四唯”“五唯”評價體系,不可否認這個評價體系在歷史上發(fā)揮了一定作用,并且推動了國家科研發(fā)展[2]。但是,到了如今,過于“唯”帶來的危害不得不破除了,我們需要一套更加務實和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去對接國際社會。作為培養(yǎng)人才和科研的主力軍,各大高校如何建立更加多元化的科技評價體系,就顯得十分重要了。本文將從“四唯”“五唯”危害以及國內外新型科技評價體系入手,提出作者對于新型科技評價體系的看法。
“四唯”“五唯”科技評價在很多國家歷史上都存在過,甚至時至今日都還在被使用評價各類科研活動。論文、職稱、學歷、獎項作為有效的評價指標,在特定的時期發(fā)揮過重要的作用[3]。最近幾年,各界對“四唯”“五唯”弊端的認識已經足夠充分。其形成的量化評價體系,已使人才評價陷入怪圈不可自拔,其表現出來的危害有[4]:易造成學術不端和學術腐敗;易造成科研人員人心浮躁;易造成科研資源浪費等。
然而,“四唯”“五唯”的弊端是長期形成的,要想真正的擺脫“四唯”“五唯”束縛,還需要實實在在的政策突破和體系創(chuàng)新。隨著我國科技計劃改革的深入,關于去除“四唯”“五唯”,與國際接軌,建立更為全面的評價體系日漸深入人心[5]。英國作為“績效評價”創(chuàng)始國[6],在科研績效評價上采用的信息和角度較為全面,可供成為世界借鑒的典范。相對英國,美國的社會科學史歷史較短,但其科研績效評價體系卻獨樹一幟,可為我國科研績效評價體系提供借鑒和創(chuàng)新。
英國通過Reseachfish線上數據收集平臺,在接受項目資助機構委托下,收集由其資助的項目進行科研所產出的數據,并對其收集的數據來進行績效分析。績效分析報告包含了研究投入、產出和影響力評價等方面的綜合信息,可以向資助機構展示研究趨勢和特征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從而對所資助的研究有更好的理解和認識。但不同的資助機構和學科領域,績效報告的內容和側重各有不同,一般來講,績效分析有如下幾個方面[7]:
1)基于大數據的多維度科研績效評價:利用收集到的大數據從不同角度進行績效評價,包括學科間的部署和發(fā)展趨勢、論文的影響力、公眾參與的效果、研究轉化能力以及對后續(xù)經費的吸引力等眾多方面。同時,績效報告中還包括了研究的突出進展和典型案例。其不僅可以展示某個領域的引領地位,讓大眾對研究本身有比較直觀的了解,而且還可以從側面展示政府和資助機構施行的科研政策效果,為后續(xù)政策制定提供參考。
2)重視科技成果轉化和利用:績效評價普遍關注科研成果的轉化與利用,以確保新的科學和技術終將應用到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中[8]。由于許多突出的成果需要建立在各個學科的合作基礎上,因此績效報告中也非常重視跨學科合作。
3)設置專門的全球化挑戰(zhàn)基金:設置針對發(fā)展中國家亟需解決的全球挑戰(zhàn)基金,同時績效報告也會指出,積極參與國際議題既可以促進成果應用和發(fā)展以及新研究點的產生,也可以吸收大量優(yōu)秀的人才。
與英國不同的是,美國社會科學的發(fā)展是以解決具體社會問題為前提的[9]。高校社會教師作為科學研究的主體,自然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使命。為使教師科研評價有法可依,美國國會規(guī)定績效評價工作由美國國家科學院所創(chuàng)建的民間非營利組織國家科學研究會承擔。所以,在此背景下,美國社會科學便以“實用性”為宗旨, 以解決社會問題、為人們創(chuàng)造福祉為目的來對高校社會科學教師進行科研績效評價。同時,美國基金會也開始建立科研績效評價指標,將量化指標納入其中,用于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在內的所有科研評價活動之中。至此,美國高校有著較為科學、規(guī)范、制度化的評估指標體系。科研評估內容包括論著、專利等, 評估方式主要采取:本人總結, 學生問卷調查, 同事和系主任評價等。評估與教師的獎懲、晉升、聘任和工資待遇等掛鉤[10]。
破除“四唯”“五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問題在于各種評價導向、大學排位、學科評估、職稱晉升、崗位待遇等指揮棒。小破應有小立,大破則應有大立。只有自上而下推動改革,政府主導,學校和研究機構參與,學術共同體努力,學者們積極響應,上下一心形成合力,營造氛圍,破除“四唯”“五唯”之后重鑄新規(guī)范、展現新氣象才有可能變成現實[11]。
近日,教育部官網公布了對《關于完善高校學科評估制度,促進教育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提案》的答復,其中透露了有關第五輪學科評估的重大變革,提到學科評估堅決破除“五唯”頑疾。評價教師不唯“學歷”和“職稱”,不設置人才“帽子”指標,避免以學術頭銜評價學術水平的片面做法。評價科研水平不唯“論文”和“獎項”,設置“代表性學術著作”“專利轉化情況”“新藥研發(fā)”等指標,進行多維度科研成效評價。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近日起草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指導意見》擬提出,克服“五唯”,不簡單把論文、專利、承擔項目、獲獎情況、出國(出境)學習經歷等作為限制性條件。這兩件事說明國家已經下定決心,不“立”則難“破”。
