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曦文
摘 要:隨著數字時代的來臨,網絡新媒體的發展,科普的形式和呈現平臺越來越多元化,動漫和科普的融合創作在傳播上有一定的娛樂性、普及性。以農業動畫《銀之匙》為例子,淺析藝術特征。
關鍵詞:農業科普;《銀之匙》;藝術特征
中圖分類號:J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21-00-02
由日本漫畫家荒川弘創作的農業題材漫畫《銀之匙(Sliver Spoon)》講述的是從升學考試之中逃跑的八軒勇吾來到了北海道的大蝦夷農業高等學校所發生的校園故事。從普通中學來的城里孩子闖入了一群將從事農業為目標的農家子女之中,兩種不同價值觀的碰撞產生了新的化學反應,原本應該被固定了的價值觀也有了新的變化和討論。與其他校園漫以“爆笑”“萌元素”和“戀愛”不同,《銀之匙》給筆者最大的感觸是“勵志”“學習”和“夢想”,早上四五點便要起床干農活,農業實習從早到晚似乎永遠也干不完。從畜牧科的養豬、接生小牛、打掃馬廄到農田耕種,對于農業的推廣和科普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
一、農業題材的動漫
自數字時代以來,隨著互聯網和手機等移動通信的普及、新媒體的發展,動漫文化的繁榮,影視動漫視頻應用于科普文化的傳播越來越廣泛。鐘琦在《我國科普動漫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指出科普動漫是科學傳播的重要方式和手段。[1]雖未直接給出科普動漫的定義,卻也指出了動漫和科普互相融合創作。武丹明確把用動漫形式進行科技傳播的作品稱為科普動漫。[2]
近年來,以農業為題材的動漫開始逐漸增多。2004年,迪斯尼動畫《牧場是我家》講述的是一個瀕臨破產的農場之中,三頭母牛為了拯救家而勇斗強盜獲得懸賞金的故事。2006年8月,由史蒂夫·歐德科克自編自導自制的3D動畫電影《瘋狂農場》在美國上映,同樣是以動物為主角,這次是“派對奶牛”歐提斯,在輕松愉快的觀影中,也收獲到一些關于農場的小知識。
2014年的日本動畫《農林》發生在一個農業高中,表面上是個老套的校園三角戀故事,實際上,兩位女主角中澤農的“農”象征的是農村;木下林檎的“林”象征的是城市,在更高的角度探索了農村和城市的關系,并不避諱地描述了農村面臨的一些現實困境,并科普了農業和食品知識。
同樣是校園農業高中題材,《銀之匙》更為側重“生命平等”和“追逐夢想”。因其題材的別具一格在日本本土火爆,其漫畫獲得2012年度的“漫畫大獎”大獎,同年“全國書店店員推薦漫畫”第2名。漫畫單行本已發行15卷,全卷發行量已經累計突破1700萬冊。并改編成為同名動畫和真人電影。其中動畫版在國內嗶哩嗶哩(bilibili)網站上映廣受好評,獲得了9.8評分,至2020年7月,第一季和第二季分別獲得了605.1萬次播放和446.1萬次播放。
然而事實上,這卻并非荒川弘的第一部農業漫畫,早在以畢業母校北海道的農業高中為題材創作《銀之匙》之前,荒川弘在2006年發表了第一部農家小品式漫畫《百家貴族》,以養牛、種菜、被熊追逐一系列幽默有趣的農耕故事,“不工作就沒飯吃”的家訓幾乎貫穿了她所有作品。
二、淺析《銀之匙》的藝術特征
(一)經濟動物:尊重生命
荒川弘以八軒的視角帶領觀眾感受一個人、自然和動物的世界,對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是《銀之匙》所探討的一個重要主題。人雖為萬物之靈長,卻受到自然和動物的恩惠,八軒第一次騎在馬背上的時候,被視野中所見到的壯麗夕陽所震撼,看似人駕馭馬,卻是馬給予了他快速移動的能力和看到更高遠視野。馬術比賽更是如此,必須人和馬作為搭檔,配合合作,才能進行下去的一項運動。大蝦夷農高的校訓“勤勞、協同、理不盡”連同一把銀勺子高懸在食堂門口,“勤勞”是農業的基礎,在動畫中,為了表現出農家的不易,多次出現了顯示時間的手法,早上4點起床去馬術部打掃馬廄,5點要到雞舍撿雞蛋,打掃雞舍,才能吃早飯,接生小牛、養豬,耕種田地,如果遇到氣候問題,還需要加班加點,一不小心還會面臨巨額損失,道盡了農民的辛苦。
如果“勤勞”是個人層面上,“協同”便是群體的層面,在《銀之匙》中,“協同”并不只局限在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還有人與動物的合作。農高動畫中自然少不了動物,光是擁有名字的主要動物便有三個。“新人賽”上,八軒騎著馬龍號,希望馬配合自己,以人為主,馬卻怎么也無法跨過欄桿,最后,八軒終于了解到,馬術比賽奔跑的是馬,跨欄的也是馬,主動配合馬,終于完成了比賽。《銀之匙》中處處體現出人應該以更加平等,甚至謙卑的態度與動物相處。
