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坤
(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西北大隊,江西 九江 332000)
伴隨國民經濟的日新月異,人類對礦山資源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因為長期無序的開山采石,嚴重破壞礦山的生態環境,導致山體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各種自然災害。鑒于此,礦山的生態環境恢復現已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之一。
瑞昌市碼頭鎮龜山礦山位于瑞昌北西30°方向約16km處,北距長江2.1km,隸屬碼頭鎮龍泉村管轄,礦區中心地理坐標:東經115°34′44.09″,北緯29°48′58.69″。礦區北距長江2.1km,東部500m為通碼線,有簡易公路通達礦區,交通較為便利(圖1)。
因為礦山的過度開采或是過度損壞之后導致其生態結構和功能產生衰退或是消失等狀況,勢必要利用生態修復針對礦山生態進行改善,進而有效防止礦山因為生態功能的徹底消失而變成荒山。現如今,我國的礦山生態修復過程中應為生產建設或是自然災害損毀的礦山歸結為整治修復的區域,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為礦山重新恢復到能夠進行活動和具有基本生態功能的狀態提供幫助。從礦山生態修復的角度來講,并非需要礦山生態環境徹底恢復成為遭受破壞以前的生態原貌,其通常是結合礦上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對其必須的部分進行恢復,為礦山能夠恢復到可利用狀態提供保障。

圖1 礦區交通位置圖

圖2 露天采場邊坡現狀

圖3 露天采場邊坡危巖體

圖4 露天采場邊坡廢石堆
露天采場邊坡礦山因長期開采,露天采場形成高陡人工邊坡,采坑邊坡最大高度達42m,寬214m。采坑邊坡高度大,且基本為一坡到底,邊坡陡立,邊坡角55°~65°。巖體破碎,坡面廢石堆積及存在危巖體。采坑邊坡高度大,且大于《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中的巖質邊坡坡度允許值,且未分級放坡,邊坡穩定性較差,在強降雨或強烈震動等條件下,邊坡頂部危巖體易發生崩塌,坡表堆積的廢石易向下滾落。另外,北側邊坡下部有一面積8500m2左右的采坑,采坑內飽水巖粉淤積,且有積水,威脅周邊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圖2、圖3、圖4。
①提高宣傳與教育力度,加強安全生產,堅持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政策,將安全工作明確落實到實處,為施工安全提供保障;②創建完善的安全責任制度和檢查監督制度,配備經培訓合格的安全員,負責檢查、監督安全生產工作。針對性的開展安全生產措施,并及時針對安全生產技術進行交底,對各個班組的安全生產情況進行詳細檢查,為施工人員嚴格遵紀守法帶來督促作用。③建立安全管理網絡,實行項目經理負責的各級安全檢查機構,建立健全安全檢查制度,杜絕事故隱患;④在工程建設之前,組織職工參與安全生產相關《規定》、《條例》、《安全生產操作規程》等知識的學習,還需要職工在具體的施工中嚴格遵照相關規定嚴格執行。及時并詳細的檢查施工中采用的機械設備,沒有通過檢查與驗收不符合標準的設備與設施嚴禁投入使用;⑤在施工現場的各個重要施工段設置安全指示牌和安全標語,人流量很大的地方應該采用圍擋作業,時刻警示施工人員重視安全意識;⑥在工程的實施過程中應該嚴格遵照施工組織設計標準開展施工,操作人員應該嚴格遵守崗位職責,并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章制度。安全員要深入現場,督促工作人員遵守操作規程,制止違章施工;⑦若是在夜間進行施工,勢必要設置滿足操作標準的照明設備與顯著的安全指示燈,重視行人與車輛的安全行駛。
4.2.1 嚴格遵守勞動紀律以及安全操作規程
①制定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增強規范性管理,開展安全教育培訓和宣傳,嚴格執行安全技術方案;②在上班之前應該及時召開班前的交底會議,由班組長布置當前的工作內容、操作標準、需要注意的問題,嚴格遵照規章制度進行執行操作;③針對施工現場的各類安全設施與勞動保護器具進行定期的檢查與維護,為安全有效提供保障。
4.2.2 施工現場的有效措施
①現場施工應該在圍擋之內進行,科學組織施工,才能做好工完料清,部分沒有完成的材料應該放于干燥的地方并整齊堆放;②做好工程的排水工作,為交通道路上、施工操作不出現積水提供保障,現場的余土要及時的清理運送出場地,運輸車輛應該確保整潔,并保障施工場地沒有塵土飛揚與泥土現場;③項目經理部的辦公室應該設置施工進度,各類表明生產進度的質量及安全的圖表。并要求所有進入施工場地的施工人員佩戴工作牌及上崗證;④臨時設施應該整齊美觀,及時更換受到破壞的部分;⑤當天完成施工之后要實施文明的施工自檢,針對違反文明施工的人員開展教育,并需要這些人員寫書面檢查,如此必要,可給與處分。
4.2.3 嚴格遵照我國環境保護相關法律規定的措施
①嚴格禁止在施工現場焚燒建筑垃圾,避免出現有毒有害的氣體;②針對泥水漿水要進行妥善的處理,沒有經過處理嚴禁排入河道;③針對噪聲擾民及振動幅度大的施工機械設備,應采用科學控制措施,減少噪聲帶來的污染。
4.2.4 注重增強施工人員的綜合素質
增強施工人員的綜合素質是文明施工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增強施工人員開展技術教育的過程中,提高施工人員的精神文明教育,組織豐富多彩的問題活動,重視高尚品德的培養,定位開展文明施工評選活動。
4.3.1 建立施工現場指揮的環境保護管理體系
在具體的施工中,應嚴格貫徹執行我國及當地政府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招標文件中環保相關要求,將環境保護工作明確落實到實處,實現最佳的環境效果,充分結合工程的具體情況,創建環境保護管理體系。
4.3.2 環境保護措施
①針對施工污物、廢水、生活污水等加強管理。為施工廢水、生活污水的合理流向提供保障,堅持不胡亂排放,不讓施工污物、廢水、生活污水等不通過處理就流進河流;②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加強噪聲污染的控制,盡可能選擇低噪音機械,嚴格遵守當地相關部門對夜間施工的具體要求,并加強粉塵的污染的控制。③科學制定施工計劃,提供施工進度,盡量在最短的時間內順利完成施工建設,嚴格遵照施工計劃管理,盡可能將噪音作業安排在白天;④土方外運車輛和材料運輸車輛,嚴格遵守交通規則,避免“滴、灑、漏”的現象,車輪在駛出工地之前應該用水沖洗干凈;⑤現場施工材料,與土堆放的過程中,盡可能注重降低揚塵對周邊環境保護造成的影響,若是晴天或是風大時可在堆土表面灑水避免揚塵。針對施工用的水泥袋應該進行集中管理,施工過程中的破袋可搭建罩棚。
4.3.3 工地環保和清潔措施
①嚴格禁止在工地中隨地大小便;②文明施工,每天工地都應該安排專人針對現場進行清掃,及時的清運垃圾,垃圾應該采用密封袋進行裝運;③使用現場的各個通道應該保障暢通無阻,增強材料的堆放管理;④用電的電線應該安排專人管理,不可以私拉亂接,針對無法滿足用電標準的電源進行及時的拆除。
概而言之,在礦山生態修復之前應該對礦山的具體情況進行充分了解并確定生態修復的最終目標,才能創建合理有效的生態修復工程計劃,還應該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及時尋找新型修復措施,有效提升生態修復的有效性,進而加強礦山地區的土壤、植被與生物情況,最終推動礦山恢復生態功能,推動礦山實現可持續發展。