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乾堯
關鍵詞:舞蹈肢體;舞蹈表演;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舞蹈是對身體動作進行美化之后組織起來,形成連貫的舞蹈動作。舞蹈演員是這門藝術的直接接觸者,也是舞臺表演者,將舞蹈的內涵用肢體形象表達出來,不僅需要舞蹈著接受長期的專業舞蹈訓練,還需要掌握舞蹈表演技。舞蹈演員在舞臺上表演,對舞蹈藝術之美的傳遞,并促使舞蹈文化得到提升,在舞蹈表演中進行創作,舞蹈藝術水平也得到提升,將生活正能量用舞蹈的形式傳遞,觀眾對美的追求在舞蹈中體現出來,而且還會產生直接參與的欲望。舞蹈表演者用肢體動作塑造人物形象,讓觀眾享受舞蹈的美。
舞蹈演員要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舞蹈演員要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完成舞蹈動作。舞蹈表演中要掌握技巧,身體具有可塑性,使得表演符合舞蹈藝術要求。舞蹈演員身體柔軟,具有很好的柔韌度,還要有力量,具備跳躍、旋轉的能力,表演中靈活運用翻滾技能。舞蹈演員的身體各部分都要協調性良好,動作要統一,能夠跟上舞蹈的節拍。舞蹈演員要節奏感非常強,不僅舞蹈造型上具有美感,這是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
舞蹈演員要具備良好的舞蹈文化素養。舞蹈演員要對有關舞蹈的歷史文化有充分的了解,還要掌握有關舞蹈的基本理論知識,不斷地學習,在舞蹈表演中,要對舞蹈的內涵充分掌握。只有這樣,舞蹈演員在表演中,才能使得舞蹈藝術化。舞蹈不僅僅是幾個簡單的動作,還需要對表達的舞蹈思想有深入的認識,以在表演中對舞蹈動作有效控制,使得舞蹈形象塑造得到深化。
舞蹈演員要強化藝術文化的學習。舞蹈的藝術性很強,其中涵蓋了音樂藝術、肢體藝術,美術和文學也融入其中。各種藝術在舞蹈表演中都要建立密切相關性,通過合理運用,使得舞蹈表演更有美感。舞蹈演員運用表演技能的同時,還要結合音樂藝術進行表演,具有良好的藝術修養。只有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在舞蹈表演中成功地塑造形象。
舞蹈演員要注重強生活的積累。一切藝術都源自于生活。舞蹈演員在表演中要塑造良好的形象,就要注重生活積累,使得舞蹈形象更有審美情趣。在舞蹈表演中,將生活的元素注入其中,強化兩者的融合,機會發現,用藝術體現生活,能夠對生活有所感悟,也能夠在表演中更好地體現生活內容。將生活的內容提煉,經過藝術加工,對舞臺再創造,人物形象就可以成功地塑造出來。
舞蹈演員要重視基本功的訓練。如果舞蹈演員在舞臺上要創造生動的舞蹈形象,就要強化技能訓練,每天都要進行基本功訓練。舞蹈演員要具備身體的靈活性,且能夠合理控制,即便是難度很大的動作,也可以運用舞蹈技巧塑造生動的人物形象。
舞蹈演員要創作能力。舞蹈演員要在舞臺上表演,就是在二次創作。舞蹈演員要具備觀察力,對社會各個領域人物的不同之處以及情況都要認真觀察、深入了解,還要到他們中間體驗生活,感到他們的情感,為舞蹈表演積累素材,也為成功表演創造良好的基礎。在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員要具備二度創作的能力,而不是對具備的照本宣科,使得舞臺表演生硬、毫無生氣。舞臺上表演不僅是舞蹈內容的展示,也是個性的體現,是情感的準確表達,所以,要將舞蹈形象塑造出來,就要具備舞蹈創作能力,在舞臺上按照自己的理解表演。
舞蹈演員在表演的過程中,要具備音樂分析的能力,對音樂的涵義感受和理解,使音樂在舞蹈形象的塑造中發揮指導作用,舞蹈動作跟得上音樂的節拍。此外,舞蹈演員還要具備藝術欣賞能力,對道具、燈光準備把握,對布景充分了解,舞蹈動作符合舞臺環境,對舞蹈服裝能夠駕馭。舞蹈演員具備這樣的能力,舞蹈形式美感得到提升[1]。
舞蹈作品由舞蹈演員是最終完成者,作品的內容由舞蹈演員在舞臺上體現出來。任何舞蹈編導在創作的過程中,都要充分發揮想象力,將舞臺意境塑造出來,舞蹈演員在舞臺上表演,就是進行藝術創作,通過肢體語言才能加將舞臺藝術形象表現出來。因此,舞蹈演員的表演本質上是舞蹈實現二次創作,舞蹈演員要充分認識這一點。舞蹈演員的創作能力對于人物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舞蹈演員要提高創作能力,才能使得人物形象的塑造更為完善。