不論是“四唯”還是“五唯”,“唯”字是主要矛盾,是單一的評價體系。“唯”字的根源是超越專業(yè)以外的“權力”。但要真正實現“破”,還是要將專業(yè)領域外的“權力”剝離,讓專業(yè)發(fā)揮真正的作用,同時保證過程的公開透明,經得起時間檢驗。通過借鑒歐美在績效評價方面的經驗,結合我國科技管理的實際情況,從而進行借鑒和創(chuàng)新。因此,作者提出以下建議:
建立基于大數據的多維度的科研績效評價。借鑒西方論文數據庫,建立我國獨立自主的信息庫,集大數據挖掘、實時狀態(tài)輸出和建設成效縱橫比為一體的多功能數據監(jiān)測平臺。將國家部門的相關數據、專家評價數據、院校數據和公開的數據整理轉化成觀測者需要的各類信息,通過互聯網實時、動態(tài)的輸出出來,以便建設高校找出自身短板,同時也可為各級政府提供參考。
創(chuàng)建開放的評價維度,建立和完善同行評議制度。對“四唯”造成的學術腐敗,特別是“唯文論”帶來的“唯量論”造成的惡劣影響,建議創(chuàng)建開放的評價維度,從多方面進行評價,對質量指標的重視程度要遠大于數量指標。在這個執(zhí)行過程中,科學共同體需形成組織聯盟,自主的建立起具有科學合理性的同行評議配套制度和保障措施。將我國的科技評價與國外接軌,提高國際認可度,達到國際一流領先水平。
切實推進分類評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高校學科建設中,要建立與學科特點相適應的分類和分領域評價體系,突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突出論文的創(chuàng)新質量和實際貢獻,進一步提升基礎研究能力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在職稱評審中,要堅持高質量、高水平原則,推行分類評價,建立以代表性成果和實際貢獻為主要內容的評價方式。從大學的職能出發(fā),在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學術貢獻和社會影響等多維度多層次提出評價標準,進行崗位細分,深化分類評價。
引導形成健康的學術文化,樹立正確的評價導向。認真、客觀地學習有關部委發(fā)布的文件精神,引導師生準確理解“破五唯”的相關舉措,形成鼓勵從事原創(chuàng)性基礎研究、培養(yǎng)有利于人才成長的科技創(chuàng)新文化,營造有利于教師平心靜氣做學問、專心致志育人才的科技創(chuàng)新生態(tài)。
參考文獻
[1]劉云.破“四唯”能解決中國科技評價的問題癥結嗎?[J/OL]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1-4[2020-08-29]
[2]張先恩,葉玉江,滕綿震等. 科學技術評價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8.
[3]吾妍.后"四唯"時代,如何實施"三評"?[J]中國衛(wèi)生人才, 2018,248(12):37-42.
[4]翁乾明."四唯"的危害,成因與治理對策[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8, 000(011):4-7.
[5]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科院,工程院.關于開展清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的通知[Z].國科發(fā)政[2018]210號.
[6]李潁,董超,李正風,李強.美英社會科學評價的經驗與啟示[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5,36(05):13-20.
[7]于笑瀟.英國科研績效評價的特點和啟示[J]全球科技經濟瞭望,2020,35(02):56-62.
[8]UK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UK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nnual Report and Accounts 2018-2019[EB/OL][[…]
[9]曹方方.英美高校社會科學教師科研績效評價體系比較[J]現代教育管理,2018(05):54-59.
[10]楊麗霞,簡毓峰.國內外高校科研績效評價研究綜述[J]甘肅高師學報,2007(05):122-124.
[11]范軍.“四唯”“五唯”如果只破不立則危害更大[J]社會科學動態(tài),2019(07):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