然而,《銀之匙》中對待經濟動物的態度又是矛盾的,八軒在剛知道經濟動物的命運非常震驚:只是骨折或者受傷,經濟動物就有可能被送到屠宰場,經濟動物的命運完全掌控在人類手中。但是,對經濟動物殘酷的現實下,是另一批以此為職業生存者的需要。在同班同學不取名字便不會放入過多感情而痛苦的不贊同下,八軒卻為自己飼養的小豬取名為“豬肉飯”,一出生便決定了未來變成肉的“豬肉飯”,八軒并不因此視而不見,而是付出了時間和耐心陪伴,最后“豬肉飯”出貨后,買下所有肉制作成培根,就像一場葬禮,面對食物滿懷感恩。
在荒川弘的動畫中,農業的科普不只是單純的科技知識普及,還應該懷著對自然和生命的感恩之心和敬畏。
(二)離農:夢想和現實
《銀之匙》中另一個主題是“追逐夢想”,不管是夢想是成為獸醫,卻因為暈血而一遍遍看錄像的相川;身為農家獨生女必須繼承家業,卻想要從事和馬有關工作的御影;還是說著貪心地想要同時擁有去甲子園成為職業棒球手和繼承家中奶牛農場的駒場都滿懷夢想。然而,在荒川弘的故事中,努力追逐夢想,卻不一定能夠實現,更多的是現實。駒場最后沒能夠去到甲子園,家中的農場也因為還不起貸款而賣掉,退學去打工。
離農現象是現在普遍存在問題,根據國家統計局顯示,截至2019年年末,鄉村常駐人口55162萬,同比下降2.19%。一方面,農村人口進入城鎮打工,可以獲得更高的收入和生活;另一方面,鄉村人口的逐年下降,也將影響到農業生產。以少量掌握科學技術知識的職業農民進行更大量現代科學化的農業生產將成為未來面臨的問題和選擇。農業科普將承擔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國內動漫科普應用
在網絡新媒體時代,動漫視頻相對于枯燥的書面文字和圖像資料為載體,更為寓教于樂、故事生動有趣,已經是現代科普工作不可或缺的傳播方式。1960年,中國早期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將科普知識融于精彩故事情節中,曾經獲得瑞士第十四屆國際電影節銀帆獎等 10 多個獎項。1987年,科普動畫系列片《小數點大鬧整數王國》以數學為題材,以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向少年兒童展現了一個虛擬的數學世界,開啟了小朋友們對數學世界的探索和求知欲。著名的國產動畫《海爾兄弟》和《藍貓淘氣3000問》是典型的科普動畫,前者以海爾兄弟的歷險經歷向觀眾傳遞了一系列自然、歷史、人文、地理、社會等科學知識,具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清潔和引人入勝的驚險場景,將知識和趣味融為一體,是一部優秀的科普動畫。后者情節較為普通,每一集都以一個故事向觀眾普及一個科學知識,深受少年兒童和家長們的喜愛。[3]
然而,國內類似《銀之匙》這樣優秀的農業科普動漫仍較為缺乏。動漫視頻大多也是游戲動漫、廣告宣傳、兒童動畫片、影視特效,服務于農業較為鮮見,而農業科普及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對于以農業為主的地域迫在眉睫。[4]在騰訊視頻等網站上,農業科普題材多以1分鐘到5分鐘的動漫視頻出現,大致分為兩者類型,分別為以大型系列動畫《二十四節氣》為主的低齡化科普動畫;以《胖嬸養豬記》(2017)為代表的現代農業新技術系列科普動漫片。前者故事情節簡單,一集科普一個知識,可惜無法脫離說教意味濃厚的刻板印象;后者主要面向群體為知識程度較低的中年農民,以女兒帶農學院畢業的大學生女婿回農村中,向“養豬狀元”媽媽普及科學養豬的知識,動畫中以具有中國特色是戲劇和朗朗上口的口訣普及養豬的科普知識,寓教于樂、寓理于情。
四、結束語
目前,國內對于農業科普動漫還較為薄弱,一方面,未來以短視頻為主的農業科普宣傳視頻將越來越多;另一方面,也應該以動漫和科學知識的融合創作,創作出更貼近生活、讓科技和生活更為融合而非生硬說教式的動漫作品。
參考文獻:
[1]鐘琦,王艷麗,武丹.我國科普動漫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J].科技傳播,2017(07):88-90.
[2]武丹,姚義賢.我國科普動漫發展現狀淺析[J].科普研究,2011,6(S1):86-88.
[3]王冠玉,汪羽寧,周保吉,陳格,謝鵬,溫國泉.動漫視頻在農業科普創新中的應用思考[J].湖北農業科學,2017(09):35-39.
[4]賀海英.影視動漫技術服務于農業科普的實踐與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4(07):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