舞蹈演員是舞蹈技巧運用。舞蹈動態性的技巧與動作的合理運用。舞蹈的表演實際上是舞者身體的運動。舞蹈演員用肢體做出一系列有節奏的手勢和動作,將作品的全部內容表達出來,舞蹈藝術形象由此塑造出來。因此,舞蹈演員必須善于在舞蹈表演中運用各種舞蹈技巧,將思想情況以及對作品的理解動態化展示,生動的形象因此塑造出來[2]。
虛擬性的技巧運用。舞蹈演員在舞臺表演中,用肢體動作的手法,要巧妙應用虛擬性技巧。舞蹈的動作比較夸張,這就是一種虛擬手法,讓觀眾對舞蹈動作準確理解,作品內容的表達也更為清晰。舞蹈的動作是自然流程的,將虛擬性的技巧融入其中,獲得真假難辨的效果,使得舞蹈動作更準確地傳達精神實質,舞蹈藝術價值也因此得到提升。
抒情性表現手段的運用。舞蹈表演要具備抒情性,就要運用肢體動作反映出內心的精神世界,舞蹈動作則是精神世界的外部表達。在舞蹈表演中演員的情緒變化都可以通過肢體動作體現出來,所以,運用抒情的表現手法,可以將舞蹈獨特的藝術形象表達出來,使得理性的動作與內心的情感自然結合,增強舞蹈的感染力,可以獲得扣人心弦的效果[3]。在舞蹈表演中,抒情形式通常包括兩種:第一種是直接抒情形式;第二種是間接抒情形式。直接抒情方式,是通過肢體動作對情感直接表達,創造一些以群體形象或人物形象為主角的舞蹈,通常都是采用動態表達的方式;間接抒情方式,主要是用事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舞蹈演員將自己的精神世界反映出來,性格也可以通過肢體動作體現。
舞臺形象塑造中將“美”展現出來。舞臺形象塑造是為了獲得美的視覺效果。這種形象塑造與具體形象的建立是分不開的。舞臺形象具有典型性和特殊性,如果不具備這兩種特性,舞臺形象的“美”就不會被塑造出來,同時也將失去其審美價值,不會給人以藝術美感。舞蹈表演中,要給人以“美”感,就需要舞蹈演員通過“美”的塑造體現。舞蹈演員要掌握舞蹈技能,還要對舞蹈作品要表達的內涵充分了解。舞蹈不僅僅是表象的美,還需要將演員內心世界體現出來[4]。例如,舞蹈演員在具有鮮明個性和民族特色的舞蹈表演中,可以將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融入到肢體動作中,舞蹈情節要合理,而且還要充滿活力,做到動作與精神的完美結合,為觀眾展現一個充滿活力的舞蹈。真正的“美”是多種因素的綜合體,其中所涵蓋的元素包括思想、情感、思想,以及準確的表達方式。而這些因素都是舞者通過更深層次的藝術形式來表達的,所以“美”是舞蹈演員通過外在的美呈現的,還要進行情感表達。
舞蹈要給人以真正的美感,就需要舞蹈演員具有較強的理解力,還要具備舞蹈創造能力和一定的舞臺表現力。只有舞蹈演員在舞臺上表演,就要對作品再創造,用自己的方式表達,運用舞蹈技術體現形象,使得舞蹈給人以美感。
綜上所述,要想創造一個良好的舞蹈形象,除了需要舞蹈演員掌握必要的表演技術之外,還需要有很高的藝術修養和文化品質,以在表演中有較高的創造能力,而且在舞臺上還要能夠把握舞蹈形象。舞蹈演員在舞臺上表演,只有具備綜合素質,才能使得表演被觀眾認可,舞蹈藝術品味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郭嬌.舞蹈表演中人物形象塑造的三重體驗——以《銅雀伎》《翠狐》的表演實踐為例[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7(02):58-59.
[2]胡玉婷.淺談舞蹈表演中角色塑造的方法——以《紅色戀情》的表演為例[J].舞蹈,2018,442(06):88-91.
[3]張震.以情感帶動肢體在舞蹈表演與教學中的運用[J].山西青年, 2017(04):74-75.
[4]楊金瑩.淺析中國古典舞表演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以作品《春閨夢》為例[J].戲劇之家, 2018, 277(13):13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