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晶
摘要:2020年高考作為特殊的一年高考,學生在備考方面與往屆都所不同,文章結合今年高考特殊情況及實際教學的情況,提出應對策略,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高考;策略;穿插;歸納;總結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2020高考也是特殊的一年高考,雖然高考延后一個月,但是種種原因使得今年的高考復習與往年有所不同,現在高三復習也已經結束,高考即將在即,現將今年物理復習備考所采用的策略和所積累的一點經驗總結如下。
一、將二輪復習與三輪復習穿插進行
在第一輪復習階段,對于考試說明中規定的知識內容,我們做到不偏不廢,系統,全面地組織復習,任何的疏漏,都有可能在綜合訓練中乃至高考中出現盲點,導致失分,有時因為一個知識點沒有到位而造成全局失分。所以我們在一輪復習中做到了全面、細致、準確。而二輪復習是研究必考題型,分類歸檔,注意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的訓練與歸納。但今年的二輪復習因為疫情的影響,導致了我們的復習時間上有了一定的沖突,于是我們卻采用了一種新的方法即將二輪和三輪復習穿插進行的方法。首先我們按照高考的題型和題量組建高考模擬題,每五套為一個單元,其中每一套模擬題均以測試的形式完成,在課后的批改中,在最初網上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用了“七天網絡”進行閱卷,后期學校開學我們手動閱卷,不僅掌握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對每一道題的答錯率進行統計,在五套模擬題完成之后,我們就要根據學生的答錯率選擇一到兩個專題進行專項訓練。這樣一輪下來大約需要10天左右,每月可完成兩到三輪這樣的訓練。我們這樣訓練的目的是在時間緊的情況下更有效復習訓練,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掌握高考的考試類型,同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難度,使學生有多種心里準備,這樣每經過一輪之后,我們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問題去準備學生的薄弱問題然后進行突破,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二、加強設計實驗能力的培養
高考中的實驗題源于課本實驗中的原理、方法和器材,但萬變不離其宗,每年高考實驗題在高考中大約是15分,分為力學實驗和電學實驗,但這部分分數一直是我們學生的得分薄弱點。而物理實驗是高考的重頭戲之一,強化落實實驗復習十分必要,所以在二輪復習一開始我們就將實驗原理一次講透,并針對一些容易得分的知識點做到一分不丟,例如各種讀數:彈簧秤、電流表、電壓表、螺旋測微器、游標卡尺的讀數等,做到專人專練。并且我們在最后一個月實驗的復習中除了重新梳理課本中的基本實驗原理、器材、實驗方法、實驗設計以外,同時開放實驗室,讓學生利用大課間的時間進實驗室重做實驗,同時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程度開發設計一些探索性實驗,這種做法大大提高的學生的興趣,好多學生自己通過改變實驗器材而自行設計實驗,然后進實驗室進行操作,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拓展了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我們在后期的模擬訓練中也將實驗依次加深難度呈現給學生,使學生在出現實驗題時敢下手去做。同時為保證尖子生的得分點,我們在學校組織的強化班課堂中進一步強化,在實驗題的講解中盡量把每一個實驗進行變形拓展,或者讓學生進行變形設計,使尖子生在實驗題上得分率提升顯著。
三、重視一些二級結論、物理學史及思想、方法的總結
在后期復習中我們會把一些平時常用的二級結論進行總結,例如晾衣繩問題、彈性碰撞、人船模型、等時圓等是學生推導比較困難的問題,于是我們就讓學生首先理解透徹,在此基礎上通過習題進一步掌握,使學生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不是死記硬背套用結論。 物理學史在高考中應該是屬于簡單題,但實際上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往往記憶不深,得分率較低。于是我們通過和3-5的知識點相聯系,把人物通過一條時間線索進行記憶,并配合人物的傳記加強學生的興趣,同時配備相應的專題訓練,每天10題,限時訓練,經過15天左右的訓練學生基本掌握。原本3-5的知識點學生的得分率很低的情況有了很大的進步,也大大縮短了答題的時間。同時也為學生的其他問題的解答贏得了時間。
在后期的教學中,我們還和學生一起總結高中所能接觸的思想方法,比如逆向法,常常在勻減速運動中出現,但是有的時候在電磁場的綜合題中的類平拋中也常常用到,我就常常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尋找最近一段時間遇到的逆向法或者在題中涉及逆向法的習題,學生就會發現逆向法在習題中經常出現。比如控制變量法,在牛頓第二定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法,但是它在研究圓周運動中也用的到。而對比法是我在后期教學中經常會使用的一種方法,比如用到動能定理對應動量定理,機械能守恒對應動量守恒,左手定則對應右手定則及右手螺旋定則,游標卡尺對應螺旋測微器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學生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務必使學生做到相似的知識點準確清楚。
在后期的教學中我們針對高考的“壓軸題”,也就是物理中最難的、分數最多的那個題也進行了總結歸納,要求學生熟悉題型、熟悉解題方法。比如說力學的壓軸題,一般以板塊結構考察的居多,又結合動能定理、圓周運動、動量守恒及能量關系為主。而電磁場的問題可能出單獨的磁場或者電磁場的復合場,又或者電磁感應結合運動學、動能定理、動量定理等知識點進行考察。選修部分:3-3基本就是氣態方程,3-4部分有振動和波、光學兩個題型,學生熟悉了題型,熟悉了解題方法,在高考中遇到類似的題型就會放松心態,穩定發揮,從而在高考取得好的成績。
四、加強多題一解的訓練
在后期的復習中我們講解習題時常常采用多題一解,有時老師講一題,而讓學生尋找和此題類似的題型、解法,學生往往能尋找到很多的習題,通過這種訓練使學生體會到好多題都是一樣的,不再感覺自己進入了題海。例如我在講解圖像問題的時候,學生就感覺各種圖像都不相同,記憶太多太難了,于是我就把所有高中常見的圖像全集中在一起講,從每一個圖像的物理意義、截距、交點、斜率、面積講起,不準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從物理的角度理解記憶,經過一兩次的訓練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而和高一、高二正好相反,高一,高二年級是一題多解,盡量將面擴展出去,使學生能夠全面的掌握知識點并能靈活應用,而高三則盡量讓不同的題采用同一思想,使學生感覺到原來題基本是相似的,這樣的話學生在做題的時候就覺得題都是會做的,這就是書越讀越多,越讀越精的道理。
總之,高三最后的復習依然是注重基礎,重新梳理,總結歸納,而不是去做一些難題、怪題,或者搞題海戰術,應該更多的是對做過的習題進行總結,形成一條條線索,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